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鬼了!為啥立春後還這麼冷,甚至比北極還要冷?!

“立春都過了,咋還這麼冷啊!”
這幾天,你是不是也和身邊的朋友這樣抱怨過?沒錯,這個春節假期剛過完,冷空氣就像開了“速凍”模式,嗖嗖地就來了。全國各地都像是被塞進了大冰箱,“冷”這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了,簡直是“冰凍”模式!
2025年2月8日早晨7點我國氣溫分佈圖 | 中央氣象臺
看看這讓人瑟瑟發抖的溫度:2月7日早上,北方的朋友們感受到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問候”——呼和浩特,零下26.5度,哈氣都能瞬間結冰;太原,零下16.6度,出門感覺臉都要凍僵了;天津,零下12.4度;北京,零下12.1度;濟南,零下12.1度;石家莊,零下11.6度;鄭州,零下7.2度…… 
一個個城市的名字報出來,都像是在唸冰窖的名字,全都創下了今年,甚至是這兩年來的最低氣溫紀錄
你以為北方已經夠冷了?南方的小夥伴也別想倖免。
2月8日早上,冷空氣繼續南下“包郵區”:合肥,零下9.8度;南京,零下7.5度;杭州,零下4.6度,上海市區徐家彙,也零下4.2度。要知道,上海可是難得見到零下低溫的,這次竟然也冷到打破了1990年以來的2月最低紀錄。真是讓人懷疑,是不是冬天走錯了片場!
2025年2月8日早晨7點前後北極點和我國山西大同的氣溫對比示意圖 | earth,中氣愛標註
更讓人震驚的是,就在咱們被凍成冰棒的時候,遙遠的北極圈,卻好像沒那麼冷?2月8日凌晨,北極點大約零下25度,北極圈附近的新地島西部甚至只有零下1度。
你沒看錯——咱們中國有些地方,竟然比北極還要冷!比如河北康保,零下34.2度;山西右玉,零下30.4度;大同,零下28.2度。這溫度,直接把北極點都給比下去了!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魔都上海,竟然也比北極圈內的新地島西部還要冷。這簡直是“冷”出天際,“冷”得魔幻啊!
2月8日的上海迪士尼樂園 | 斯派克@小紅書
看到這,你肯定也和我一樣,腦袋裡冒出了一連串的問號:
  • 為啥都立春了,反而比最冷的三九天還冷?
  • 為啥咱們河北、山西北部,能比北極點還冷?連上海都比北極圈裡還冷?
  • 這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極端天氣”?還是“倒春寒”來了?
彆著急,接下來,咱們就好好聊聊,這“冰凍模式”背後的秘密!
春都“立”了,咋還這麼冷?
“立春”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感覺春天就要來了,天氣應該暖和起來了?嗯,這其實是我們對“立春”這個節氣的美好誤會。
咱們老祖宗發明的“二十四節氣”,確實是寶貴的傳統文化瑰寶,它就像一本古老的“農業氣象日曆”,告訴農民伯伯們啥時候該播種,啥時候該收割。這“二十四節氣”反映的是中原及附近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一帶)一年四季大致的氣候變化規律
一般來說,在“小寒”到“大寒”這段時間,也就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時候,是一年中最冷的。而“立春”呢,雖然名字裡帶個“春”字,但它只是“春天要開始”的一個訊號,並不代表天氣馬上就變暖和,更不代表春天就真的來了。
“節氣”說的是“氣候的平均水平”,就像班級考試的平均分,它只能反映大致的情況,但每次考試的具體分數,也就是每天的天氣,都會有高有低,忽高忽低的,“鬧點小脾氣”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氣候學上,或者說在國家氣候中心這樣的專業機構眼裡,冬天可不是隻有“冬至”到“立春”這段時間。人家說了,冬三月包括12月、1月、2月這三個月。“立春”節氣在2月初,還在“冬季”這個大Boss的統治範圍之內,當然還是冷的。
國家氣候中心文章中對冬季的表述
事實上,每年的2月份,我們國家都有可能會遇到寒潮這種“boss級”的冷空氣,甚至冷到“嚴寒”的程度。不信你看,1990年的2月份,上海徐家彙就曾經冷到零下6.1度,1957年2月更誇張,上海零下7.9度,連廈門都只有2度左右!這都比“大寒”節氣的時候還要冷得多。所以說,“立春後比大寒還冷”,一點都不奇怪,老天爺“任性” 起來,啥事兒都能發生!
今年的情況,就更“特殊”了一點。因為今年“大寒”節氣的時候,我們國家正好經歷了一次“瘋狂大回暖”。有多誇張呢?東北都暖和到零上了,長江流域都快熱到20度了!大家還穿著單衣吃冰棒呢,結果“立春”一到,畫風突變,寒潮“嗖”的一下就來了,席捲全國!尤其是東部地區,直接從“暖春”秒變“寒冬”。這“過山車”式的降溫,對比實在是太強烈了,所以大家才會覺得——“哇!立春後怎麼還這麼冷啊?”
但其實,你要是仔細想想,上次“大寒”期間的大回暖之後,緊接著也來了一次“大寒潮”,那次降溫的幅度比這次還猛,中西部地區也比這次更冷。只不過那次 “大寒潮”發生在“大寒”後,大家覺得“大寒嘛,本就該冷”,也就沒覺得奇怪了。
要是我們把2月上旬的平均氣溫和 1月下旬的平均氣溫拿出來比一比,你會發現,其實2月上旬並沒有比1月下旬冷多少。只不過是“大寒”期間太暖和了,“立春”之後又突然變冷,這“先揚後抑”的套路,才讓我們覺得“今年立春後特別冷”而已啦!
所以說, 這次寒潮,雖然冷,但它還真算不上“倒春寒”,頂多算是“冬季Boss”“臨走前的怒吼”。
北極應該最冷?其實還真不一定!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北極”不就是地球上最北邊的地方嗎?太陽光最少照到,理所當然應該是最冷的啊!為啥咱們中國有些地方,能比北極點更冷呢?就連上海,甚至都比北極圈裡面的地方還冷?
“這不科學啊!”
如果只看“緯度”這個因素,那確實是緯度越高的地方應該越冷。但這只是理論上的“理想情況”,真實的世界要複雜得多啦。就像考試,理論上好好複習就能考高分,但實際情況,還得看你考試當天狀態好不好,甚至還得看運氣呢!天氣也是一樣,影響冷暖的因素可多著呢,“緯度”只是其中之一。
想要搞清楚 “為啥中國比北極還冷” 這個問題,咱們得請出幾個“幕後Boss”來好好聊聊: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第一個Boss叫做“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聽名字怪拗口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大海和陸地,脾氣不一樣!” 你想啊,大海和陸地,一個是水做的,一個是石頭和土做的,它們的“性格”肯定不一樣。
海水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吸熱和散熱都比較慢, 所以冬天海水沒那麼容易變冷,夏天海水也沒那麼容易變熱,溫度變化比較“溫柔”。陸地呢,就像一塊“鐵板”,吸熱和散熱都很快,太陽一曬就發燙,到了晚上就變涼, 溫度變化比較“暴躁”。
咱們的北極點,其實是在北冰洋上。北冰洋啊,都是水,所以“性格”比較“溫柔”,冬天再冷,也有海水這個“暖寶寶”在下面兜著,溫度不會太離譜。
但是!環繞著北冰洋的那些陸地,比如西伯利亞、格陵蘭這些地方,它們可是實打實的陸地。“性格” “暴躁” 得很!冬天降溫起來,那是真的 “六親不認” 。所以,北半球最冷的地方,還真不是北極點,而是西伯利亞這些地方。西伯利亞比北極點冷,其實是 “常規操作” 啦!
西伯利亞和格陵蘭位置示意圖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氣愛標註
環流變化
第二個Boss叫做“環流變化”——這個Boss更厲害,它能“操控空氣的流動”。
空氣就像水一樣,也是會流動的。在地球上空,就有一條巨大的“空氣河流”,叫做“西風帶”。這條“空氣河流”平時都比較“安分守己”,沿著一定的路線“嘩啦啦”地流淌。但是!最近這條“空氣河流”有點“不聽話”,開始“扭來扭去”地“劇烈振盪”起來。
這一“振盪”不要緊,直接搞亂了全球的冷暖格局。本來應該吹冷風的地方,突然吹起了暖風;本來應該吹暖風的地方,反而颳起了冷風。在歐洲和西西伯利亞一帶,突然冒出來一個巨大的“暖高壓”,就像一個巨大的“暖氣團”,把暖空氣源源不斷地“泵”到北極圈裡面,讓北極都變得暖和起來了。與此同時,在中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一帶,冷空氣就像“開了閘”一樣,“呼啦啦”地往南衝,形成了“寒潮”大軍,一路殺向我們中國。
所以,最近亞洲中北部地區的天氣,就變成了一個很奇怪的“太極圖” ——西邊暖烘烘的,東邊冷冰冰的!北極點因為“暖高壓”的眷顧,反而沒那麼冷了。而我們中國,尤其是河北、山西北部這些地方,正好“撞上”了“寒潮”的最強火力,當然就冷得“發抖”了。上海呢,雖然沒那麼靠近“寒潮”中心,但也受到了“寒潮”的波及,比“暖洋洋”的北極圈新地島西部要冷一些。
2025年2月6日500百帕位勢高度、850百帕溫度組合圖及北亞冷暖形勢 | 中氣愛製圖標註
地形因素
第三個Boss叫做“地形因素”——這個Boss比較 “本土化”,專門影響“區域性地區”的天氣。
就拿北京和大同這兩個城市來說吧,它們的緯度差不多,都在北緯40度左右。但是!2月8日凌晨,北京市區零下9度左右,大同竟然零下28度。這“溫差”也太大了吧!為啥呢?這就是“地形”在“搞事情”了
大同這個城市,地勢比較高,海拔有1000米左右,最高峰能達到 2000多米。一般來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就會下降6度左右。這“海拔高度”本身就讓大同“先天不足”,容易變冷。而且,大同這個地方,北邊地勢“開闊”,“一馬平川”,直接“敞開大門”迎接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這次寒潮的老家,正好就在中西伯利亞,大同那是“首當其衝”,直接“硬扛”了寒潮核心冷氣團
北京就不一樣了,雖然也冷,但地勢“低窪”,市區海拔只有幾十米,“海拔優勢”就出來了。更重要的是,北京的西邊和北邊,有燕山和太行山這兩座大山“保駕護航”。這兩座山就像兩堵巨大的“擋風牆”,有效地“阻擋”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讓北京市區“躲過一劫”,氣溫自然就比“風口浪尖”上的大同要高得多啦。
北京和大同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對比示意圖 | 中氣愛標註
所以你看,“中國比北極冷”,“上海比北極圈還冷”,這事兒聽起來“離譜”,但背後是有“科學道理”的。天氣變化,那是“海陸空”立體聯動,“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光看“緯度”這一個指標啦!
“冷” 到破紀錄!狂風也來“助紂為虐”
話說回來,這次寒潮,還真不是 “鬧著玩兒” 的!雖然前面說了,“立春後還冷”這事兒,從氣候角度來說, 不算太稀奇。 但是!這次寒潮的“極端”程度,可是“妥妥的”超標了。
先說這“冷”的程度,那是真的“冷”到“破紀錄”了。在氣溫方面,山西大同、浙江臨平、江蘇淮安,都打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2月份的最低氣溫紀錄。
更“雪上加霜”的是,這次寒潮還自帶“狂風特效”。山西五臺山,颳起了12級的狂風;北京山區,風力更是“喪心病狂”地達到了13級,都快趕上臺風了!在2月份這個時間段,能颳起這麼大的風,確實是比較少見的。
所以說, 這次寒潮, 是有一定的 “極端性” 的。
2025年2月7日12點我國極大風分佈圖 | 中央氣象臺
“狂風”加上“低溫”,可不是“1+1=2”那麼簡單,而是“威力倍增”的“組合拳”,因為這裡還藏著一個“隱藏 Boss”——同樣的氣溫,颳風天就感覺“格外”冷,這就是“風寒效應”在“搗鬼”。同樣是零下10度,有風的時候,你感覺能冷到零下 20度都不止!

“風寒效應”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咱們的皮膚,就像一個“人體恆溫器”,時時刻刻都在“散發熱量”,保持體溫。在無風情況下,我們身體周圍會形成一層 “暖空氣保護膜”,就像一件“隱形羽絨服”,能幫助我們鎖住溫暖,減少熱量散失。但是!一旦狂風颳起來,這層“隱形羽絨服”就被無情地“吹散”了。風速越大,這層“保護膜”消失得越快,熱量流失得就越多,我們就感覺“越!來!越!冷!” 
所以說, 這次寒潮,“極端”就“極端”在“又冷又颳大風”!這 “雙重打擊”,直接把“體感溫度”拉低了好幾個檔次。
真的要被吹成“狗”了 | 小紅書號:632955022
不過!大家也別太擔心。這次寒潮,雖然來勢洶洶,但去勢也快。從明天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大回暖”,我們又要進入“暴冷暴熱”的“暴躁初春天氣模式”了!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記住,現在還是冬天,天氣變化“喜怒無常”,氣溫波動“上躥下跳”,厚衣服“千萬別急著收起來”,務必要“根據天氣變化,靈活穿衣”。可別為了“風度”,硬扛著“美麗凍人”喲!
作者:鄭遠
編輯:Steed
封面圖來源:《閃靈》劇照

 一個AI 

嫌冷就嫌冷,還非要拿北極來對比,這種明明冷得要死還要找優越感的行為,不愧是讓空調和暖氣寵壞的碳基人類。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