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俗業看泰國

旅遊界一直有兩個泰國,一個是皇家寺廟、泰式按摩、路邊美食、熱辣海灘,主打一個健康旅遊,適合扶老攜幼全家出動。另外一個是酒吧、脫衣舞、紅燈區、租妻伴遊,適合單身男性尋花問柳。
泰國那邊有個統計,說是60%以上的遊客都是後者,顯然這顏色產業已經是國際知名了。
咱們聊聊泰國這個佛系國家怎麼就成了買春聖地,少兒不宜的就不說了,分析分析背後的原因。
泰國這個國家比較分裂,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以曼谷為代表的工業城市和其它農村地區。
曼谷雖然不大,但卻有1000多萬人口,佔泰國總人口的15%GDP佔到全國的40%以上,泰國的主要工業區都在曼谷周邊,老百姓收入高,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
曼谷以外再沒有大城市,排名第二的清邁人口只有一百多萬,去過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大概跟個小縣城差不多。
其它地區就更沒法看了,基本還是農業社會,老百姓苦的不行。
所以泰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是泰國的基本盤,瞭解這一點,很多魔幻的事情也就好理解了。
咱們先說農村。
大家都知道泰國是個農業大國,糧食是主要的出口產品。按理說農民作為創匯大戶,那是對國家有貢獻的,生活應該還過的去。
其實不是。
泰國確實是大米主要的出口國,但是國際上賣糧食的不止他們一家,越南和印度都出口大米,要把小麥也算上,俄羅斯烏克蘭也都是潛在競爭對手,時髦點兒講,這是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你想提價,市場分分鐘教你做人。
比如英拉執政的時候趕上米價上漲,泰國政府高價從農民手裡收購糧食,準備高點拋售,農民能多賣點錢,政府也能多掙點外匯。沒想到剛佈局完畢,越南印度就開倉放糧,大米價格暴跌,泰國政府賠了個底掉,當年英拉下臺也跟這事有很大關係。
這種情況下,泰國大米要想提高競爭力,那就得使勁壓縮成本,也就是壓縮大米的收購價。
不幸的是泰國農業水平也很落後,水利基礎設施連隔壁的緬甸都不如,緬甸當年有英國人幫忙,泰國不是殖民地,英法都不願意投資。
落後到啥程度呢?2023年清邁連續幾天大霧霾,後來發現是北部山區農民在焚燒山林,原來還在採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對農民來說,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一層一層都在壓成本,農民也只能是怎麼省事怎麼來了。
就這個情況,你說這農民能掙錢嗎?
不僅掙不了錢,大部分農民還都是負債經營,因為沒有配套工業,化肥農藥都需要進口,貴的離譜,但是不用又不行,農民們只能是先拉饑荒,等來年有了收成再還債。年成好的時候還能有點盈餘,年成不好這一年就算白乾。轉年接著借債,這就算掉坑裡了。
泰國商會大學研究泰國農民近10年的負債情況,結果發現他們“窮得很穩定”。平均每個家庭負債10-30萬銖(約合2-6萬人民幣)。農民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萬銖,大約只有越南農民的一半,是東盟國家裡最窮的。
而且像糧食出口這種複雜操作,農民自己是搞不了的,只能找中間商。
要知道,泰國的糧商可不僅僅是二道販子,他們資金雄厚,往往連上游的種子化肥一起壟斷。農民頭尾都看不到,只能低頭種地,這就有點像兩頭在外的加工工業,農民在微笑曲線的底端,只負責加工組裝,掙個辛苦錢。
這事其實倒也正常,全世界的農民都差不多,除了大農場主,種地的永遠都掙不了大錢。主要是糧食生產需要週期,對市場反應不靈敏,今年撒種子明年才能收成,等你調整完行情早就過去了。所以掙大錢的永遠是那些糧商,農民發不了財還得承擔風險。
所以很多國家一般都是給補貼,讓農民不至於過的太差。倒也不光是為了共同富裕,主要是工業體系建立後就需要把過剩的工業品賣到農村,城鄉協同發展才是良性迴圈,咱們老說內需內需,對一個農業大國來說,農民就是最大的內需。
泰國卻不一樣,外向經濟嘛,汽車等工業品主要銷往海外,不指望農民貢獻消費,也就無所謂了。
所以儘管是農業出口大國,但農民過的也就那樣。特別是北部山區,本身自然條件不好,政府又不管不顧,苦的不行。
再說工業。
冷戰時期,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泰國是對抗越南在中南半島擴張的橋頭堡,所以就跟日韓一樣,接受了美國的大量援助。
越戰後美國撤軍,緊跟著又來了日本。
大家知道日本有一個產業佈局的雁陣模型吧,日本是頭雁,負責設計和品牌;亞洲四小龍是雁身,負責零部件生產;亞洲四小虎和中國是雁尾,負責組裝和低端製造業。
這種架構下,泰國主要承接了日本的汽車生產,早先泰國滿大街的日本車,就是這種轉移的後果。
而且上世紀80年代,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的建議,泰國採用了聯絡匯率制度。也就是政府用信用保證美元兌換泰銖的匯率,對於外資來說,不存在匯率貶值的風險,大批外資進入泰國,吹大了泰國的房地產和金融市場。
這種情況下,以曼谷為中心的工業區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城市中產,他們吃上了西方產業轉移的紅利,半隻腳已經跨入現代社會,他們和舊貴族屬於城市階層,收入高,受西方文化影響比較大,愛享樂有消費能力。
所以泰國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一邊是富有的城市,一邊是貧窮的農村,這就像個連通器,水位一邊高一邊低,農民看到城裡人掙得多,可能就放下農具,捲鋪蓋捲進城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女性就進入了娛樂行業。
這就是顏色產業產生的經濟基礎。
當然了,工業化早期地區發展不平衡是常態,產生一些灰色地帶也很正常,咱們國家早先也有過類似情況,比如改開剛開始,確實也有一部分農村女性進城從事風俗行業,還有當年國企下崗後,一部分下崗女工也下海了。大家都是為了掙錢嘛,找不到工作那就得想別的辦法,男的可能幹黑社會,女的就進發廊KTV
不過這些行當是偏門,一般都是地下運作,像泰國這樣發展成一個半公開產業的確實不多見,原因在哪兒呢?
主要是觀念的問題。
在泰國,女性從事賣淫從來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泰國是小乘佛教,講究自我修行,女性地位低下,天生就帶原罪,你要是個女的,那肯定是上輩子沒好好修行,這輩子主要工作就是還債,完成了KPI,下輩子爭取上岸當個男人。至於還債的形式,那就不拘一格了,賣淫也是個可選項。
特別是在農村,女性負債出生,生下來就欠家裡一筆,等長大了又多欠一筆撫養費,所以給家裡還債天經地義。
大家注意,這個“還債”就是字面意思。很多時候就是農民借錢女兒還債。債主基本都是雞頭,把姑娘們帶到大城市賣淫還債。還完父母的,還可以捐給寺廟,都算你的功德。反正佛經又沒什麼標準答案,入鄉隨俗那是標準操作,只要有利於傳播,怎麼解釋都行。
所以在泰國,女性從事風俗行業沒什麼心理負擔,就跟進工廠打工,送外賣,當保姆一樣,那些工作又辛苦又不掙錢,還不如直接下海。
這種思想反過來又拉低了男人們的道德底線,賣淫不算啥,那嫖娼就更無所謂了。美國學者凱文·貝爾斯在《用後即棄的人:全球經濟中的新奴隸制》一書中說,泰國80%以上的成年男性都有嫖娼經歷。
在泰國,光顧娛樂場所是重要的社交渠道,商務接待一般就是以大保健收尾,大學迎新生,學長也得帶出去玩一把,屬於迎新生的常規操作。甚至官員視察工作,地方也得找個村花接待一下。而且不光是單身男性,結了婚的一樣愛玩,妻子們也對這事無所謂,一方面女性地位低下,管不了,另外一方面,出去嫖娼總比找小三好,萬一弄出個孩子還得分家產,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這種思潮下,大家都對性產業習以為常。對姑娘們來說是修行,對父母來說,這是幫女兒還債,在雞頭和嫖客們看來,這是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功德無量,佛祖那兒還得給自己記上一筆。
至於那個人妖,網上說跟美國大兵有關係,其實關係不大。芭提雅大規模的人妖表演從1973年才開始,那時候美國已經開始從越南撤軍了。
還有人把人妖追溯到印度的閹人和東南亞的第三性巫師,其實這種變性人哪個文化都有,咱們不也有太監嗎?西方也有LGBT
事實上,人妖表演最開始興起是在新加坡,但是李光耀是華人,受儒家文明影響比較大,對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沒什麼好感,所以很快就把這股妖風掐死了。
但這事對泰國來說就不是啥問題了,咱們前面說了,佛教比較寬容,對這種第三性並不排斥,無論是當妓女還是當人妖,那都是前世造業,很正常,今生好好改造,下輩子就可以投胎做個好人。加上泰國經濟主要靠旅遊業,政府也希望搞點特色吸引遊客,官方也把人妖當作正常人宣傳,所以整個泰國社會對人妖的認可度很高。
對政府來說能創匯,對老百姓來說能脫貧,對有特殊癖好的人來說可以名正言順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人妖文化也就成了泰國招牌。
所以泰國之所以這麼奇葩,貧富差距是一方面,主要還是觀念太落後。
而這種思想上的落後,本質還是因為王權太強大。去泰國旅遊的小夥應該都知道,曼谷滿大街都是國王的巨幅肖像,不知道的還以為去了朝鮮。還有那個變態的匍匐禮,我每次看到那場景都有國王和寵物的感覺,這就不是等級差別了,是人和神的差別。
那麼問題來了,這都AI、網際網路時代了,為啥泰國還活在封建社會?
咱們聊聊曼谷王朝的三個大帝,這事也就清楚了,也就是拉瑪四世、五世和九世。
大家知道周潤發有個電影《國王與安娜》,裡面的國王就是拉瑪四世,安娜是國王請來的英國家庭教師,電影裡出鏡最多的學生就是後來的拉瑪五世。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那個安娜後來還對採訪的英國記者說,拉瑪五世廢除奴隸制,就是受她的影響。
反正在泰國,這爺倆是被吹上天了,什麼主動推進改革,帶領泰國走向“新時代”,最偉大的君主什麼的。
其實這說法多少有點扯淡。
兩個拉瑪所在時期是19世紀後半葉,正是西方列強殖民亞洲時期,當時的英法已經把泰國周邊的緬甸、越南、柬埔寨全部吃下,泰國王室如果不作改變,下一個倒黴的就是他們。
大家看那些改革措施,其實就是把泰國的經濟從傳統封建經濟,改成資本主義經濟,順便開啟國門。用現代的話說,改革就是為了楔入西方的經濟體系。人家列強漂洋過海這麼老遠過來,可不是為了單純殖民你,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生意,你主動配合,那就省的別人動手了。拉瑪五世在位的時候,泰國政府大部分官員都是從英法聘請的外國人,你說人家能替你泰國著想嗎,那肯定是怎麼有利於掠奪怎麼來。
說白了,這兩個拉瑪是用開放門戶的方式換取西方列強保留他們的君主地位。而且有洋大人支援,順便還可以收拾不聽話的貴族。
比如廢除奴隸制,這個其實跟開明不開明關係不大,一方面國家需要自由民種植列強需要的作物,主要是大米,所以要給他們恢復自由。另外一方面,解救奴隸其實就是把貴族的私產充公,有利於權力集中。
還有那個包稅制,改革以後中央直接派稅官下地方收稅,本質就是把財權集中在中央手裡,順便繞開中間商,直接管理基層。
你要跟列強合作,那就得做到令行禁止,你都做不了主,人家跟你合作啥?所以國王們從各個方向西方靠攏,列強覺得國王靠譜,也支援你在國內搞集權。
這事倒也正常,對當時的亞洲國家來說,相當於槍已經指著腦門了,要不你就改革,要不然就人家打死你以後親自操刀,被殖民的那些國家大部分都是沒認清形勢,所以洋大人親自管理。兩個拉瑪是聰明人,躲過了一劫。
所以說大家都說泰國沒被殖民過,要說形式上,那確實沒有。不過想想就知道,整個亞洲都被掠奪,憑啥就留著你,肯定是列強拿到的好處足夠多。
國王通情達理,洋大人自然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所以大家看泰國的改革一頓操作猛如虎,其實國王的權利可是一點沒動全保留下來。包括重新組建政府後,官員大部分都是王室成員,國王的財產更是一點都沒動。
至於說拉瑪五世維護泰國主權完整,其實主要是維護了王權,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說,跟被殖民了也差不多。
當然了,這套把戲騙騙沒見過世面的老百姓還可以,對於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人來說那就是小兒科了。
所以到了1932年,出事了。
當時整個西方都碰到經濟危機,前面說了,泰國經濟早就被西方殖民,大哥都吃不飽,小兄弟自然日子也不好過,國內一片蕭條,老百姓吃不飽飯,軍隊被裁員也不滿意,幾個曾經在法國留學的軍官乘機發動政變,在泰國搞起了君主立憲制。
大家注意下,君主立憲雖然把君主放前面,實際上說了算的是憲法,君主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憲法裡寫的清清楚楚,具體負責執行的是議會和總理,碰到問題大家會查憲法,君主沒什麼存在感,留著只是為了讓大家心裡有個安慰,這也就是虛君的意思。典型的就是英國,現在已經沒人把王室當回事了。
按照這個劇本,泰國王室也得慢慢變成吉祥物。
不過曼谷王朝歷史上第三個大帝普密蓬出場了,也就是拉瑪九世,現在曼谷滿大街掛的國王畫像就是普密蓬,他把王權又拉回了政治權力中心。
普密蓬接手的時候,泰國政壇是軍人專政,所以沒敢和軍方掰手腕,反而做出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在國內到處做慈善,設立王室基金,投資抗洪、灌溉、公共醫療這些跟民生相關的領域,他本人也四處慰問,既幹好事又留名,在老百姓面前刷存在感,樹立正面形象。
而且普密蓬長的文質彬彬,文學音樂方面都有一定造詣,還出過書,發行過唱片,在民間口碑極好。
這種國王專注做慈善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57年,機會來了。
國防部長沙力發動政變推翻了前任軍政府。這個沙力沒什麼根基,要想立足必須得依靠國王,所以掌權後迅速和國王打成一片,積極推動修改憲法,把權力一點一點又還給了國王。為了維護國王威嚴,連拉瑪五世廢除的匍匐禮都一併恢復。
普密蓬也投桃報李,公開支援政變,號召老百姓支援沙力。
自此以後軍方和王權就深度繫結。
這也是為啥後來泰國軍隊經常發動政變,老百姓還安靜如雞,按理說軍政府沒有合法性,軍隊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跑到家裡指手畫腳,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但因為有國王站臺,大家也就認了。
不過普密蓬也沒有把籌碼全壓在軍隊身上,他知道君主立憲後,國王的權力其實來自於民心,所以一般不公開和民選政府作對,壞事都讓軍政府幹,他在後面暗戳戳使勁。如果民選政府力量太大,國王就會站出來,以調解的名義撤換軍方領導,還政於民,對國王來說,反正沒什麼損失,再從軍隊裡找一個小弟就行了,過幾年還可以捲土重來。
這個過程中還會搞一些行為藝術增加儀式感,比如雙方大佬匍匐在國王面前,國王痛心疾首指責他們只顧內鬥不顧老百姓死活,配上全國電視直播,這一套表演下來,國王這慈父的形象立馬就高大起來。
所以泰國政壇表面上是軍方和民選政府輪流坐莊,其實最大的贏家就是國王。每次內亂都站出來刷臉,每刷一次臉就改憲法,給國王增加權力。
去泰國旅遊的小夥伴應該都有體會,導遊接機後第一句話就是告誡大家不能說國王壞話,這個是寫在憲法裡的,抓住就判刑,一點都不含糊。
還有憲法規定國王在參議院有一票否決權,重大決策沒有國王點頭根本執行不下去,大家參考下五常就知道這個一票否決權的分量了。
而且大家注意,泰國王室非常重視教育,從拉瑪四世開始,歷任王子接受的就是西式教育,說明他們是知道好壞的,泰國王室很少出昏君,也跟良好的教育有關係。
但是對老百姓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國王要維持地位,那就得給大家蓋個罩子,隔絕西方的異端邪說,就拿那個匍匐禮來說,稍微接受點正常教育的人都不能接受。所以王室對民間開化這事沒多大興趣,反而使勁加強傳統教育。泰國老百姓基本都要學習佛學,學生上學除了國歌,還得唱那個頌聖歌,無處不在的宣傳都在強化國王的神性,你說這種情況下,老百姓能有啥先進思想,那肯定是怎麼落後怎麼來。
至於那個佛教,也沒啥可說的,本來也是王權的附屬品。他倆是一對量子糾纏,一般都是同起同落。比如頌堪執政期間削弱王權,實際同步也對佛教下手,讓佛教跟政府一樣也搞三權分立,佛教除了僧王之外也搞法院和議會,就是為了稀釋佛教的中心化結構。等國王掌權,又開始強化佛教的中心結構,說白了,國王和僧王需要互相支援。
這個背景下,老百姓還保留很多封建思想就好理解了,國王要保持神性,那就得讓大家的觀念原地不動,所以女性從古代被歧視到現代,現在還沒改過來。
那泰國未來怎麼樣呢?
經濟上整體不太樂觀,泰國其實也碰到產業轉移的問題,原來跟西方關係好,承接了日本的低端產業,吃了幾十年紅利,現在越南柬埔寨開始加入西方工業體系,泰國的低端產業面臨轉移的風險,這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常規辦法是把產業向高階轉移,但是泰國根本沒有這個條件,教育水平拉垮,沒那麼多人才,搞搞組裝還行,你讓他搞設計,人家平常是研究佛經的,擺弄CAD怎麼可能啊?
這個背景下,你讓他們放棄性旅遊這個產業,那幾乎不可能。不僅不收斂,相反,泰國現在開始搞非主流操作,比如2022年大麻合法化,今年又說要搞賭博合法化,說是周圍鄰居都在搞,本國人都跑領居家消費,反而會造成外匯流失。還不如一起下海,黃賭毒三位一體,這旅遊業想不火都不行。
其實大家想想就知道,賭和毒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犯罪和治安問題,不可能長久。
比如大麻,原來泰國政府打的一手好算盤,種植大麻能提高農民收入,還能吸引國外的精神小夥和精神小妹,助推旅遊業,簡直不要太好,沒想到外國遊客沒來,自己國民先收拾不住了,接連發生數起因為吸食大麻導致的犯罪和自殘事件。最近泰國政府回過味來了,說是要重新把大麻列入違禁物品。反正總得撞了南牆才知道回頭。
至於有助於旅遊業,倒是能把一部分不安分的遊客吸引過來,但是正常遊客可就被擋在門外了。你想啊,你願意帶著孩子去那種隨手就可以買到大麻飲料的國家嗎?而且街上多了很多癮君子和賭徒,治安水平肯定下降,外國投資沒準都不敢去了,典型的丟了西瓜撿芝麻,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比較起來,性產業還算正常,所以行業不僅不會萎縮,沒準還會精耕細作,開發點新花樣吸引遊客。
好訊息是政治上王權估計會被削弱。前面說了,泰國王權能維持到現在,跟普密蓬的個人能力有很大關係。國王雖然主要依靠軍方,但在民選政府那兒還是能說上話的。繼任的拉瑪十世多少差點意思,大家在網上也能看到這哥們各種花天酒地的訊息,不少人覺得他是紈絝子弟,這麼說倒也沒問題,不過我倒是覺得他更像是接受的西方教育太多,活明白了,就想高高興興活一輩子,並不是真傻。
不過這一頓胡搞瞎搞,可就把他爹給王室積攢的好評全都敗光了,國王和民選政府基本就分道揚鑣,只能和軍方深度繫結。
所以大家看現在泰國政壇,代表老百姓的黨派越來越激進,比如那個遠進黨,要求修改憲法,去掉關於不準說國王壞話的條款,這個完全是對人不對事了,基本就是要跟國王撕破臉。
為了阻止遠進黨上臺,軍方甚至捏著鼻子和他信的為泰黨合作。為泰黨也是民選黨派,本來跟軍方水火不容,不過有了遠進黨這個激進分子,為泰黨立刻顯得和藹可親,軍方以他信的自由為籌碼,換取為泰黨的反水,雙方聯手幹掉了遠進黨。這也是為啥現在泰國老百姓對他信意見很大,說他和軍方搞幕後交易,背叛了信仰和人民。
看起來軍方贏了這一局。實際拉攏一個民選黨派,本身就是自身衰弱的表現,搞不定才會找幫手嘛。而且搭夥做買賣,那你就不能隨心所欲,也是對軍方權力的限制。
這事的本質還是國王正在失去民心,咱們前面說了,國王和軍隊是一夥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現在紅臉唱不下去,只能依靠軍方控制大局。
這種狀態也不可能持久,軍隊不是萬能,槍桿子裡能出政權那是基於民心,軍隊也不是鐵板一塊,特別是基層,都是窮苦老百姓出生,你讓他們對準自己人開槍,那遲早出問題。歷史上軍隊倒戈的事數不勝數,所以就算你統領百萬大軍,那也得給自己找合法性。
所以長期看,我傾向於民選政府遲早掌權,到時候會重新修改憲法,把國王的特權再從憲法裡拿掉。
對泰國來說,這肯定是個好事。
王權削弱,有利於泰國人祛魅,這事短期不明顯,長期看功德無量。
其實說到底,一個國家能不能發展,根本的還是看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咱們就聊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往往就是因為產業升級失敗,而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跟不上,培養不出人才,畢竟高階產業需要高階人才,大家看西方那些頭部國家,基本都是教育強國,再看看東南亞,除了新加坡,哪有叫的上名的大學?
產業不能升級,那就只能乾點低端加工工業,就跟工廠打螺絲一樣,別人給你安排啥幹啥,工作又沒有技術含量,不聽話分分鐘把你換掉。一旦產業鏈轉移,外資撤退,緊跟著就是大規模失業,長期看,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
至於性產業,只要貧富差距這個基本盤在,行業就不會消失。而如果沒有別的產業能夠替代旅遊業的支柱地位,“性旅遊”這個金字招牌還得繼續打下去,畢竟對泰國這個極度依賴外資的國家來說,掙外匯是頭等大事。
——————————————-
點選購買盧克文新書《燃燒1864》↓
優惠:1本減5元  2本減12元  5本減51元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