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瀟
編輯|辛野
圖|(除特殊標註外)王瀟提供

今天吃什麼?麵條
🍳體驗餐廳:建國飯店咖啡廳
💰花費:28.8元
飽腹指數:★★★★☆
美味指數:★★★☆☆
就餐舒適度:★★★★★
價效比:★★★☆☆
「19.9建國飯店吃個夠」,看到這個標題,作為窮鬼吃貨的我很難不心動。
如果不是親測,在北京國貿紮根多年的打工人很難相信,建國飯店——那家坐鎮東長安街,門口旗幟飄揚、噴泉湧動,怎麼看怎麼高階的老牌涉外酒店——竟然也搞起了「窮鬼自助」。
事實證明,乾飯得趁早。眼下,19.9元一位的手擀麵自助已經赫然漲到28.8元,價效比就這麼掉了一顆星。
價格不是白漲的。去年夏天最開始定價19.9元時,只有麵條、菜絲和澆在上頭的滷子無限續,漲完價後,建國飯店給每位食客加了一根滷雞腿——當然了,這個不能續。但等我打卡時,雞腿也成了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客一小碟油汪汪的滷肉。
「可以麻煩挑一些瘦肉不?」我小心翼翼地問。
「嗐,瘦的就是少,這兩天的肉都肥。」負責打肉的服務員給我扒拉了一圈又一圈,為難地挑出幾塊帶點瘦肉的,勸我「吃的時候把肥的撇了」,畢竟「我們聞著這味兒都肥,不知道領導咋想的,把雞腿換了」。

比較油的滷肉和還算清爽的涼麵。
忽略那一小碟肉,我端著一小碗手擀麵,準備擁抱滷子和蔬菜。選擇還是比較豐富的,京味家常滷、冬菇肉醬、茄子肉末土豆丁和西紅柿雞蛋,都是最常見不過的打滷麵配置,旁邊還有一鍋溫著的炸醬。配菜有擦成細絲的黃瓜、豆芽和心裡美(蘿蔔),也是管夠。
吃自助麵條,我主打一個混搭,什麼都來點兒,麵碗很快被摞滿。到了座位坐下,沒吃早飯的我急於大口嗦面,攪和了幾圈就往嘴裡塞,沒吃兩筷子就意識到不對勁:這也太鹹了!滷子是鹹的,炸醬更鹹,一整個齁住——也是這時候我才發現,沒有服務員倒水。
環顧四周,只有中間圓臺有飲料,但服務員特地囑咐過,那是購買了58元自助午餐券的顧客才能光顧的區域。麵條自助客人想喝水,另外一邊有茶水臺,不過只有熱水、紅茶、綠茶和茉莉花茶等熱飲,冰飲料暫不供應。

澆面的滷子和菜絲都是無限續的。滷子有點鹹。
兩碗麵下肚後,我飽了,也悟了:在這裡吃麵條自助,吃的或許還不僅僅是麵條。作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飯店,也是老牌四星級酒店,建國飯店的服務很線上,進門時有戴著白手套的接待員親切迎賓,付款後也有專門的服務員帶位,詢問客人想坐在哪裡,全程熱情、客氣。
疫情這幾年,高階酒店的日子並不好過。失去堂食顧客時,不少五星級酒店放下身段,開直播教做菜,還送起了外賣。去年經營逐漸恢復後,為了回血,不少酒店又推出了「萬元自助年卡」,試圖收穫年輕打工人的青睞。
相較之下,建國飯店的麵條自助更接地氣。去年剛推出時正值盛夏,不少北京本地人湧來吃麵消暑。彼時最受歡迎的是建國涼麵獨特的麻醬汁,懂行的一嘗就知道「混了芥末」,吃著清爽、不膩人。
如今雖然過了最熱鬧時需要排隊拿號的時候,中午到了飯點,來吃麵的人還是很多。和此前的設想不太一樣,前來光顧的客人並沒有太多年輕人,更常見的是攜家帶口來吃自助午餐的中年人,和頭髮花白、穿戴整齊的老夫妻。他們喜歡坐在靠著落地窗的景觀位,聊天吃飯的同時,看樹、看花,看一池綠水。
就像小紅書博主@破曉說的那樣,「吃的是服務和環境,味道嘛……中規中矩吧。這地段,這價格,我就問你還要啥腳踏車?」

建國飯店咖啡廳的景觀位,客人可以邊吃麵邊賞景。

今天吃什麼?麻辣燙
🍳體驗餐廳:郜大媽·麻辣燙麻辣拌串串香(中關村5號店)
💰花費:36.8元
飽腹指數:★★★★★
美味指數:★★★☆☆
就餐舒適度:★★☆☆☆
價效比:★★★★☆
說到最近最火的美食,非甘肅天水麻辣燙莫屬。但甘肅駐京辦88元一份還動輒排隊兩小時,在我等窮鬼吃貨眼裡,實在不可取。
那就找找平替吧,最好能敞開肚皮吃的那種。畢竟麻辣燙越來越貴,也是我的心頭痛,按照北京的物價,隨便夾幾片土豆、幾片肉,一稱就是四五十塊,簡直是暴擊。
於是,一個工作日的晚上六點,我來到了中關村的一個商場。美食平臺告訴我,商場裡有一家麻辣燙串串香,花36.8元就能自助暢吃。好奇的問題一個個冒出來:味道究竟怎麼樣?誰會來吃自助麻辣燙?以及,店家是怎麼賺錢的?
第一個問題好說。在愛吃麻醬的人眼裡,啥肉啊菜啊,裹上麻醬汁就很難不好吃。不吃麻醬的麻辣燙愛好者,可能就得碰運氣了,看看這裡合不合口味。

麻辣燙自助,主打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第二個問題得看餐飲商家的選址。這家商場對面的辦公樓,駐紮著大大小小的IT公司,幾百米開外,就是新東方的辦公樓。我原本猜測,正值下班點,店裡一定擠滿了飢腸轆轆的打工人。
但出乎我意料,麻辣燙店裡竟然一個人都沒有。哦不對,落座後我才發現,角落裡坐著一位身穿黑色T恤的男士,他和暗色的背景融為一體。
簡單交流後,我得知他在附近公司做程式設計師。平日裡習慣了高效工作的他,吃飯也很難休息,快速吸溜幾口裹著麻醬的泡麵後,就要拿起手機,回一下工作群的訊息。沒過幾分鐘,他一口氣喝完碗裡的湯,匆匆掃了39元結賬離開。
來這家店吃麻辣燙,可以選擇36.8元的自助,所有串串、泡麵和現煮菜都隨便吃;也可以單點,適合自認吃不了太多的顧客。吃之前,客人就要決定好就餐方式,一旦選擇了就不能更改了。
說話間,又一位男士在我身邊坐下,穿著和剛剛那位一模一樣的黑T恤,果然,他們是一家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和他的同事一樣,這位男士也放棄了自助,選擇單點,因為篤定自己「肯定吃不了那麼多」。
比起口味如何,他似乎更在乎自己會不會吃多。他告訴我,平日裡他下班後都健身,最近腳扭了,才能「趁機吃幾頓放縱餐」。但他放縱也有上限,「不能超過36.8元」。
為了堅持這個原則,每次選菜時,他都會繞著長長的煮鍋來回踱步,貓著腰仔細挑選,從麻辣區挪到清湯區,再挪回麻辣區,在長肉和放縱之間艱難地平衡,最後精挑細選出幾串素菜。
只吃了20分鐘,他就彈射著離開了椅子,摸著肚子說,「不能吃了,肚子已經出來了」。最終,他花了36塊,險些超過上限,末了還不好意思地笑,「這回沒控制好」。
煮串的大姨,見慣了這些控制失敗的人。她說,很多客人剛開始都是一臉自信地選擇單點,「吃完發現花了六十多塊」。

被「麻辣燙刺客」刺痛的朋友們,評論區說出你的經歷。圖源視覺中國
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浮出水面。對於想控制體重的白領們來說,放開胃口吃高油高鹽的麻辣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三思的事,但工作的高壓不時襲來,裹滿麻醬和辣椒的麻辣燙,成了為數不多宣洩的出口。36.8元的自助,給了對價格敏感、擔心「麻辣燙刺客」的人,一個敞開吃的理由。
但同時,店家也不會做虧本買賣。煮串大姨說,來這裡吃麻辣燙的顧客,很多都是坐辦公室的,「胃口小,還都減肥,一般都吃不了多少」。她特意做了對比,要是這店開在縣城老家,指定就虧,「老家都是幹活出力的,吃得多」。
這麼看來,我的胃口真不小——大姨給我粗略算了算,按單點的價格起碼吃了四十多塊,算是驚險回本了。

今天吃什麼?甜品
🍳體驗餐廳:滿記甜品(朝陽大悅城店)
💰花費:48元
飽腹指數:★★★☆☆
美味指數:★★★☆☆
就餐舒適度:★★★★☆
價效比:★★★☆☆
麻辣燙,我努努力還能吃回本。但這次自助體驗,我遭遇的最大的滑鐵盧,是在甜品上。
從去年開始,滿記甜品就推出了48元的自助套餐,近20種甜品暢吃。但仔細研究才發現,條件設定得頗為刁鑽——
1、只有工作日上午10點到下午1點開放自助;
2、首次限點兩份甜品,吃完才能追加,每次限加一份;
3、下午1點過後,沒吃完的要支付餐品原價。
只這第一條,似乎就剝奪了尋常打工人的體驗資格,好在我平時不坐班(為數不多的職業福利之一),才能在週一早上10點坐到了甜品店裡。
看起來,滿記甜品的48元自助很划算。美食平臺顯示,他們家一份雙皮奶就要27元,換句話說,只要吃夠兩碗,這單就不虧。我早上特地沒吃早飯,對這次吃回本充滿信心,上來先點一份榴蓮雙皮奶和一份琥珀果仁雙皮奶,準備先練練手。
沒想到,幾口雙皮奶入喉,我意識到自己天真了。甜品似乎根本沒下到胃裡,而是都堵在喉嚨。我越吃越慢,每吃一口就要東張西望一番。
這個時間點,能出現在這裡吃自助的,以附近的大學生居多。幾乎所有在場的選手,都經歷了從大口吃到小口抿的過程,期間的間隔越來越長,還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嘆氣——和想象中吃甜品時的滿足和幸福不同,我們臉上出現了幾分完成艱鉅任務時的視死如歸。
「我實在吃不動了。」
「你這沒吃多少,再待一會兒的。」
一個戴帽子的女生目送店員離開後,轉頭哭喪著臉盯著桌上的三碗甜品,長長地嘆了口氣。她叫張婉儀,在媒體工作。原本她只想來大悅城吃碗麵,朋友推薦說滿記甜品有自助,她以前吃過滿記甜品的雙皮奶,就想來嚐嚐。
張婉儀點了兩碗雙皮奶,吃了幾口就膩住了,「根本吃不動」。琢磨著換一碗清爽解膩的,「陳皮蓮子紅豆沙」進入視線,張婉儀心想:有陳皮,有蓮子,應該是苦的,解膩。
結果上來以後,她傻眼了,用勺子攪動了好幾圈,「一個蓮子沒有,全是小圓子」。小圓子密密麻麻,好像怎麼也吃不完,「這下更膩了」。
最後三碗甜品,每碗只動了點皮毛。張婉儀來滿記甜品半小時裡,吃甜品可能只佔了十分鐘不到,剩下的都是嘆氣和吐槽。最後,她帶著一種「吃夠了但還餓」的狀態出了滿記甜品,「還是去吃碗麵吧」。

張婉儀吃剩的三碗甜品。
也有戰鬥力超強的「甜品殺手」。店員說有位大爺來了只點雙皮奶,一連吃了十六七碗。轉頭她又伸手指了指轉角處的一個女生,「她吃了十碗」,桌上高高地摞著10個空碗。
那位女生今年上大三,為了這次的甜品自助,她做了很多攻略——先是提前一天沒吃東西,還特意把一節「最難啃的工科網課」留到吃自助時看,「看點痛苦的東西,才能吃下甜的」。她從11點開始吃,以平均十分鐘一碗的速度穩步解決戰鬥。

邊吃甜品邊看影片,有助於開啟胃口吃回本。
要想吃回本,點單也是大有講究的,「不能上來連著點兩份雙皮奶,那樣吃一點就飽了」。每吃一個雙皮奶,就要點一碗楊枝甘露,交替著吃,「裡面的芒果解膩」。如果功課做得深,還有不少值得借鑑的方法。不少資深玩家提示,可以帶著鴨貨和辣條奔赴甜品自助的戰場,「甜鹹永動機真的有道理」。
綜合看下來,比起攬客,滿記甜品的自助餐倒有點起到了反作用。張婉儀哀怨地表示,「估計以後再也不來了」。就算再喜歡吃,連吃10碗的女生也有點遭不住,「吃一次能管好久,至少半年不會來了」。
就在我們蒐羅攻略體驗時,滿記甜品正陷入一場大規模閉店的風波。據媒體報道,自2022年開始,滿記甜品在石家莊、寧波、徐州等多地撤店停業,有消費者投訴,聯絡總部客服退款電話均無人接通,甚至出現個人賬戶被直接清零。
在新茶飲勢如破竹的進攻下,老牌甜品品牌如滿記甜品和許留山等,都遭遇了不小的衝擊。推出自助只是自救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滿記甜品還開放了新零售和加盟業務,嘗試和山姆等渠道商平臺合作聯名。
雖然官方稱自助推出後早間客流增量一度超過10倍,但這些自助吸引來的客人,能在平日裡貢獻更多的消費嗎?這還是個問號。

今天吃什麼?火鍋
🍳體驗餐廳:南城香(定福莊店)
💰花費:39.8元
飽腹指數:★★★★☆
美味指數:★★★★☆
就餐舒適度:★★★★☆
價效比:★★★★☆
說起北京的「窮鬼自助」,不得不提的還有南城香。3元自助早餐走紅後,去年11月推出的37.8元自助小火鍋,又為這家北京快餐連鎖飯店賺足了關注度。
如果不涮肉,也能花19.9元只涮蔬菜,管飽的那種。
但現在去,大多數門店的火鍋自助價格,都已經調整成了39.8元。雖然前後只有短短五個月,但火鍋的價格已經經歷了兩輪上漲。店員說,一開始是年後菜價上漲,火鍋價格跟著漲了一塊錢,不久前,總部又發來通知:再漲一塊,「據說這次是因為火鍋底料升級了」。
三十多塊錢的火鍋自助不止南城香一家,類似的旋轉小火鍋一抓一大把,但把「吃火鍋就來南城香,百分百原切肉」放在店裡迴圈播放的,只有他們家。從店裡的點單情況看,火鍋已經成了明星單品,20桌客人裡13桌都點了小火鍋。據店員說,自從推出之後,到了晚飯時段,飯啊串啊餛飩啊,點的人都沒有火鍋多。

南城香店裡點餐的顧客大多點了小火鍋。
去之前,我腦子裡最大的困惑是,「這麼便宜能賺到錢嗎?」人物此前將這個話題拋給南城香的創始人汪國玉,他告訴我們南城香有自己的一套管控方法,可以透過管理來壓低成本,從而實現盈利。
但在看到菜品的一剎那,我心裡有了更具體的感知。39.8元的火鍋,只包含一盤肉(牛/羊自選),我一片片夾起來數了一下,羊肉有9片,牛肉只有薄薄的5片,如果要另外加肉,每盤得再花19.9元,自助的部分只包括蔬菜和泡麵餅。
一般一位客人一個鍋,也可以多人合吃一鍋,多一個人只要多加15元的涮菜費。
很快我就發現,單靠涮菜,其實很難涮到15元。南城香提供的自助菜品種類只有13種。其中三種是綠葉菜,其餘是泡麵餅、寬粉和豆製品等。稍顯匱乏的選擇,讓一些消費者很難下手。一個女生拿著選菜盆,在短短一米多的選菜區前猶豫了很久,遲遲下不了手,精挑細選一番才挑出小半盆的菜。
在這些菜品裡,笨菠菜看上去是最受歡迎的,幾乎每桌火鍋旁邊,都擺著一盆堆成小山一樣的笨菠菜。這或許得益於它的推薦語——「連根都是甜的。」
我也拿了一盆笨菠菜回去,但在品嚐出甜之前,先看到了根上的泥。有一把菜的根上只沾了一點灰,但第二把是肉眼可見的泥,摸上去還有沙沙的手感。我以為只是個例,直到我一偏頭,隔壁桌的女生正拿著一把笨菠菜,對著燈光端詳,然後一片片摘掉葉子,最後把根剩下——她的菠菜也沒洗乾淨。

帶泥的菠菜。
店員很快察覺到「危機」,立馬上前解決問題。他解釋說,南城香的所有菜品都由廠家用水車沖洗、裝袋,然後每天早上運來,店員直接拆袋裝盤,「全程不能碰菜」。過了一會兒,店員拿著一盤重新洗好的笨菠菜送了過來,「這回是一根一根洗的」。
又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店員拿著15元現金過來,把我的涮菜錢退了。他道完歉,還寬慰我說:「(顧客)來吃飯是為了開心的,有問題我們就改。」不得不說,這算是教科書級別的危機處理了。
吃完這一餐,我有一種飽了但又沒吃什麼的感覺。隔壁桌的女生也有同樣的感受,「可選擇的範圍實在太少了」。每次去火鍋店,她會點很多餈粑、小酥肉等小食,但在南城香,這些都沒有。
這也是她第一次到南城香吃自助火鍋。在此之前,她在社交平臺刷到過推薦,這一天下班後不想做飯,就拐進家樓下這家試試,但整體感覺是「火鍋定位似乎很模糊」——作為一頓日常餐來說,接近40的價格似乎有點貴,而作為一頓「獎勵餐」來說,「又差點意思」,雖然飽了,但好像飽餐一頓的多巴胺並沒有分泌多少。
不過相較於大多數火鍋,39.8元的價格已經足夠低,不少食客的期待也會隨之降低。店裡有一位媽媽,反覆勸嘟囔著的孩子:「能吃飽就行了。」

一個打著飽嗝兒的總結
曾經,我們對自助餐的印象,還停留在人均一兩百、兩三百的價位。但從去年開始颳起的「窮鬼」之風,最終還是把自助餐行業捲了起來。
幾乎每一家都擺出一副「看誰能更便宜」的態勢,加入這場價格戰。除了我們體驗的這幾家,還有18元的自助盒飯、19.9元的自助炸雞、49元的自助烤肉……有網友感慨:「這世界終於窮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不單單是自助的價格在走低,整個餐飲行業的價格都在走低。
在餓了麼做過地區經理的陳兵,一度管理區域內所有外賣門店,如今自己單幹,做外賣運營的同時經營了一家餐廳。他切身體會到,這兩年,做餐飲變得越來越難,大家花錢變得越來越謹慎,尤其很多被迫轉行的人都湧進了餐飲業,「投資餐廳是最容易、最低門檻的一種投資方式」。但遇到消費降級的大趨勢,卷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商家的處境都越來越艱難。
陳兵說,自助餐廳,尤其是低價位的自助餐廳「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路」,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翻檯率。南城香幾乎半小時就能換一桌,麻辣燙串串香的翻檯率更高,客人在20分鐘之內就能吃完——要想提升翻檯率,第一步就是加快上菜的速度,南城香有一個十分鐘的沙漏,十分鐘內就能把菜品都上齊,火鍋的速度要更快,幾乎剛點上就能到位。
還有的餐飲品牌,在門店環境上「下功夫」。麻辣燙店裡擺的都是沒有靠背的硬椅子,煮鍋對外,正對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大多數客人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坐很久,幾乎都是吃完就走,為餐廳的翻檯率作出了貢獻。
還有的品牌把節省做到極致,人工成本也在儘可能縮減。在南城香,關於火鍋的一切都得自助,除了自助取餐,就連加湯也是自助的,小料臺上放著兩大壺骨湯,服務員只需要上菜和撤菜就夠了。除了後廚的工作人員,門店裡走動的服務員只有兩名。
事實上,不管怎麼吃,店家大機率都不會虧。吃自助的我們盤算著能否吃回本的同時,店家也在盤算成本,一個適用於大部分品類的結論是,食量大的顧客一定比食量小的多。
此外,在食材成本上,店家也在儘可能做減法。蔬菜、雞肉和豬肉批發價格本身都很便宜,很少能「做手腳」。一般來說,自助菜品質量問題的重災區是牛肉,牛肉價格高,點單率也高。
陳兵透露,一般質量好的牛肉,批發時一斤可能就要三十多塊,如果買品質低一點的凍肉,價格就會直接降到十幾塊錢,很多低價餐飲會選擇品質更差一點的合成肉,沒有牛肉,而是用鴨肉等便宜肉混合而成的,「不是特別會吃的人,一般人很難吃出來」。並且如今的合成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連雪花牛肉上的雪花都能做出來」,這種「假肉」的價格更加便宜,一斤只要幾塊錢。
但對於選擇了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肉的品質如何可能也不是重點,畢竟那句話經常掛在我們窮鬼的嘴邊:已經這麼便宜了,還要什麼腳踏車。
(文內人物均為化名。)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