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萬美元簽下楊瀚森、重啟中國賽,事關NBA50億美元生意

2025.06.30

本文字數:2703,閱讀時長大約4.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劉曉穎
相比中國球員楊瀚森打入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如今的NBA或許也急需一張中國面孔的加入,如此才能離中國球迷更近些。
時隔近20年,NBA首輪新秀再度出現中國人的身影。日前,波特蘭開拓者隊用從孟菲斯灰熊隊交易得到的第16號籤,選中了楊瀚森。無論如何,年僅20歲的中國籃球運動員楊瀚森都值得被中國籃球史記上一筆。有接近過楊瀚森的人士向記者如此評價,“小楊真的是年輕一代。確實有潛力,性格也很謙遜可愛”。
對於不少圈內人和籃球愛好者來說,此次NBA能夠簽下楊瀚森雖然意外,但不太突然。
實際上,去年在重啟NBA中國賽事時,NBA副總裁馬克·塔圖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稱NBA可以也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到中國籃球,促進其發展。“我們期望能共同努力,輸送和培養更多的中國球員去到NBA。”
對於NBA而言,用一份超過2000萬美元的合同將前述這位年輕的、極有潛力的中國小將納入麾下也並非一筆“虧本買賣”。
第三方的資料顯示,高達90%的中國成年籃球觀眾都會觀看NBA,這一數字遠高於歐洲甚至美國本土。而中國作為NBA最大的海外市場,球迷數量已超過美國。如今,NBA在中國業務價值高達50億美元。
開發中國市場
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中國人就開始接觸到NBA。
記者梳理一些公開資料發現,NBA與中國球迷和籃球界的交流歷史源遠流長——1979年,華盛頓子彈隊(現奇才隊)來華參加了兩場表演賽,成為首支到訪中國的NBA球隊。
1987年,NBA與中央電視臺達成一項交易,即NBA向中央電視臺提供比賽素材錄影帶,供後者播放。從那時開始,中國觀眾逐漸走進NBA的世界。這也是中國球迷第一次真正觀看到NBA比賽片段,他們沒有想到籃球還可以打得那麼花哨。
1988年,央視通過錄像帶的方式在國內首次播放了NBA總決賽。從1990年開始,NBA會把一場比賽壓縮成一個小時的錄影帶,再配上音樂等免費郵寄給央視。1994年央視透過衛星直播了當年的NBA全明星賽和總決賽,中國球迷第一次在電視上觀看到NBA比賽的直播,邁克爾·喬丹、拉里·伯德、“魔術師”約翰遜等人的名字逐漸進入中國球迷的視野,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2002年6月26日,NBA迎來歷史性時刻,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年輕籃球運動員——姚明在當年的選秀大會上以狀元身份被選中,成為NBA歷史上首位國際狀元,同時也是中國籃球至今唯一的NBA選秀狀元。
有資料顯示,在姚明的第一個賽季,NBA與中國12家地區性電視臺簽訂合同,比賽轉播量較從前翻了一番,達到170次。隨著姚明在NBA站穩腳跟,成為全明星級別的球星,中國籃球迷越來越多。據NBA官方統計,從姚明加入NBA到退役,聯盟一共增加3.7億名觀眾。
NBA前總裁大衛·斯特恩曾如此評價姚明,“姚明是中美兩國籃球交流的橋樑,同時也是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樑”。
2011年,姚明退役。同一年,紐約尼克斯隊球星林書豪又一次掀起姚明式的籃球熱潮。“林來瘋”使NBA在中國的勢頭又實現一次猛漲。
據公開資料統計,在過去20多年間,去NBA打過籃球賽的中國球員不少,除了姚明,還有王治郅、巴特爾、易建聯、孫悅、周琦、崔永熙等中國球員。
會有更多中國球員去NBA打球
由於姚明等一眾中國球員的帶動,NBA在中國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自從2004年開始,NBA將季前賽搬到了中國本土舉行,每年都會選擇兩支球隊來華比賽。2004年正值姚明在火箭隊站穩腳跟之際,NBA便派出火箭隊來到中國比賽,對手則是韋伯、佩賈等球星領銜的國王隊。
在上海和北京舉行的這兩場比賽大獲成功,也令中國球迷第一次在本土近距離地觀看到NBA比賽。
中國賽廣受追捧,門票往往一票難求。可以說,NBA中國賽也成為NBA在中國發展的推動器之一。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25年NBA全球及中國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作為NBA最大的海外市場,球迷數量已超過美國。NBA的中國業務價值達50億美元,收入來源包括版權轉播費、中國賽、贊助和特許經營權等。
過去幾年由於種種原因,NBA中國賽事一度停頓。但2024年12月6日,NBA副總裁馬克·塔圖姆、太陽隊執行副總裁丹·科斯特洛,以及布魯克林籃網隊全球合作執行副總裁凱瑟琳·卡爾森等人在澳門威尼斯人綜藝館裡共同宣佈了NBA中國賽迴歸。NBA和金沙中國達成為期5年的合作,將連續把NBA中國賽落地澳門。金沙負責提供資金、場地等一系列助力。2025年,10月10日和12日,布魯克林籃網隊和菲尼克斯太陽隊將在威尼斯人綜藝館進行兩場季前賽。
馬克·塔圖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NBA可以也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到中國籃球,促進其發展。他認為崔永熙就是很好的案例。崔永熙在2024年夏季休賽期前往NBA試訓並參加了NBA夏季聯賽,最終他與籃網隊簽下了一份為期兩年的雙向合同。但可惜的是,他在當年12月因為傷病離隊。
雖然已經闊別6年,但NBA中國賽的市場號召力仍頗受認可。據目前釋出的資訊,2025年的中國賽已簽下了包括金沙中國、阿里系的88VIP、螞蟻國際以及攜程、蒙牛、耐克等品牌作為贊助商。
2020年,騰訊與NBA簽下5年15億美元的轉播合同,2024年雙方又續約2年,最新的合作簽到了2027年夏季。這也是NBA海外市場最大的轉播合同。
在未來一段時間的中國市場,仍然將有騰訊體育、咪咕體育、央視和百視TV四家平臺參與到NBA的轉播中,曝光量無虞。
值得一提的是,會出現在今年季前賽的籃網隊背後也有中國資本的身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在2018年、2019年先後兩次斥巨資23.5億美元從俄羅斯富商手中接過了籃網隊的控制權。隨著球隊陣容的豪華升級,籃網隊的市值也水漲船高。2024年,科赫家族以6.88億美元的估值收購籃網隊母公司BSE Global 15%的股權,此外,科赫家族還給蔡崇信開出58億美元的報價,想將籃網徹底收入囊中。
或因為這一層關係,在此次開拓者簽下楊瀚森之前,有坊間傳聞,籃網會為小楊“兜底”,最終籤走他。不過,最終開拓者隊簽下了楊瀚森。根據NBA薪資網站公佈的資料,楊瀚森的合同為“2+1+1”結構(前兩年保障,後兩年球隊選項),四年合同薪酬高達2139萬美元。具體來看,在2025/2026賽季,他的薪資為442萬美元;2026/2027賽季薪資漲至464萬美元;2027/2028賽季進一步增長到486萬美元;而到了2028/2029賽季,薪資將達到746萬美元。
姚明在選秀大會開始前一天也為楊瀚森和所有衝擊NBA的中國球員送上了祝福。“我覺得不管明天選秀結果如何,他們都要記住一點,選秀只是他們整個職業生涯,以及整個人生的一小部分,走好下面那部分,加油。”這位中國籃球巨星表示。
前述報告認為,當前國內對NBA的關注主要體現在“粉絲經濟”上。從2024/2025賽季東西部全明星球員的粉絲數量來看,中國國內的球迷目前主要支援庫裡、杜蘭特等球星。這些球星在未來三年內面臨較大的退役可能,而新一代球星的粉絲數量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未來NBA在華市場的流量可能會出現明顯的短期退潮,其在華市場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需要深挖新一代球星影響力以穩固商業版圖。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國防部:美方是想把戰火引向臺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