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裡終於有地母系美人了?

‍‍

編輯 | 一一
《國色芳華》一播,全世界唐風愛好者就立馬吻了上去。
什麼主角的妝造、丫鬟的髮型,都已經是最基本的入門級考據了。
還有人對著古書典故,逐個科普劇中小姐的出嫁流程,婚禮的時間、新娘手上的卻扇、行禮的鏡子,個個都大有講究。
以及最令人佩服的,是連劇中一閃而過的遊戲道具,都能火速摳出原型……
實在是佩服啊佩服。
不過看網友扒了那麼多唐風模樣,我卻覺得劇中最對味的,其實是張雅欽這張臉。
1. 
還是先介紹一下劇情。
《國色芳華》的故事差不多就是一齣古裝版“回家的誘惑”。女主角何惟芳,出身於唐朝上不得檯面的商賈之家,因家裡母親病重,為了換取神藥被迫低三下四的嫁入官宦之家劉府。
何惟芳嫁人前就做好了不受待見的心理準備,卻沒想到這劉家公子結婚當天就搞事情,又是發酒瘋又是擺臉色,原因呢,自然是最狗血那個,他心上住著一位私定終身的白月光——
正是張雅欽了。
她飾演的縣主李幼貞一出場端的就是最正的盛世風華範兒——
臉若銀盤、眉似彎月,精緻的花鈿繪在眉心。
鏡頭拉遠,頭上鬢髮

高挽插著大朵的紅色簪花,下著色彩明亮的唐制齊胸襦裙,整個人看起來又嬌憨又貴氣,好似一朵破曉時分沾著薄霧的粉色牡丹,在逐漸奪目的晨光中恣意盛開。

簡單點說,那就是仕女圖本仕來了。
其實在這之前,張雅欽就喜提過“天選古人”的title,因為她從小跳舞身姿優美,五官又清秀溫婉很有中式古典韻味,但這次能把雍容華貴的唐風駕馭得如此完美,屬實是讓我有點意外的。
要說其中最大功臣,肯定是這張珠圓玉潤,在小花中不算常見的方圓臉。
所謂方圓臉,光看字面意思就很形象了,又方又圓嘛。學術點說,就是闊面方腮、下巴短圓的一張臉。
相比方臉,方圓臉的下巴線條略尖秀氣;而對比圓臉,臉頰兩側線條更垂直不如後者親切。
單說可能體會不到,對比下圖方臉的徐璐、方圓臉的張雅欽、圓臉的田曦薇,不同之處就很肉眼可見了。
方圓臉因為兩頭不到岸的氣質,時常處在審美鏈的異端,有人覺得方、有人覺得短,還有人直喊大臉盤……但如今出現在《國色芳華》,出現在這個有點心機的金枝玉葉臉上,卻又出奇的適配。
正面看,從額頭到下巴線條圓潤飽滿,自然而然就生出了一種端莊大氣的高貴之感,搭配上小而精緻的妝容,又給這張臉平添了一份惹人憐的可愛buff
就說劇中這上門搶人老公的劇情吧,換別人可能早就開始鑑婊了,而張雅欽頂著乖巧小臉癟嘴委屈,我能怎麼辦呢?
當然是選擇原諒她啊!

再看側面,圓圓的臉上突然劈出一條稜角明顯的下頜線,這讓她古典內斂的神韻中多出三分鋒芒畢露的攻擊性,一下就和普通甜妹區別開來了。
尤其是利落的眼神輕輕一抬時——一看就是個悶聲幹大事的狠人
難怪有人從這張臉上,看到了女兒國國王的既視感。
2. 
說起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方圓臉突然在內娛有了小小死灰復燃的跡象,並且隨著它的逐漸出現,我發現這款美妝博主們一提到就哭天搶地的臉型,長在演員臉上著實很妙。
第一妙,妙在一旦發揮好就是集純欲和大氣於一體的豔壓現場,be like在星光大賞驚豔全場的李蘭迪妹妹。
這是除開張雅欽,內娛目前最經典的一張方圓臉,臉型和五官線條偏圓潤,轉頭看下頜角又硬朗穩重,再搭配上明媚乾淨的妝容,讓她天然就比普通窄臉周正大氣,散發出一種壓得住場子的高智感。
為什麼總有人說妹妹身上千金小姐的貴氣感很重,正是因為這張柔中帶剛的方圓臉,讓她相容了清純、莊重、知性,所以扮得來聰明冷靜的學霸;

也演得了單純美好的貴女。
第二妙,則是妙在氣質複雜多變。方臉的氣勢磅礴、圓臉的單純可愛中和在一起,組成了一張既撐得起大場面,又談得了小情小愛的臉。
比如換個妝容立馬上桌的孫千。前半生盡在校園、青春劇裡折騰,穿著校服、紮起雙馬尾就是個半點心機都沒有的傻妹子;
而一旦換上烈焰紅唇大波浪,又立馬變成了眉目凌厲,執拗霸氣的拽姐。
看孫千以前的採訪,提到她也曾因為臉大瘋狂內耗,甚至還想過上醫院去挫幾刀……
我真是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讓美女回頭。
誠然,闊面型方圓臉相比其他臉型上鏡確實要吃虧一些,但為了這點放棄多變的氣質就實在有點捨本逐末了。
況且這點所謂的“缺點”也很好規避。
可以學隔壁日娛的“村花”有村架純,堅決遠離短髮束髮直長髮,利用小碎髮和蓬鬆長卷發來修飾臉型,還能營造出隨性文藝的氛圍感。
同樣闊面方圓臉的辛芷蕾也是這個思路,但她的底子比孫千、村花好不少,辛芷蕾是大五官的濃顏臉,稍稍遮住圓弧線條直接頂配御姐氣場。
或是學李蘭迪,在妝容上加點心思,選擇曲線感強的眉形,眉尾拉出彎弧包裹住眼睛,很好地弱化了方圓臉的鈍感,增添一分洋氣的媚感。
張雅欽在《國色芳華》中的出彩也是妝容強勢助攻了一把。
對比《國色芳華》中的她和另一部在播劇《千朵桃花一世開》的她,明顯就能感覺到前者更加亮眼。
這種亮眼,一來是因為唐風華麗又繁複的妝造減少了面部留白,放大了五官存在感。
二來,則是因為張雅欽在拍《國色芳華》期間刻意增了點肥,膚潤玉肌豐的狀態和濃豔的妝容交相輝映,讓人在視覺上壓根不會覺得臉大,只會感嘆好璀璨華貴一張臉。
3. 
說到底,美從來都不是單一存在的,臉型、妝發、五官等硬體、軟體是否適配也很重要,所以有時候看到“方圓臉變美方法”“方圓臉醜”“拯救方圓臉”等人儘可欺方圓臉的詞條躺在熱搜上,真的很提它感到委屈——
擱上個世紀,咱方圓臉可是橫著走的存在!
不信?請看華語最強影后張曼玉,早期膠原蛋白滿滿的時候,下巴圓潤、顴頜連線呈直線,標標準準的方圓臉一張。然而在星光熠熠的港影黃金時代,張曼玉當得了花瓶、演得了文藝片,哪怕是在最會拍帥哥美女的王家衛手上,她也是最閃亮的那顆明珠。
ps,經常有人說張雅欽三分似Maggie,你能get嗎?
張曼玉曾經的好閨蜜,著名港風美人鐘楚紅也是方圓臉本臉,甚至她的臉還要比張曼玉更短、更方一些。
然而在電影中,無論是海藻般的大波浪、蓬鬆的短捲髮、還是優雅的盤發她都試過,根本沒有遮掩的概念,照樣美得豔光四射,舉手投足間都是野性、性感的耀眼魅力。
還有清純可愛的李麗珍。
美豔異域掛的洪欣……
都是正宗方圓臉。
而在內娛,方圓臉代表人物就更鼎鼎大名了,斬男又斬女的高圓圓——
甜度直擊靈魂的冰冰——
以及最重磅的初代目內娛第一美人,陳紅女士——
私以為陳紅是把方圓臉優勢發揮得最好的一位,端正的臉型配上明豔舒展的五官,整個人就是行走的“國泰民安”四個大字,什麼臉蛋天才跟她同框都變得小家子氣了。
本質上,對不同臉型的追捧所反映的,其實是每個時代審美風潮的變遷。
八九十年代方圓臉、方臉盛行,象徵著那個時代最為“國泰民安地母氣質;而進入21世紀,高摺疊度立體V形窄臉異軍突起,反映了現代人對輕盈之美,少女感、少年感的極致追求。
再到如今,張婧儀、李蘭迪等小花領銜的方圓臉分支又成為一種審美趨勢,背後所體現的,正是媽味和母性重新變成了一個褒義詞,於是乎自帶穩重、包容氣質的方圓臉也逐漸得到了平反。
從這點上來說,支援內娛 make 方圓臉 great again!

很有挑戰時尚的勇氣。戳圖片檢視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