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清退150名學生,紐大拉黑國內某高中!亞裔深陷名校信任危機……

過年期間,普大喜奔!終於迎來了劍橋放榜,全國我們一共統計到277封劍橋Offer!但與此同時,最近也曝出了各種海外留學造假事件!
來源 |廣深媽媽圈 
ID| wanqu-niuwa
“廣深媽媽圈”給最挑剔的廣深家長,最優秀的全球教育資源

首先是QS全球排名第二的

帝國理工

,展開

對學生入學成績單、推薦信、入學前學歷、申請文書等材料的隨機核查

竟有150名在讀學生可能被開除!

他們有的拿著早已倒閉的高中開具的成績單,有的沒有出國記錄卻能拿到海外大學的本科畢業證,從而進入帝國理工就讀研究生……一些學生和家長被通知造假後,表示完全不知情,因為當時全權交給中介處理。

後有一個在紐約上學的中國學生,花了重金在某學校買了一份高中成績單,企圖申請紐約大學,被招生官發現,據說“拉黑”了這所學校。

還有前不久,又雙叒傳出2025年AMC8洩題了!導致AMC中國區組委會發郵件表示,經過MAA(美國數學學會)同意,AMC8試卷在美方試卷的基礎上,保持難度一致,但會對部分題目做微調,給買題賣題以沉重打擊。


接連發生的造假事件,不僅讓中國學生的學術聲譽受到打擊,也讓海外大學招生官對大陸學生的不信任逐漸加深。到底內地學生要如何在這樣的“信任危機”中突圍?
而在前不久的“爸爸真棒”的美本盛典上,來自三士渡的創始人徐譚妥老師

,卻用一場3小時的美本早申資料與趨勢解析講座,讓一頭霧水的家長們撥雲見日,也令美本申請的方向變得更清晰。


作為從業12年,國內最大的美本留學論壇版主,幫助300位申請者進入頂尖美本,斬獲Top20中40枚哈耶普斯麻的老牌顧問,徐老師的分享,讓“爸爸真棒”的夥伴們眼前一亮又一亮。
  • 特朗普上任後,2025頂尖美本和文理學院真的不青睞大陸生了嗎?
  • 亞裔學生面對信任危機、申請困境,如何扳回一城?


  • 亞裔學生未來申請美本,如何契合招生官口味,跳出申請“審美疲勞”?
這些問題,都在講座中得到了清晰的解答和行動指南。

歡迎加入讀者群參與討論:👇👇👇 
從早申資料看美本頂尖大學錄取訊號:
上海大藤爆冷!外籍身份錄取率驟增!
今年的早申資料一出來,很多人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錄取率下降。
然而,真實的錄取資料卻告訴我們,有些大學的錄取是不降反升的。比如–
  • 布朗大學,2013年的早申綜合錄取率是14.38%,2024年提升到18%;
  • 威廉姆斯學院從23%提升到26.6%。
全域性來看,早申整體錄取率和往年差異不大。
單看中國留學生申請資料,普林斯頓、哈佛在大陸的錄取率縮水,但康奈爾、卡耐基梅隆卻十分友好。芝加哥大學今年新開的ED0輪次,也讓更多學生獲得了早申錄取的機會。
在一系列的資料對比中,我們也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
01
讀美高似乎對申請錄取幫助不大。
對比大陸和海外錄取資料(中國籍學生),2023年比例為1:0.23;2024年比例為1:0.15,今年普林斯頓等頂尖美高,錄取大陸高中學生數量普遍多一些。
02
海外籍(尤其美籍)錄取率驟增。
和2023年相比,海外頂尖美高錄取人數從161增長到180,哈佛、普林斯頓的整體錄取表現更為友好。透過資料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越是頂尖的大學,對海外高中海外國籍的偏好越明顯。
03
未來北上兩地的錄取數會緩慢下降。
曾經的頂尖美本,對國內的國際學校不太瞭解,可能只知道包玉剛等知名學校,所以不太敢錄。但隨著留學資訊透明化,再加上二三線城市學生競爭力的提高,一線城市的錄取份額會慢慢降低。
根據2025美本早申資料,我們也總結出了一系列訊號供美本家庭參考:
1、中國護照學生,早申美國大學數量增加9%
2、頂尖大學整體早申錄取率沒有明顯變動
3、頂尖大學錄取中國籍學生數量幾乎無變化,文理學院有減少
4、康奈爾,CMU、WashU,Swarthmore大學對華錄取明顯友好
5、普林斯頓、JHU、埃默裡、Pomona、Vassar對華錄取明顯縮水
6、外籍身份學生受到的青睞在提高(外籍學生數量在增加)
7、上海中國籍學生大藤爆冷
8、北京/上海學生拿到的offer佔全國比例有減少
9、Top30高中offer數量提高,target school變得更為重要
10、UWC常熟、星河灣、北京101中學為本屆早申請黑馬高中(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外活動上的投入)
而在資料背後,美國政策、文化及其他趨勢對我們申請的影響,更值得深思。
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美國大學傳統政治主義降溫後,
對申請有何影響?

家長們普遍最關注的,就是美國政治局勢對留學申請的影響。


特朗普上臺後,一些反華言論讓許多留學生擔心被卡簽證,被卡offer,但這些都是猜測,並不是客觀事實。相反,在2017年特朗普的上一屆任期中,中國留學生數量是普遍提高的,且每次總統上臺,都會透過官方表示對中國留學生的歡迎。
對於中國來說,赴美留學的人增加,也意味著未來儲備人才的增多;而中國留學生又對美國GDP提升貢獻了不少力量,所以整體來看,新總統對申請的實際影響不大。
也有家長擔心,美國政府會直接一刀切中國留學生的錄取率。然而事實是,美國大部分頂尖大學都是私立屬性,美國政府只能對其進行號召,但不能決策他們的招生。
這裡也舉個例子,之前美國和俄羅斯發生戰爭後,關係下滑,大家會假設赴美留學的俄羅斯學生降低。恰恰相反,俄烏戰爭開始後,俄羅斯赴美數量反而有所提升,即時兩國衝突出現,也不太會影響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或學習。
近年來,我們也觀察到了一個新的現象:美國大學政治正確主義的傳統在降溫。過去10年,左派思想佔據了美國大學的主流價值體系,反映到申請上,我們不難發現,頂尖大學對偏左的學生有明顯的照顧。像布朗、耶魯、哥倫比亞,都是非常左傾的。普林斯頓會中立一些,因為它注重學術,希望在學術上做到客觀中立,理性評價。

這兩年,導致藤校政治立場變化的主要原因,還是巴以衝突。這件事在美國大學內產生了非常割裂的言論,許多大學生受到新媒體思想影響,更偏袒巴勒斯坦,而美國精英階層、包括校董、管理層等,其實是想要遏制美國學生這種過度支援巴勒斯坦的趨勢。


大學在政治事件上不表態,不作為的處理風格,也導致了巨大的衝突。為此,許多美國大學也開始反思,不會再一味招收只會站隊,甚至稍顯極端的學生。
這種改變也體現在文書中,許多大學會增加一個題目,來考察申請者在面對不同觀點時的處理方式。他們希望今後錄取的人是更為客觀公正,理性的人。同時,為了保證平權,保證未來種族多元性,許多頂尖大學也官方宣告,不會因為種族問題而改變對學生的錄取標準。
基於一系列的事件和大學的表態,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政治變化對於美本留學影響不算太大。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美本申請者日漸焦慮?
亞裔面臨信任危機,申請困境,
如何靠標化、面試、扳回一局?
在紐約客的一則報道中,記者稱,看到哈佛招生官在審閱學生申請材料時,會開一些不合時宜的玩笑。比如看到亞裔學生說自己來自比較窮的社群,他們會嘲笑。但如果看到黑人、墨西哥人這樣寫,他們會覺得難能可貴。
究其根本,是招生官不相信亞裔會有教育受限的情況存在。他們對亞裔學生的歧視,源自於“完善的背景提升留學產業鏈”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生物方向申請者,簽約了一個留學機構,你可能會快速獲得一個詳細的規劃–
從USABO、BBO,到康奈爾、布朗夏校、再新增一個校園生物社社長,找一個知名教授做個科研,或者找關係去頂尖的科研實驗室做助理。
這時候,履歷上還需要增加一些人文主義關懷,那就再新增一個公共相關調查,安排一個EIS、CI論文。
當然,全是生物相關的材料也略顯單一,如果你小時候剛好學過鋼琴,那就把這個興趣也補進材料。
以上,就是招生官對於中國申請者的典型“審美疲勞”。過去10年,提到iGEM、大家會覺得非常厲害,是很重要的申請抓手。但如果50%的申請者都長這樣,那對於招生官來說,申請者就毫無特色了。
招生官對亞裔學生的信任危機,也是有跡可循的。比如AMC洩題、物理網洩題、AP、A Level洩題,一系列的標化代考,這些事件都降低了我們在招生官心中的信任分。當那些看起來能證明實力的東西都摻了水,招生官審材料時就會帶著問號,不會100%相信。
而信任危機出現時,我們申請要做的,就是提供完整的證據鏈,從活動、成績、競賽的高匹配度上,證明自己對專業的熱情,對大學的熱情。
比如,下圖這位學生的申請材料,GPA、AP都不差,還有USAMO qualifierAMC這些十分厲害的抓手。但如果把這個抓手摘掉,就會發現,他的成績還行、活動一般,並沒有非常完整的,獨特的證據鏈,證明他對數學+公共政策有深度熱愛。
再看這位人類學+社會學的例子,這位學生更需要的,是證明自己的軟實力。細看她的材料,IB選科三門和理科相關,唯一的文科是英語B,託福口語單項較低,獎項又是物理銀獎和生物金獎,招生官一眼看就會覺得是標準化模版的包裝。
再結合美本中大部分中國學生錄取小眾專業後,基本都會轉去經濟、計算機、數學專業,這就更讓招生官對此學生的申請產生疑問了。
在挽回信任的具體行動上,也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01
標化成績是證明學術能力的最好標準:
疫情期間,許多美國大學取消了標化要求,隨即發現錄取的學生許多跟不上大學的學術要求。紐約時報也經過調研發現,一個學生的SAT成績,和他在大學的GPA,有非常清晰緊密的正相關性。因此,美國大學也會意識到,標化未來是錄取的必備環節之一。
02
Initialview:
隨著信任度的逐年降低,美本對於面試的態度也有了變化。越來越多美國大學鼓勵學生面試,透過影片的方式看學生的表達力,瞭解學生真實的一面。
頂尖夏校優先順序提升,競賽獎項優先順序降低!
申請材料大洗牌,如何在有限時間內事半功倍?
高中時間緊迫,美本競爭壓力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準備效率和效益?我們需要著重關注申請材料優先順序的變化。
未來,首先可以明確的,是獎項優先順序的下降。最大眾的數學方向,競賽諸如AMC,AIME,HIMCM,IMMC,ARML,丘成桐,UKMT,Euclid ISEF等,在招生官心裡的地位會不斷降低。AMC作弊明顯、ARML也有作弊情況,丘成桐甚至爆出過花錢保入總決賽… 單看數學競賽,美國大學幾乎沒有100%信任的,物化生也有同樣的問題。
所以,如果學生依舊想要用大批時間打比賽,一個是要考慮比賽本身含金量,另外就是要配合校內高分、校外科研,多角度佐證自己的能力。
頂尖夏校的優先順序一定會逐步提高。夏校對於申請者來說,是個人實力很好的背書,且作假成本高。對於招生官來說,夏校幫他們篩選了人才,如果可以拿到推薦信,對申請更有幫助。我們今年的3個斯坦福錄取,有2個進了斯坦福夏校,一個進了數學營。當然,未來頂尖夏校錄取難度也會提升,卷出新高度。
活動的優先順序,有升有降。普通的領導力活動、志願者活動,建立社團等低成本且和個人形象不沾邊的,可以捨去。校內官方的,能夠證明領導力的活動,優先順序更高了,因為它可以證明你在學校的受認可度,體現硬實力。具備深度社會影響力的活動,也可以多投入時間,去閉環你的證據鏈。比如一個深度的紀錄片,如何體現你的人文關懷,思考,如何證明你在上面投入的時間精力等,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推薦信的優先順序同樣有升有降。首先,國內各類專業人士寫的推薦信不太有必要,第三方科研機構批次生產的推薦信也沒有實際的幫助,包括一些不痛不癢,陳詞濫調,給不出具體個人優勢細節描述的推薦信,只能證明你花錢做了科研,別無他用。但如果,你的夏校教授、美高老師,願意為你寫一封真情流露的推薦信,並且寫出了和你相處時的細節,這些編不出來的稱讚,才能得到招生官真正的認可。
「 寫在後面的話 」
未來的美本申請,一定會更加註重創新、獨特性、多樣性。而這些特色,是可以透過細緻的申請材料去展現的。
例如理工科學生申請,一定要有輔線。理工科興趣對於美本申請來說太常見了,但如果把理工和藝術、環境、人文社科視角做聯絡,就能體現申請者的豐富度。
人文社科的申請,則要側重於深度、創意。更多跨學科的結合、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也能讓申請者的形象更豐富。
美本申請雖卷,但靜下來回歸本質,我們依舊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
最後,用徐老師的一句話,對美本申請大趨勢進行總結:
靠機構標準化包裝進入藤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想要在大趨勢下拿到藤校offer,需要注重自己的多元性,打破招生官對亞裔學生的刻板印象,對亞裔的不信任,建立完整的證據鏈,突出形象特點,最後拿到offer。”

各位讀者朋友們
點選下圖進入【留學生好物館】
俗話說羊毛必須薅(hāo)
我們會為大家送上重磅優惠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