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寫丨科技日報記者 王姍姍
◎ 策劃丨趙英淑 滕繼濮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自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以拔節之勢助推“國漫崛起”話題成為全民討論熱點。
從201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下簡稱《大聖歸來》)打破國產動畫近30年的沉寂,到耗時12年製作而成的極具東方美學風格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從“熊出沒”系列原創動畫IP走紅,到《哪吒2》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突破139億元,位列全球電影榜第八位……10年來,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國產動漫市場正以勢不可擋之態,向打破好萊塢對全球票房長期壟斷這一目標挺進。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哪吒形象。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供圖
伴隨著國產動畫電影的爆火,“國漫崛起”的話題進入大眾視野。不過,票房的成功並不代表國漫整體水平的躍升。從美國、日本等國的動漫行業發展歷程來看,處於“單點爆發”階段的國漫要實現“全球深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們談‘國漫崛起’時,往往關注的是信心、希望和未來等問題,事實上,還應正視‘崛起’背後仍舊存在製作軟體自主開發能力弱、產業鏈不完善、複合型人才缺乏、跨文化傳播動力不足等發展困境,以及對破局之道的持續探索。”2月20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長聘副教授王洪喆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傳統文化+現代敘事”
助國漫突圍
齊劉海、煙燻妝的醜萌哪吒形象,有關成長、逆襲等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劇情設計,幽默詼諧的方言大集合……隨著《哪吒2》票房屢創新高,觀眾對其爆火原因的討論也不斷延伸。
“可以說,《哪吒2》的爆火有著必然性。”武漢兩點十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世勇說。該公司深耕遊戲CG動畫宣傳片及原創動畫製作17年,深度參與了“哪吒”系列動畫電影製作。王世勇告訴記者,近年來爆火的國產動畫電影有三方面的共性:取材於中國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顛覆式的人物設計和劇本創作、先進數字動畫技術的加持。
從《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哪吒2》等動畫電影的表現來看,以《西遊記》《白蛇傳》《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和神話故事為創作之源,成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口碑的保證。大眾熟知的劇情故事和人物,再加上醜帥孫悟空、工裝“青蛇”、黑眼圈哪吒等人物的創新改編,戲曲、水墨畫等文化元素的凸顯,觀眾的心理預期被大大滿足,自發參與到電影的口碑營銷中,助推票房逆襲。

網路遊戲《夢三國2》中的呂布形象。杭州電魂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在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文化”)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看來,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是“國漫崛起”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因此,開發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IP,是國漫發展順勢而為的本能表現。
王波介紹,以《鐵扇公主》《哪吒鬧海》等為代表的早期國產動畫電影,便是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功探索。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眾對國漫消費需求的增長,國漫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延續早期國產動畫的發展路徑,以“傳統文化+現代敘事”的創作模式破圈突圍。
科技賦能
“國漫崛起”態勢全面形成
透過VR技術預先構建天宮場景;自主研發全球首個“動態水墨渲染引擎”技術,完成中國傳統水墨畫意境的數字化表達視效……在《哪吒2》中,全國138家動畫製作公司合力打造的兼具東方美學意境和現代科技感的震撼特效場景,又一次向世界彰顯“國漫崛起”背後,我國文化軟實力與電影科技硬實力的深度融合。
“國產動畫電影製作水平和綜合技術的應用,在部分環節已經全球領先。”王世勇表示,《哪吒2》中成千上萬的海妖身纏鎖鏈激戰的“海底煉獄”場景震驚了不少海內外觀眾,這得益於團隊自主研發的群集動畫軟體Miarmy的助力。“該軟體榮獲美國第70屆技術與工程艾美獎,現已服務多部動畫電影的高精度場景與特效製作。”他說。
《哪吒2》片方曾向媒體透露,在製作前期,原本由國外頂尖動畫團隊製作的大部分特效場景因未達預期,遂換成了國內團隊來製作,最終造就了此次國漫“大團結”的盛況。
北京什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導演張恬恬從事動畫製作已有10餘年,見證了國產動畫製作技術水平的躍升。她坦言,近年來,隨著即時渲染、合成圖層等數字動畫技術的發展,以及VR/AR、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融入,國產動畫製作逐漸趨於數字化和虛擬化,已經實現了從傳統手繪到智慧工業化的跨越。
在《大聖歸來》中,逼真的角色毛髮系統還原、流體物理動力學解算和動畫角色流暢行為,給觀眾以沉浸式的視覺體驗;製作團隊以好萊塢企業約1/10的成本、1/3的人員數量完成了可與其品質媲美的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海賊王》《葬送的芙莉蓮》等動畫作品中,由國內動畫製作團隊負責的畫面流暢自然、張力十足,受到國外觀眾好評……科技賦能,國漫迎來了飛躍發展期,除動畫電影外,網路文學、漫畫、動漫、遊戲、文創衍生品等產業也迎來“覺醒時刻”,“國漫崛起”態勢全面形成。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序列中以文化藝術經營為主業的央企,保利文化早早構建起了從內容製作、發行到放映的全產業鏈,推動了“熊出沒”系列電影的出品發行,打造了遊戲《黑神話:悟空》數字IP與交響樂結合的跨界音樂會。

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自2005年起,浙江省杭州市便開始佈局發展動漫遊戲產業,率先在全國出臺鼓勵和扶持動漫遊戲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舉措,持續打造“動漫之都”。據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06年開始,中國國際動漫節固定落戶杭州。近年來,杭州孵化了國內首款3A遊戲《黑神話:悟空》及系列動畫作品,成為了“國漫崛起”中的一股強勁力量。
警惕內容同質化、
“內卷式”競爭
“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IP屢屢翻新、破壁欣喜之餘,也要警惕國漫市場存在的創作內容同質化、原創動力不足等問題。”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影視與動漫遊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告訴記者,當前大部分國漫作品侷限於“封神演義”“西遊記”等公共IP題材的“安全範圍”內,優質原創IP極為缺乏。
盤劍表示,隨著《大聖歸來》《姜子牙》、“新神榜”系列及“哪吒”系列等爆款國產動畫電影出圈,國漫“封神宇宙”逐步形成,且有著對標美漫“漫威宇宙”之勢。但由於“封神宇宙”屬於公共IP,即任何團隊都可圍繞此IP製作有著相近時代背景卻缺乏聯動的系列作品。因此,很難形成像“漫威宇宙”的完整故事世界,不僅導致觀眾審美疲勞,還易造成國漫“內卷式”競爭。

3D武俠動畫連續劇《秦時明月》。杭州玄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在製作技術方面,盤劍認為,國產動畫對先進數字技術的應用已相對成熟,但對動畫引擎和製作軟體的自主開發能力仍很欠缺。部分發達國家會為了一部新影片開發一套新軟體,達到新的視覺效果,而我國在這方面的創新意識仍然不夠。此外,遊戲、動畫等產業發展不平衡,部分企業製作大量劣質動畫作品擠壓優秀作品推廣、變現空間,既懂專業技術又有審美創意的複合型的動漫人才缺乏等,也都阻礙了國漫市場健康發展。
在國內市場困境未破的同時,國漫“出海”也壁壘重重。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副教授李嘯洋告訴記者,國漫作品是基於特定文化與歷史語境變化的文化產品,具有歷史性、現代性。但由於文化差異、海外發行和營銷薄弱、翻譯質量不高等因素,在國內爆火的部分國產動畫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國漫”跨文化傳播實踐效果並不理想。
李嘯洋進一步解釋道,《大聖歸來》中“二郎神真的有三隻眼睛嗎”等臺詞設定的笑點,未能給海外觀眾留下記憶;國產動畫電影中常見的混天綾、乾坤圈等熱門元素以及“封神榜”世界觀等的敘事模式,也與海外觀眾的敘事習慣存在文化鴻溝,一定程度上造成國漫在國際傳播時出現“文化折扣”現象。
國漫“出海”,是跨文化視角下的重新解讀。因此,翻譯不符合當地語言習慣和文化特色、中文配音輔以英文字幕的形式,也會影響海外觀眾的理解和體驗。《哪吒2》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網站評分已達8.3分,超越《阿凡達4》(7.9分)等好萊塢電影,但仍有不少外國網友表示:“看英文字幕,讓我無法完全理解故事。”
加快人才培養、完善產業鏈
是當務之急
“當下,國漫市場應抽離票房狂歡,迴歸文化創作和產業發展本身,查漏補缺,精準發力,破局前進,為持續輸出優質作品打下堅實基礎。”王洪喆認為,加快編劇、導演、美術、特效等優秀動畫人才培養,完善漫畫、動漫、影視、遊戲、文創IP孵化等產業鏈,是國漫發展的當務之急。
作為《哪吒2》六家聯合制作方之一,成都千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便針對企業實際用人需求,在重慶市永川區設定了實訓基地,為全國在校生免費進行動畫設計和3D模型培訓,持續開展人才培養儲備計劃。

成都千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永川區實訓基地。科技日報記者 王姍姍 攝
“每期培訓班時長在3—6個月,招生不侷限於動畫相關專業,也無學歷限制,只要對動畫感興趣的學生都可報名。”實訓基地負責人李豔磊告訴記者,學生透過培訓考核後,可自主選擇是否留在企業任職。“近4年來,已有約60名自主培養的人才入職企業,且參與到了《哪吒2》等重大專案製作中。”李豔磊說。
在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完善方面,王洪喆建議,一方面,要加強動畫製作軟體的自主開發;另一方面,政府、企業、高校、專業機構、創作者以及相關動漫協會組織,應形成合力,提高原創IP開發水平,創新現代化敘事能力,強化投資、出品、發行、衍生品開發等上下游產業鏈的聯動合作。
面對國漫“出海”的跨文化傳播困局,李嘯洋認為應秉持“根植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創作理念,以國際化視角挖掘愛、成長、自然等人類共通情感故事,再搭載有著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敘事模式,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化語境表達。
“國漫要形成海內外共振效應,還應在發行渠道拓展、差異化宣發、尋求中外合作等方面發力。”王波認為,隨著網路媒體的崛起,除院線上映路徑外,國產動畫電影還應主動尋求與Netflix等海外流媒體平臺的合作機會,積極參加國際電影節或動漫展,藉助新媒體社群粉絲網路,形成差異化、精準化的傳播矩陣。“甚至可以在目標推廣國建立本土化的網路渠道,真正將文化互補的理念滲透到營銷全過程,推動國漫市場轉型升級。”他說。
百年國漫,何以為勢
王姍姍
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陸續在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斐濟等國家正式上映,國人開始關注其在海外市場的表現。
中國動畫可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自誕生之日起,萬氏兄弟等一代代先驅,便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發展道路。1941年,中國首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問世。隨後,《神筆》《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等作品,以傳統水墨風格加經典名著改編的特色,逐步在世界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中國學派”。
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學派”陷入了發展停滯,而美國、日本動畫產業卻快速發展並形成了全球壟斷之勢。
21世紀以來,一批敢於創新的中國動畫企業和創作者“覺醒”,逐漸從世界加工廠轉變為原創內容生產者。他們延續了“中國學派”的民族主義風格,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養分。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多項助力動畫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大力扶持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和東方美學風格動畫電影作品,持續為“國漫崛起”注入強心劑。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爆火出圈,打破了國產動畫近30年的沉寂。隨後,《白蛇:緣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哪吒2》等動畫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熊出沒”系列、《羅小黑戰記》等原創IP動畫電影,也在海外市場創造了出色成績。
湖南極也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參與了《哪吒2》中十二金仙等多種3D建模製作。該公司CEO滿磊告訴記者,公司成立4年來,有近一半的時間放在了《哪吒2》的製作上。“得益於頭部爆款作品的帶動,我們這樣的初創型動畫企業有了更多發展機會。”滿磊說。
2020年,“00後”大學生公治皓,看準國漫市場的快速發展,決定創業從事國漫IP衍生品孵化。他告訴記者:“期待能有更多青年人成為國漫發展助推者,推動國漫市場向動畫、漫畫、遊戲等產業鏈集合發展邁進。”
國漫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自然而然被賦予了傳播國家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新使命。因此,當我們談“國漫崛起”時,要以全球視野思考這一命題。或許,當國外的兒童也看著中國動畫長大時,重現中國動畫輝煌和“國漫崛起”,才真正有了現實意義。
版面閱讀
↓↓↓

封面圖片來自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科技日報•深瞳工作室出品
版面編輯丨姜靖
版面稽核丨徐玢
微信編輯丨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