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flare 強調,這種驗證對真人幾乎是隱形的:沒有煩人的拼圖對齊和「找不同」大戰,甚至連多餘的點選都不需要。2023 年時他們還宣佈要徹底淘汰視覺謎題式驗證碼,承諾「不再以任何理由給任何人看亂七八糟的拼圖」。的確,新一代的 Turnstile 驗證既保障了安全,又讓使用者幾乎無感知透過,可謂一個隱形的守門人,在真人使用者和自動程式之間築起一道分界線。以往,驗證碼主要用來防範批次註冊、刷票、薅優惠券這種指令碼行為。但在 AI 大模型時代,驗證碼扮演的角色更加吃重,因為無處不在的 AI 爬蟲正試圖把整個網際網路當作自助餐。
各個 AI 爬蟲爬取的資料量. 圖片來自:CloudfareCloudflare 的驗證系統,因此針對性地進行了升級:它結合行為分析、瀏覽器指紋和機器學習模型,來識別訪問者是正常使用者、良性爬蟲,還是偽裝的 AI 抓取工具。例如,真人瀏覽網頁往往有自然的滾動和點選節奏,而批次爬蟲可能在毫秒間瘋狂翻頁;又比如正常瀏覽器會暴露一些標準特徵,而某些爬蟲為了隱藏身份可能偽造 UA 或關閉指令碼——這些細節都難逃 Cloudflare 的檢測演算法。一旦判定某次訪問屬於未經授權的自動抓取,Cloudflare 要麼讓其陷入無限驗證環節,要麼乾脆直接阻斷。技術攔不住,法庭再相見Cloudfare 為什麼這個時候出來選邊站?作為全球領先的 CDN 和網路安全服務商,Cloudflare 在 2023 年的報告中估計,它每天要應對萬億級別的網路請求,直接處理了全世界約 16%的網際網路流量,佔據著全球約五分之一的網路流量。
2024 年透過 IPv4 網際網路流向 Cloudflare 的流量聚合情況當這樣一個守門員開始對 AI 說「不」,其影響可想而知——而眼下,AI 廠商在版權戰爭中佔取上風,接二連三地贏下訴訟。Anthropic 在使用了數百萬本書籍訓練模型後,被告上法庭。最近出爐的裁決認為,他們的行為符合「合理使用」的原則——這項法律原則允許在某些情況下,無需獲得所有者許可即可免費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內容。
Meta 也打了勝仗。在應對作家們的集體訴訟中,加州聯邦法庭裁定 Meta 勝訴。不過,這個勝利來得比較僥倖,能勝主要是因為原告的「訴訟點」提得不夠好,在法律層面不夠有力,因此法官也表示「這項裁決並不代表 Meta 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訓練其語言模型是合法的。」
找個好律師真是很重要啊。在 AI 模型對網頁內容的胃口與日俱增的背景下,驗證碼系統儼然成為抵禦「大資料採集狂魔」的一道防線。如果沒有這層把關,AI 爬蟲們恣意爬網的行為不僅可能把網站伺服器搞得不堪重負(它們的高頻抓取甚至被比作 DDoS 攻擊),內容創作者的成果,更加是在不知情間就被拿去「喂 AI」。如今有了 Cloudflare 的攔截機制,網站主至少有了一套可以用來自我保護的武器。網際網路格局如何改變對於普通網民來說,這場關於 AI 爬蟲的風波聽上去很「大」,但日常上網時的體驗並不會有明顯變化。Cloudflare 的 Turnstile 驗證本就以「隱身」著稱,不會像舊式驗證碼那樣頻繁跳出來考你識別交通燈和樓梯。因此,即便現在把 AI 爬蟲視作眾矢之的,也不代表我們上網時要遭更多複雜考驗——Cloudflare 不會開倒車。倒是那些試圖冒充人類的 AI 爬蟲們,恐怕要開始頭疼如何透過這道檢驗了——換句話說,驗證碼系統的功能重心已經悄然轉變。以前,網站加驗證碼主要是為把關「指令碼」和惡意機器人,而現在 Cloudflare 明顯是在有意識別並阻擋特定的 AI 爬蟲。
有資料顯示,Cloudflare 的自動化識別技術可以準確地區分真人流量和 AI 爬蟲流量,這表明其驗證碼背後的目標已從一般性防護升級為專門針對 AI 資料抓取。可以說,原本驗證人機的「小考」,如今背後多了一層「篩查 AI」的使命。在我們看來頁面秒開、一片風平浪靜時,Cloudflare 早已在背景裡盤查過:「這是正常人類,透過」;「那是 GPT 的爬蟲,攔下來」。這種場景,如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網際網路的底層跑道上真實上演。這樣高調封殺未授權 AI 爬蟲,表面理由是為內容創作者討回公道——畢竟 AI 公司過去一直在大吃特吃「霸王餐」,侵佔內容卻不給創作者流量和報酬,即便後者鬧到法庭上,也不見得能求得公道。不過,與此同時,Cloudflare 順勢推出了讓 AI 公司付費爬取內容的功能和平臺,實行按次付費爬取 (Pay Per Crawl) 的方式。這項新功能允許特定出版商和創作者向 AI 公司收取訪問其內容的費用。參與者可以為單個爬蟲程式設定價格,從而完全控制其作品如何以及是否用於 AI 模型訓練。
這意味著 Cloudflare 正在將自己的安全防護網,升級為 AI 時代的「收費關卡」。以前 AI 爬蟲橫行時,內容網站幾乎無從談判,AI 公司想抓就抓,頂多揹負一些道德譴責。而現在,Cloudflare 替網站堵上了大門,讓 AI 公司不得不停下來說:能不能讓我進來抓點資料?價格好商量。
這種轉變無疑改變了網路內容的利益分配格局,為出版社、媒體、創作者等網站主提供了籌碼。而 Cloudflare 則居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角色。正如 Cloudflare CEO 所說,他們希望建立的是多方共贏的新模式,幫助創作者決定是否允許所有 AI 爬蟲、允許特定的爬蟲或設定自己的訪問費用,將以前未貨幣化的內容使用轉變為新的收入來源。當然,在這個模式裡,Cloudflare 自己也扮演了角色:一邊替內容提供方把門,一邊替 AI 公司帶路,中間這一來一回,就可以收點服務費手續費之類了。可以預見,隨著這一機制推廣開來,AI 公司要想抓取海量網路內容訓練模型,恐怕得先準備好「買路錢」。畢竟,手握著全球五分之一網路流量「安檢閘口」,Cloudflare 無疑已經為這筆潛在的生意打好了基礎。眼下可以確定的是,Cloudflare 已經把「我不是機器人」升級成了 AI 爬蟲面前的一道高門檻。這道門檻背後,既有守護網際網路內容生態的用心,也不乏精明的商業算計。
下一次你輕鬆透過自動驗證時,柵欄抬起的另一側,某個 AI 爬蟲可能正在被攔下來——想過,先去交個過路錢吧。文 | Se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