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剛落地就消失!澳洲因此被迫緊急裁員,政府警告:直接取消簽證

突發!一批人“落地即消失”,
澳洲高校遭重創,多所大學裁員潮來襲,
政府出手要“收錢+取消簽證”!
復活節假期剛過,澳洲教育界就傳來一個驚人的訊息:
一群持學生簽證入境的外國人,剛落地就“消失”——不上課、不報到、不註冊,甚至直接退學跑路。
這背後,牽扯出的是一場圍繞澳洲留學產業的“系統性漏洞”,也正引發政府高層的震怒和干預。

“入境即消失”?學生簽證成為“打工跳板”

據《The Australian》等多家澳媒披露,昆士蘭科技大學(QUT)在其2024年年報中坦言,國際學生的保留率已跌至53.6%——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的學生在第一年就退學或失聯。
更嚴重的是,有學生壓根兒就沒來上課。
QUT的高管無奈指出,一些國際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參與學習”,不少人僅是借學生簽證之名入境,實際目的是為了獲取合法打工權利
在悉尼大學、格里菲斯大學、聯邦大學等高校,類似情況也頻頻出現。資料顯示,一些大學的留學生輟學率已高達60%以上。
這一現象正在撕裂澳洲的教育生態:既破壞高校聲譽,又導致學費收入驟減,最終高校只能——裁員自救。

高校遭遇生源危機,多所大學“開刀”裁員

QUT不是唯一受傷者。
在新州,西悉尼大學宣佈將在兩年內裁減300-400個崗位,理由很直接:撐不住了。
據校方預測,若不果斷止損,到2026年他們將面臨近8000萬澳元的赤字
同樣,悉尼科技大學也已宣佈削減400個崗位,其中150名為學術教職人員,其餘則為行政後勤崗位。
而位於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去年因預期虧損2億澳元,早已開始進行一輪輪緊縮——工資凍結、預算削減、課程砍半,而如今甚至可能再次裁員。
這些響噹噹的高校正在告別“財務自由”的時代。
副校長們給出的解釋出奇一致:國際學生驟減,課程註冊率暴跌,澳元貶值帶來的生活成本飆升,都讓原本指望“留學創收”的高校失去了金主。

政府震怒:將徵收“簽證轉學費”+取消簽證

眼看漏洞越來越大,聯邦政府終於坐不住了。
近期,澳洲內政部和教育部相繼放話,要對“簽證投機行為”出重拳整治:
  • 將對簽證持有人轉學行為收取2500澳元費用
  • 設定高校國際學生比例上限為25%,大幅壓縮“靠量取勝”的招生策略;
  • 延長轉學鎖定期至12個月,嚴控學生在入境初期“跳校跑路”。
此外,教育部長Jason Clare怒批對手黨派在此前阻撓了“禁止中介從中收傭挖學生”的法案。他直言:“中介亂象是整個系統腐敗的根源之一”。
而前移民部副部長Abul Rizvi更直接指出:“當學生根本沒去上課時,學校有責任報告……但問題是,你必須先找到人。他們去哪兒了?”
言下之意,這些“人間蒸發”的留學生,不僅影響澳洲教育聲譽,甚至正在挑戰澳洲移民監管的底線。

一場系統性危機,正重塑澳洲教育格局

據估算,澳洲目前持有效學生簽證的外國人接近85萬人,他們遍佈大學、職業教育機構、語言學校等各類教育層級。
但其中相當一部分,顯然並非以學習為目的。
從“簽證套利”,到“中介套殼”,再到“轉校跑路”,澳洲的國際教育產業正經歷一次殘酷洗牌。
未來,這場風暴不會只是對“濫用簽證”的學生下手,也將波及提供“水課”“掛名錄取”的機構、代理中介,乃至高等教育的結構性調整。
澳洲一直以其優質教育和包容文化吸引全球學子,但留學簽證從“學習通行證”變成“就業跳板”的趨勢,已經觸及底線。
如今,留學風向正在改變。澳洲政府開始出手規範市場,而高校也在用“裁員”回應訊號。
對於真正想來澳洲學習的學生來說,或許這正是一場淨化之旅;而對於那些只想“混簽證”的人來說,時代已經變了。
留學,不該是一場“套利遊戲”。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