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Agent賽道熱鬧非凡,周鴻禕力推的奈米AI搜尋,體驗上能有什麼不一樣?
首先,依然很“擠”,一不小心就會擠爆伺服器。

但更進一步實測了一波之後,我們還是發現奈米AI搜尋,不管從開啟方式還是產品特點,其實都很“老周”……
直接說結論——
首先,它把MCP的使用門檻給打下來了。作為首個真正面向toC市場的MCP平臺,普通人也能夠真正體驗到基於MCP的高階智慧體。以往的MCP都是面向專業人士,在開發者中流行。但現在奈米AI上的4億使用者都能呼叫海量MCP工具來完成真實世界的複雜任務。

其次,真正意義上的MCP開放生態。奈米AI目前已有超100個自研和優選MCP工具,並且更多第三方MCP工具正在進駐中。
而且還能看到360技術優勢和產品風格的延續:選擇本地部署和MCP工具整合,而不是通常的雲端Host,大模型進行深度檢索和社交平臺操作的時候,更方便繞過登陸牆、廣告牆,使用方便的同時還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具體的細節,咱展開來說。
實測奈米AI萬能工具箱
使用奈米AI萬能工具箱很簡單,只需下載APP應用並註冊登入即可,無需額外任何配置,入口就在左側的「智慧體」頁面。

除了本地部署而非雲端這種入口不同以外,還有就是產品定位的不同。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其他平臺都是直接亮相號稱支援MCP的「超級智慧體」,奈米AI則上線的是「萬能工具箱」。
雖然目標是一致的——
透過對MCP協議的支援,讓大模型、智慧體可以呼叫各式各樣的MCP工具。它支援多個工具並行執行,就像模擬人類在真實世界完成工作一樣,執行復雜步驟,覆蓋多樣性和泛化的通用任務。
但市面上其他平臺,他們的MCP工具都是在封閉體系執行,工具也比較有限和固定。
而奈米AI工具箱則是主打構建起一個開放的MCP生態體系,目前從官網上已經看到,支援超100個MCP工具。

MCP工具一多,在此基礎上的智慧體也越多,從而整個智慧體生態生生不息,最後奈米AI真就成為了所謂的萬能應用。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總之,開放是從奈米AI萬能工具箱中看到的一個關鍵詞。
且進一步來看,在奈米AI萬能工具箱基礎之上,透過自由呼叫,自由組合MCP工具,來構建各種場景下的智慧體。

官方已經能看到一些智慧體,有官方的,有第三方開發者的,也支援自己手捏一個。其中不少其他平臺需要付費的,在奈米AI都支援免費整合和呼叫。

免費,yes!

既然如此,那就來實測一波。
深度分析和研究,是智慧體升級之後最喜聞樂見的一項技能。官方正好有個「深度研究智慧體」,那就丟擲一個問題給到它:2024-2025AI眼鏡產品發展情況。
給出提示詞很簡單,除此之外什麼事情都不要做,也沒有任何「聯網搜尋」、「深度思考」的按鈕選擇。
來看結果。

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從思考、規劃到行動這麼一個全鏈路流程體系:
搜尋資料、生成資料視覺化圖示、撰寫研究報告。
整個調取MCP工具的過程也清晰可見,包括sandbox_coder工具生成各種圖示、summary工具撰寫報告、gen_html工具生成網頁版本……
最後它直接給出了PDF、Word以及網頁三個版本,大概是醬嬸的。

基本能力OK,那就來看看MCP開放生態賦予之下其他有意思的智慧體。
從中選出兩個比較被驚豔到的智慧體:小紅書瀏覽機器人、專業論文搜尋。PS,都是第三方開發者開發的哦,普通使用者可以直接免費取用。
先來看小紅書瀏覽機器人。昨天北影節落下帷幕,來看看大家對於此次北影節的評價。
搜尋分析小紅書使用者對本次北京電影節的評價。
除了中間有個需要自行登入的操作,其他一切過程都十分流暢。於是就可以看到它的花式操作。

它自行輸入關鍵詞,進行逐個點選、檢視小紅書筆記、提取關鍵資訊。整個操作像人一樣,但又比人類完成更高效怎麼回事?!

最後從17篇小紅書筆記中,得到這些關鍵資訊。不知道關注北影節的讀者們有沒有感同身受到~

而如果再本地搭建個小紅書自動釋出器,一句話從找熱點、生成爆款內容、圖片,甚至是影片,就連發布也能完成,使用者零干預就能運營自己的小紅書個人自媒體。
再來看與我們日常工作更為相關的「專業論文搜尋」這個智慧體。這個智慧體能調取奈米 AI 超級搜尋、arXiv 搜尋、谷歌學術、學術搜尋等工具。
最近需要與「模型壓縮」研究方向的專家交流,想了解下最新論文進展。於是把這個問題拋給它。
幫我檢索關於「模型壓縮」領域最新熱門論文,並展示出每篇論文摘要,要求附上論文連結。
最終它給出了四篇論文,並且附上了標題、摘要和論文連結。

經過逐一校對發現,每一個論文連結都有效,且論文都是最近1-2個月的。
這一點其實蠻驚喜的。這意味著現在智慧體已經擺脫了大模型潛在的幻覺問題,完全實現了從理解到行動的閉環。
要知道以往把這些問題拋給大模型(包括使用聯網搜尋),要麼論文連結就是無效的,要麼根本無法理解具體研究內容,也沒有依照準確的時間軸,現在這些問題都已經被規避掉了。
而除了官方、第三方,自己也可以根據需求手捏一個智慧體,來調取各種工具。

對於開發者來說也可以自行配置一個MCP工具/服務,僅需幾個引數設定即可完成。

整個過程可以看到,普通使用者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甚至只需一個提示詞,智慧體就能夠自動分析使用者需求並拆解為多個子任務,自主呼叫MCP工具(如瀏覽器、程式碼編輯器等)執行任務,並輸出完整的結果報告。
而它所能覆蓋的場景和能力到現在也還只是個冰山一角——
據介紹,目前MCP生態已經覆蓋了辦公協作、學術、生活服務、搜尋引擎、金融、媒體娛樂、資料抓取等場景。
接下來隨著更多MCP工具應用的入駐,大模型/智慧體的價值邊界將會無窮擴充套件。
為什麼選擇做MCP開放生態?
如今再回頭看MCP,它給行業帶來的影響,其實並不單只是透過一個統一的標準,讓大模型能夠使用各種工具。
正如奈米AI所展現的,MCP帶來的是從技術、功能和應用場景三重突破。
首先,大模型和Agent功能擴充套件更輕鬆。開發者不用再費勁搭建各種介面、構建與外部資料通訊方式。透過統一的MCP資料協議,大模型和AI Agent能直接對接海量外部工具,像拼樂高一樣自由組合功能。
其次,智慧體學會更為高階的自主思考,AI不再是隻會按固定工作流程走的機器人。透過MCP協議,它們能像人類一樣主動獲取資訊。比如從「萬能工具箱」裡挑選需要的功能(查天氣/寫程式碼等),透過試錯積累經驗,越用越聰明。就像實習生成長為專家,AI也能逐步建立自己的決策系統。
最後,透過大模型和海量MCP工具的自由組合,從而完成真實世界的複雜任務,應用場景大大拓寬,真正做到「三生萬物」。目前奈米AI生態已經有超百個真實可用的高質量MCP工具和技能,而且還是免費呼叫,不僅MCP工具數量領先同類產品,而且簡單易用,普通人也可以快速上手。

對於專業開發者來說, 這是國內最大最開放的MCP工具平臺,能夠在平臺上自由組合MCP技能自建Agent+MCP,帶來更多智慧體產品的可能。
所以再看MCP帶來的行業影響,並非簡單工具呼叫,而是給大模型、智慧體應用更多的可能性。
更具體地來說,就是整個大模型應用的生態。
當大模型掌握了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夠在複雜任務中游刃有餘地處理,那麼它在真實世界中的賦能也將被大大地推動。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奈米AI選擇的是「萬能工具箱」這樣一個產品定位——
以簡單、低門檻的方式,真正地以MCP開放生態為錨點,真正地面向廣大的C端使用者去做產品。
不過想要真正實現,其實難度不小。這就需要說道說道奈米AI背後360過去技術與生態的積累。
首先就是搜尋能力。一方面基於360團隊過去在搜尋上的深厚積累,自建了千億級的索引庫和百億級精品庫。另一方面,加入了更多MCP協議的搜尋工具,比如谷歌學術啊,ArXiv啊,GitHub啊這些常見好用的,多重buff疊加,搜尋能力只會越來越強。
而從小紅書瀏覽助手的效果可以看到,它對頁面各種模態內容的理解能力很強,這得益於SR、視覺語言模型(VLM)、PDF的版式分析、OCR模型等等等技術的部署。
其次還有瀏覽器底層能力的積累。不同於大家雲端執行的AI瀏覽器,他們專門為大模型打造了專用瀏覽器,本地計算機即可執行。
為啥要這樣做?一來,大模型需要頻繁呼叫瀏覽器,只有對雲、瀏覽器、OS等全方位改造,才可以實現在雲原生環境下高效能大規模併發呼叫。二來,使用者或者企業很難會想要將私人資料託管給第三方雲伺服器,而有些企業應用場景是在內網執行,那麼這時候雲端智慧體更是無從下手,本地部署自然會成為主流。
最後自然還有安全方面的部署,他們有推出隔離沙箱MCP,即時監測、預警和限制MCP客戶端的本地計算機操作,使用者可以放心地讓大模型生成本地執行的指令,不用擔心幻覺、失誤、或惡意注入攻擊導致資料丟失、資訊洩漏、高危操作等。
目前,奈米AI使用者月度訪問量突破4億,隨著對MCP協議全面支援,更多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使用者使用,形成產品技術飛輪,更多高階智慧體也將會湧現。
Agent進入傻瓜相機階段
已經形成共識的是,大模型本身發展到一定程度,下一個階段使用工具的進化,也就是智慧體這一正規化。
類比於人類,當人的身體、大腦進化到一定程度,使用工具才能與萬物生靈互動來主導這個世界。隨著大模型能力逐漸強大,就好像大腦擁有了思考的能力一樣,但要與真實世界連線,從指令轉化為行動,那就需要使用工具。
而作為大模型與工具的聯結器「MCP」這一共識正在全球匯聚、反應,掀起不可阻擋的浪潮。
但以往這些尚且還屬於開發者、技術圈的內部狂歡。現在以奈米AI為代表,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讓智慧體的應用輻射到普羅大眾之中。
智慧體進入到傻瓜相機的階段。這其實也是技術發展週期的必然。
現在人人都在談論超級智慧體,但什麼時候會有超級智慧體?
或許從國內首個真正面向普通使用者的開放MCP生態開始,或許從「萬能工具箱」這個直白的詞彙替代「MCP」技術詞彙開始。
總之,這個趨勢已經開始,這個趨勢還在持續,作為大模型下最核心的市場應用,Agent真正來到了爆發節點。
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 點亮星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