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的綠色車牌,確實醜,應該沒爭議吧?
最近雷軍建議最佳化醜醜的新能源車綠色車牌,講真,哥平時沒在意,可稍稍讀取記憶庫存,腦子裡根本記不住車型,全是綠色的視覺衝擊。
漸變色的,綠車的車牌,到底擁有怎樣顏值的車才能撐起這份顯眼包的搶眼殺傷力?

雷軍把建議放到這麼高規格的大會上之前,車主忍綠牌很久了。
在社交平臺,幾萬條吐槽帖。
那麼好看的車,掛牌前是紫色閃電。
多了車頭的那抹綠,跟大茄子似的。

不用懷疑,勞斯萊斯來了也扛不住。
經典車頭罩搭配綠色車牌,如同微笑著的金城武帶著T颱風向你走來,你卻發現他牙齒縫裡有一片韭菜。

論顏值的貶損程度,醒目的漸變綠色,直接讓閃電麥昆秒變拖車板牙。

哥問設計同學,顏值受影響全賴車牌嗎?
他也很難找到一種汽車顏色,掛上醒目的綠牌不扎眼。
總之,很難搭。
高飽和度純亮色,疊加漸變風,無論跟啥搭配,都是呼扇起來排山倒海的醒目效果。
你自己對比著看。

時尚孩子落到奶奶手裡的著裝風格,有一種不管不顧的執拗。


試想,一輛越野吉普肌肉力量感十足。
掛上綠牌之後,對它的信任感都要扣兩分。
綠牌毀車容,三輛綠牌車毀市容,喜歡街拍的同學一拍一個不吱聲吧。
人流車流,城市天空,燈光煙火,隨機融合恰到好處的協調感,啪,詭異的綠牌,像修鎖師傅的貼片廣告,糊牆上了。

越看越醜,可咋就赤裸裸掛出來了呢?
很多人質疑為什麼會有這麼醜的設計?還有人埋怨比亞迪。

哥也查到了“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的專利所屬,比亞迪大機率是設計單位。

可話說回來,他家的車也是綠牌屠戮視覺的受害者。
大家發現,最後都解決不了一上牌就拉低顏值的問題。
在哥看來,怪不得比亞迪。
都是大家自己選出來的。
2016年比亞迪給出了三款設計,其實第二種是不是也還行?
只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是綠色,留白區域更多,留給白底黑字的空間也更多。

要知道,白底黑字的車牌比較百搭,沒有喧賓奪主的扎眼。

同樣是小米,換個風格是不是順眼很多?
方案出來後,交管部門把決定權交給了大家。
是的,當時定標準時進行了公開投票,票高者得。
在幾個入口網站進行公開投票,na,結果有目共睹。

如今的牛夫人,其實是當年的榜一小甜甜。
十幾萬人投票,把漸變色跟後來的新能源酷炫外型牢牢鎖死。

別問為什麼十幾萬人就能代表幾億人。
也不想想2016年時,社會對新能源車的態度,當玩具看的。
能積極投票的人,並不多。
那一年,雷軍在為小米手機全年出貨量下跌36%而苦惱,小米之家才剛剛開始,還沒有造車的念頭。

誰能想到新能源車能有今天烈火烹油的景象。
綠牌醜歸醜,只能怨當年大家的審美還沒提起來。
其實咱的車牌也好看過。
第一代紅白搭配,簡潔大氣。
可數字太少,能包容的汽車數量有限,換掉了。
後來出現了沒有漢字的車牌,當時也沒有順口溜,魯A濟南車,魯B青島的……對普通人來說,挺難識別。

再後來,借鑑日本的風格推出了新車牌,省份搭配數字,顏值好看了很多。
用了8年又改了,就是眼下的風格。
“沒有設計”,扎心。
哥看有人說,為啥不能自己設計個性車牌,明明國外就有成功經驗。
你以為我們沒弄過嗎?
2002年,公安部在北京、天津、杭州和深圳4個城市試點個性車牌。
直接對標美國的形式,漢字+英文字母+數字,車主可以自己排牌號。
每人有兩次選號機會,每次可自主編排三組號牌編號。經計算機檢索確認這個號牌編號尚未被使用的,即確定為這一機動車的號牌號碼,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車輛管理所現場製作、當場核發。

不僅可以滿足車主的個性需求,而且號牌容量大,提高了100多倍。
對個人有好處,對社會管理也有益,可10天就結束了。
交通管理局以“技術原因”停止發放個性牌照。
因為大家玩的有點過。
創意空間有了,下限也被人拉低了。
RMB車牌很正常,頂多算財神公仔的平替。

可你又是sex,化身飛馳中的大型荷爾蒙,又是拿911調侃悲劇……


個性化車牌直接被下限太低的司機作沒了。
代表環保的綠色,就這麼閃亮亮登場。
可綠色就不適合做車牌,太醒目太扎眼了啊。
否則也不會出現在紅綠燈上。
所以,雷軍老師加油啊。



來呀 一起搞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