這一條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動物學·
科學家發現形似毛毛蟲的蜂鳥幼鳥
研究者在巴拿馬發現形似毛毛蟲的蜂鳥寶寶(來源: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
許多動物在幼年時期往往更易遭受捕食,這一挑戰對其表型和行為產生了強大的選擇壓力。在最近發表於《生態學》(Ec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者觀察到,一種蜂鳥的幼蟲形似毛毛蟲,這可能是一種躲避捕食者的擬態。
研究者在巴拿馬研究白頸蜂鳥(Florisuga mellivora)時,偶然獲得機會在野外觀察白頸蜂鳥鳥卵的孵化過程。此前,研究者僅見過白頸蜂鳥的成體,而此次他們觀察到,剛孵化出的白頸蜂鳥幼鳥背上長著長長的、蓬鬆的絨毛,看上去就像一條危險的毛毛蟲。研究者推測,這可能是一種擬態:幼鳥透過偽裝成毛毛蟲而嚇退捕食者。因為許多毛毛蟲身上長滿了有毒的螫毛,其他動物接觸後可能出現疼痛的皮膚反應,甚至更嚴重的身體症狀。研究者還觀察到,一隻黃蜂靠近雛鳥時,雛鳥會做出向上搖頭的動作,就像一些毛毛蟲在遇到潛在捕食者時的動作一樣。此外,白頸蜂鳥巢穴上佈滿了當地一種樹的種子,這些種子看起來也是毛茸茸的,因此幼鳥的這種形態也可能是在偽裝成這種樹的種子。研究者表示,由於蜂鳥幼鳥的被捕食率非常高,而且白頸蜂鳥的巢穴靠近地面,較為開放,因此它們的幼鳥可能演化出了模仿或偽裝的策略,來躲避捕食者。不過,要支援這些假設,還需要更長期的和涉及更多個體的觀察。(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健康 ·
馬拉松跑者大腦髓磷脂會發生可逆改變
長期運動會迫使人體消耗儲備的能量。髓磷脂包裹在大腦神經元周圍,起到電絕緣的作用,主要由脂質組成,此前對齧齒動物的研究顯示,這些脂質可能作為極端代謝條件下的一種能量儲備。《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跑完馬拉松後,跑者特定腦區的髓磷脂數量似乎會減少。
研究者在10位馬拉松跑者(8名男性2名女性)參加42公里比賽前和跑完後的48小時內,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磁共振成像。作為隨訪,他們還在比賽兩週後和比賽兩個月後分別對其中2位和其中6位跑者進行了大腦成像。透過測量大腦髓磷脂水分數——髓磷脂含量的一個替代指標,作者發現大腦12個白質區域的髓磷脂含量會一致性減少。這些區域與運動協調以及感覺和情感統合相關。兩週後,髓磷脂含量顯著上升,兩個月後完全恢復。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的侷限性在於樣本量較小,有必要在更大的人群中進行測試。他們總結道,髓磷脂或可被視為大腦其他營養在耐力鍛鍊中耗盡時的一種能量來源,但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確定更極端的鍛鍊形式與大腦中髓磷脂含量的相關性。
· 行星科學·
在火星上探測到長鏈碳分子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MSSS
火星在35億年前曾存在宜居湖泊,科學家一直想知道火星上是否有有機分子,但有機分子的儲存極為困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給科學家提供了分析火星地表化學成分的機會,它搭載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可以用高達1100℃的高溫加熱火星樣本,並用氣相色譜-質譜儀識別產生的氣體分子。近日,一項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論文表示,他們利用這種方式在火星表面發現了含有10-12個碳原子的烷烴類分子。
本研究對“好奇”號2013年鑽取的泥岩樣本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反覆驗證。研究團隊在地面實驗室使用儀器復刻品模擬火星環境,發現這些烷烴可能是脂肪酸(細胞膜關鍵成分)的分解產物。透過排除地球汙染物、儀器溶劑干擾等多重驗證,最終確認了該分子確實來自火星。這項突破首次證實火星岩石中儲存著複雜有機分子網路。雖然隕石也可能帶來非生物成因的有機物,但該發現為後續研究指明方向——毅力號火星車採集的樣本若含有更多偶數碳鏈分子(生物合成特徵),將增強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目前好奇號僅剩一次分析該樣本的機會,科學家正嘗試檢測更短的碳鏈特徵。(Science NEWS)
· 健康·
發現健康衰老的飲食模式
飲食是全球死亡和慢性病的主要行為風險因素。不過,中年飲食選擇如何影響晚年健康一直有待明確。《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攝入富含特定營養種類的飲食——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不飽和脂肪、堅果、豆類以及低脂乳製品——與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有關。
研究分析了105015名平均年齡53歲的美國中年人,隨訪時間30年,其中只有9.3%的人實現了健康衰老。研究團隊對健康衰老的定義為活到70歲時沒有出現11種重大慢性病,而且認知功能、生理功能或心理健康沒有受損。更好地堅持8種特定飲食模式與健康衰老呈正相關,其中效果最強的是替代健康指數(Alternative Healthy Index)飲食。這種飲食包括更多攝入水果、蔬菜、全穀物、不飽和脂肪、堅果、豆類和低脂乳製品,被發現與健康衰老的改善相關。相比之下,更多攝入反式脂肪、鈉、含糖飲料、紅肉和/或加工肉類與實現健康衰老的可能性更低相關。研究結果或幫助人們提高自己健康長壽的機率,包括改善認知功能和身心健康,對未來飲食指南或有借鑑意義。
· 大科學裝置·
子午工程二期透過國家驗收
3月21日,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透過國家驗收。日地空間是人類開展航天活動、開發利用空間的主要區域。災害性空間天氣可導致衛星失效、通訊中斷、導航偏差、電網癱瘓等重大風險,威脅國家安全與民生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二期的建成,實現了覆蓋廣度、技術深度和探測精度的多維度突破,將顯著提升我國空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
子午工程二期於2019年11月開工建設,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目標為實現從太陽表面爆發、行星際傳播到地球空間響應的全鏈條追蹤監測。建成了一批大型監測裝置,其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全球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實現了最大視場達到10個Rs(太陽半徑)的連續穩定的太陽射電成像與頻譜觀測能力以及日冕射電活動的三維層析。(科技基礎能力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撰寫/編輯:王昱、冬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