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嗨DJ歌單,當代人提氣血的電子偏方

土嗨DJ到底算不算音樂?是個很難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
說它好不好聽,能不能聽,終究還是停留在欣賞層面的問題。但到今天,土嗨DJ已經硬闖出了一條新賽道:功能性。
精神萎靡、氣血不足、沒有幹勁和拖延症,可以打包列為當代人的通病。
土嗨DJ,就是一味插上耳機就能疏通經絡化瘀活血的電子偏方。
從前奏響起就能開始當即奏效,重低音比心臟跳動的更加沉穩,一首土嗨歌曲結束,心裡已經有了一拳幹翻這個世界的勇氣。
無論喜不喜歡土嗨DJ,都改變不了這是很多人塵封在大腦裡的特定回憶。
大家關於土嗨的記憶,常常和一段場景掛鉤,計程車內,孕育了無數人的電子樂啟蒙。
畢竟那些久坐在駕駛室裡的司機,才是這個圈子裡最權威的樂迷。
一段熟悉的節奏和歌詞,能讓人魂穿進上學時候的坐的校車計程車,閉上眼睛幾乎還能聞見車廂裡的劣質香薰味。
那時你我還太過年輕,不懂土嗨DJ能讓人興奮的基本原理,只記得到校門前跳下車的那刻鬥志昂揚。

DJ歌單,一劑精神腎上腺素

一個人的歌單,和穿搭、觀影記錄、書單一樣,都是當代人需要精心裝扮的人設和麵子。
過去在很長時間裡,想當一個土嗨愛好者並不容易,畢竟和“品味”二字掛鉤的事情,總會滋生出錯綜複雜的鄙視鏈。
因此土嗨羞恥症,就是土嗨愛好者的常見併發症。
偷偷用耳機聽土嗨更接近一種guilty pleasure,擔心耳機漏音也能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如果被人發現歌單裡有一首土嗨DJ,只能栽贓給“每日推薦”瞎胡亂推,手機意外連上哪個公放音響的藍牙更是噩夢場景。
但騙別人可以騙自己不行;
常常裝了一年先鋒小眾,到了音樂軟體年度歌曲排行榜出爐後,發現常聽音樂排行榜第一名是:《朋友的酒(DJ慢搖)》
報告顯示“某天深夜你聽了64次《爺們要戰鬥(何鵬DJ)》,這天有什麼特殊的事發生嗎?
仔細想想,那天似乎是在土嗨DJ的幫助下,突擊趕完了一個很艱辛的DDL。
哪怕是土嗨DJ愛好者,也並非都天生喜歡這類音樂,大家都有把它們歸類噪音的曾經。
粗糙且生猛,就是土嗨DJ的核心。
尖銳刺耳但能量超高,聽上幾十秒,就能平等在每個人的磁場上方撒上一把跳跳糖。
有人覺得是精神汙染,就有人覺得是如聽仙樂耳暫鳴。
土嗨DJ能被廣泛注意到,一部分也歸功於常年蟬聯短影片爆款神曲的榜單。
本身就足夠爛俗的洗腦神曲開始變得更聒噪,歌曲主題也逐漸走向抽象。但本著喜惡同因的原理,大家也開始發現,這種土嗨DJ適當聽一聽,的確能莫名其妙提升起一些鬥志。
《大東北是我的家鄉 DJ版》第一個被搬上臺面,如果靜音觀看東北雨姐一踹大門一掀鍋蓋,氣勢上就會立減半成。
真論起精神暗示的功能性,誰又能真正說得清《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土嗨DJ在不同個體身上的作用力哪個更強。
其實面對土嗨DJ,經歷厭惡、質疑到愛上,很多時候都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
很可能前一天還在高呼“音樂當然有高低!”“DJ是職業不是音樂風格”,轉天在被生活折磨得精疲力盡後的回家路上,聽到恰好合胃口的土嗨DJ。
力量和精神頭都需要一點引燃的火種,土嗨DJ對人體的作用,就像意外被彈到乾草垛上的一支旱菸。
第一次和土嗨DJ產生精神共鳴的感覺,很接近旱鴨子意外落水後在掙扎中意外學會狗刨。
神清氣爽、神志開闊、瞬間提升爆發力、亢奮感短時間增強,收費幾萬塊的宇宙能量覺醒課承諾的功效,都能在真正get到土嗨DJ的那刻實現。
過去也不懂為什麼老年人跳廣場舞要配這麼硬的曲。
到了自己也聽土嗨的時候就明白,頻繁重低音能讓骨質疏鬆老年人從輪椅上站起來踩上點,那攻克上班族學生黨的精神萎靡更是輕鬆。
有時帶著耳機走在路上,心裡會覺得欠那些曾經暗暗罵過的大爺大媽一句抱歉,腰上彆著音響大放土嗨DJ真算不上什麼人生原罪。
土嗨中也要分具體的流派和應用場景,開車汽車最適合用草原系列,掃個1.5的共享單車上路也能給人能喚鷹馴馬的體驗。
聽溫柔女聲加慢搖走上班路上,上班族秒變宋佳+劉玉玲結合體。
古風系列是稱帝奪嫡,兄弟情深流派是江湖大哥隱退前的MVP結算
有人說聽土嗨DJ能提升磁場,有人說聽這個平白多了一堆空想。
但無論如何,當被生活折磨到體感上的氣血兩虧時,要同時面對的還有未趕完的工期和工作,毫無前進動力精神疲軟,人類會先想辦法動用一切可動用的力量。
面對現代社會的基本生存需求,一首土嗨DJ迎面扣來說不定就會當場愛上。
很多人對於土嗨的二創始終耿耿於懷,因為不管收藏夾裡多小眾的歌,最後的歸途都被土嗨拿來二創一次。
起初,土嗨DJ的存在,就像把你最喜歡的歌設定成鬧鐘。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已經兩眼一黑,心裡清楚新的抖音神曲即將誕生。
但到了一定時間節點,我們都會不自覺走上這條路,尤其在進入駕駛室的時候。
輪到自己開車的時候,摸上方向盤才懂《開上我的大貨車(何鵬DJ版)》的含金量。
這套原理出租車司機和卡車司機早在20年前就已經參透了。
在網際網路還不夠普及的年代,由於職業性質,需要他們長期在狹小空間裡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那時對他們來說10元一張的“百元嗨曲”光碟就是最實惠的精神腎上腺素。
今天同樣被困在工位上的你我,也只能悄悄迴圈“土嗨DJ歌單”。

針對洩氣生活的十全大補湯

土嗨DJ的風評兩極化並不難理解。
在一半人眼中,土嗨DJ,包括喊麥、抖音神曲都常被納大眾審美降級的原罪;

同時在另一半人心中,這是屬於聽覺層面的暴力美學。
作品本身的魅力點,就是建立在足夠引人感官不適的基礎之上。
因為土嗨DJ夠土夠俗,所以也夠爽。
坦白講,現在這個年代的土嗨DJ早就是同類別中的柔和版本。
時間向後倒個十幾年,在家裡安裝第一臺電腦下載千千靜聽的時候,大眾最先接觸的彩鈴式DJ音樂才算真的狂野。
如果說,現在的土嗨DJ僅僅憑加速降調就能鬧得人頭疼,那聽一遍最古早的土嗨,大腦就能被重新格式化一遍。
單看歌名,就知道這些土嗨DJ不是鬧著玩的。
土嗨DJ可以土到讓人本能地火氣上湧,但隨著頻繁低分貝聲促動的心跳加速,你也分不清是因為太討厭,還是土嗨DJ真的開始讓你心理亢奮。
《男人站起別趴下》《錢難掙省著花》《我是大款》《啥也不是》,歌名串起來本身就是一部城鄉結合部文學。
既能讓大家催生出“拿遠點別吵到我耳朵”的本能,又能聽一遍旋律和歌詞都卡在腦袋裡3天。
歌曲的確是有力量的,土嗨DJ的歌詞更是一記悶向聽眾面門的直拳。
土嗨DJ無論從節奏氛圍和歌詞,都和市面常見的詩意、情意、暗含深意的歌曲主題不同,一切內容都相當直給。
反覆風靡短影片的“姐就是女王”“誰再胡說八道就給他一電炮”都出自同一個風格的土嗨女歌手。
唱給男性歌友的全是“爺們要戰鬥”“到底傻不傻,喝那麼多酒幹嘛?”
情歌裡什麼“雨落成花”“慵懶裡夾著倦怠”“我的心被你解了鎖”,衝擊力都沒有土嗨DJ裡一句“我沒有你成宿睡不著”更有畫面感。
甚至土嗨歌詞可以直接歸類進寫實文學,乍一聽感覺像酒桌上老登粘牙,但回想一下,好像每次翻來覆去也就這幾句。
無論什麼群體都能找到自己最適配的土嗨;
連媽寶群體都能找到自己的主題曲。
古早土嗨DJ裡的故事性也不容低估。
當年全面爆火的《愛情買賣》,就是靠著字越少事越大的原理,輕鬆講透了一個女性在虐戀拉鋸中的苦苦掙扎。
形容被分手後的狀態,什麼“淚如雨下”“聚散總有道理”“無數次自己看天亮”;
都不如“完全不在乎個人衛生”來得清晰生猛直白,有種聽一遍就能得真菌感染的風險,這才是失戀後生命力隨之一起被抽走的具象體現。
土嗨DJ內容和主題的核心,都是話糙理不糙。
哪怕有時候看起來的確有些噁心。
連觀看土嗨歌手的MV鉅作都能看出:
他們本身比任何人都懂自己歌曲的受眾群。
早從零幾年起,土嗨DJ靠著幾個領軍人物已經悶聲積累起了大量受眾。
哪怕沒聽過《情債》,應該也都對這個包漿影片中的一幀感到似曾相識。
作為喊麥祖師爺,土嗨界的牌牌琦,鬼畜影片的常客,MC石頭念出的那串專屬QQ號,是不少初代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記憶編碼。
何鵬、小魚兒、王繹龍,和眾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嗨創作者,直到今天仍在用同樣的土嗨公式,創作同樣接近裝修噪音的歌曲。
和十幾年前相比,土嗨音樂市場中最大的變數,是受眾群裡增添了很多00後甚至05後。
“搞抽象”盛行的時代下,這部分受眾連對土嗨的品味也逐漸往獵奇的方向奔去。
事到這步,大家終於也只能承認:
雖然追求小眾本身就是一件大眾的事,但土嗨DJ裡面的一些新銳歌曲,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十分小眾。
憑著又土又怪又狠,在網際網路內容極度飽和的今天,土嗨DJ終究還是強勢翻紅了。
有的土嗨創作者,面對很多年前的作品突然被大家重新挖出來也有點不解,在字裡行間裡可以清晰看出,這些DJ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很明顯,創作土嗨DJ,連同創作者的審美高低似乎都不那麼重要;
這個行業裡所有人都只是遵循最基本的:有受眾就有市場。
十年過去,土嗨DJ已經變成了新的Too High。
審美有沒有高低,需要被辯證的看待。
但對於土嗨DJ系列來說,他們早就跳出了被“審美標準”審判的範圍之內。
聽高精尖有沒有審美門檻不清楚,在今天,想聽土嗨DJ的門檻,早已集體升級成VIP專享。
大眾在土嗨DJ上最大的分歧已經不再是土不土。
而是:怎麼就突然愛上了?
站在欣賞層上游的電子樂和DJ很多,但為什麼只有土嗨DJ才能有此奇效?
答案非常簡單,土味是向生活披頭蓋臉的吶喊。
原理接近小時候家裡老人教的:碰見邪門的事兒不要多想,先劈頭蓋臉罵兩句髒話。
上過班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在這兩個社會場景中,我們都已經見過足夠多的邪門事兒。
目的不是聽歌兒蹦起來,也不是靠重低音讓大腦清醒;
而是用中式土嗨來一場“爺們要戰鬥”的以毒攻毒。
設計/視覺 Lvv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