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裡,您能將過去一週的留學資訊一網打盡,提升資訊獲取效率。快來看看本週留學快訊:
哈佛宣佈年收入20萬美元的家庭免學費

3月17日,哈佛大學公佈重大教育改革:自2025-26學年起,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的本科生將享受全額學費豁免。這項經濟援助計劃的升級不僅覆蓋中等收入群體,更將資助門檻較此前8.5萬美元的標準提升了135%。據估算,美國本土約86%的家庭將因此受益。

而此次政策更新共有三個階梯:
2024-25學年哈佛綜合費用達82,270美元(約59萬人民幣),新政實施後符合條件者年均節省相當於中國二線城市普通家庭年收入水平。
在特朗普政府削減高等教育多元化資金背景下,哈佛透過經濟槓桿推動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專家卡倫伯格指出:"當種族因素不能作為錄取考量時,經濟援助成為實現校園多元化的關鍵工具。資料顯示,低收入群體中非裔與拉丁裔比例顯著高於富裕階層。"
目前,哈佛大學是美國僅有的10所採取Need-Blind政策招生,面向所有本科生,包括國內和國際學生。
其餘9所分別是華盛頓-李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聖母大學、安默斯特學院、鮑登學院。
來源:哈佛大學

耶魯布朗警告留學生不要離美
3月16日,布朗大學透過全校郵件建議國際師生重新評估近期出行計劃,正值特朗普政府醞釀新一輪旅行禁令的傳聞甚囂塵上之際。布朗大學執行副校長羅素·凱里宣告指出:"旅行限制與禁令的潛在調整、簽證程式及辦理流程變化、再入境新規以及其他出行相關延誤,都可能影響返美行程"。
布朗大學此次的預警源於此前布朗大學一名持有H-1B簽證的醫學助理教授從黎巴嫩返美時,遭拘留並遣返。

圖源pixabay
據《衛報》報道,布朗大學本次的警示與耶魯法學院教授群體早前釋出的預警相呼應,後者建議海外留學生應考慮提前返美,在美人員則應避免離境。這些預警均基於路透社與《紐約時報》對特朗普政府內部傳閱的禁令草案清單的報道。
儘管美國國務院尚未正式公佈禁令,但報道稱擬議的"紅橙黃"三級管控體系中,"紅色"國家公民將被全面禁止入境。3月14日流出的草案顯示,阿富汗、古巴、伊朗、利比亞、朝鮮、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委內瑞拉和葉門可能被納入全面停發籤證名單。該禁令較特朗普2017年針對七個穆斯林國家實施的旅行禁令更為嚴苛,後者雖經多次修訂,但始終存在爭議。
此次擬議禁令的法律基礎可追溯至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就職當日簽署的行政令,該令要求政府部門提交"審查資訊缺失嚴重,需限制入境"的國家清單。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指出,這份"強化審查"行政令要求加強對特定國家公民的入境篩查,並授權實施部分或全面入境限制。與2017年禁令不同,此次多部門聯動的決策流程或能規避"行政專斷"的司法指控,更可能以總統公告形式落地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未被列入擬禁名單,但共和黨以國家安全為由提出的新法案,已威脅將全面停止對中國公民發放留學簽證。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就職前夕,全美數十所高校已釋出旅行警示,敦促國際學生提前返校以防被禁止入境。
來源:the pie news

JHU、UCLA和四大文理學院聯袂放榜
繼上週MIT3月14日放出24枚offer後,昨天JHU約翰霍普金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廉姆斯學院、阿默斯特學院、斯沃斯莫爾學院、鮑登學院、克萊蒙特·麥肯納也同一時間放榜。
我們在蒐集各家機構RD輪錄取資料後(資料截止到昨天13:00),錄得JHU offer30枚、UCLA offer46枚、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offer27枚、威廉姆斯學院offer13枚、阿默斯特學院6枚、斯沃斯莫爾學院offer12枚、鮑登學院2枚。
JHU今年和去年的錄取人數基本持平,對中國學生還是比較友好;而UCLA此次卻瘋狂發defer,不少人進入了候補池。被錄取的學生當中,海高生表現依舊亮眼,看來未來低齡留學依舊是大勢所趨。
具體錄取學生資料和分析,可以點選圖片檢視👇

俄亥俄州立大學宣佈2026年秋季恢復標化要求


德國指出留學生對德國經濟做出巨大貢獻
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委託德國經濟研究所(IW)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國際學生為德國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該研究透過詳實資料揭示了這一群體對公共財政的長期貢獻。
目前德國約有40.5萬名國際學生。針對2022年以畢業為目標入學的約8萬名國際學生,研究發現其一生繳納的稅款和社會繳費總額將比從德國獲得的福利多出155億歐元。“儘管大多數高校免收學費,但國際學生透過職業生涯為德國社會創造的貢獻,已遠超德國在其教育及後續支援上的投入。”主席穆克吉強調指出。
研究顯示,對國際學生的投資在短期內即可實現回報。若某屆畢業生中40%留德工作,僅需畢業三年後其繳納的稅款就能覆蓋高等教育成本。DAAD最新調查顯示,約65%計劃畢業的學生希望留在德國。經合組織資料表明,德國與加拿大並列全球國際學生保留率榜首——入學十年後仍有45%的學生在德居留。
不同保留率下的經濟收益差異顯著:若保留率穩定在當前水平,每屆國際學生可為公共預算帶來155億歐元淨收益;即使保留率降至30%,長期仍能實現74億歐元盈餘;若保留率提升至50%,盈餘金額將達260億歐元。
IW所長鬍特指出:“投資國際學生教育實質是強化專業人才儲備,這對德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這些人才不僅緩解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從公共財政角度看更是高回報投資。”
DAAD已透過專業人才計劃加強就業支援力度。穆克吉表示:“我們必須為那些在校期間熟悉德國、畢業後希望留德發展的國際學生提供最優職業指導。”
最新資料顯示,2023/24學年印度以超4.9萬學生位居生源國首位,中國以近3.9萬位居第二,其後依次為土耳其、奧地利、伊朗、敘利亞等國家。
來源:the pie news

美國要求6所頂尖大學交出中國STEM學生資訊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近日以"國家安全"為由,向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六所中國留學生集中的頂尖高校發出公函,要求校方於4月1日前提交STEM領域中國留學生的詳細資訊。這六所高校包括普渡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馬里蘭大學和南加州大學,均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顯著研究實力。

根據公開信內容,校方需披露的資訊涵蓋五個維度:中國留學生的本科背景、學費來源、參與研究型別及專案詳情、研究資金渠道,以及近五年STEM專案國際生的申請、錄取和註冊資料。此外,信件還設定14項專項質詢,重點針對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研究生,要求校方說明對敏感技術保護的制度設計,甚至要求掌握學生畢業去向等個人資訊。
穆萊納爾在信中提出雙重指控:一方面指責美國高等教育體系過度依賴國際生源,特別是中國STEM學生群體,認為這種"以短期經濟利益置換長期國家安全"的辦學模式,實質上是將美國高校異化為"中國技術崛起的訓練基地";另一方面聲稱在美攻讀前沿科技領域的外國研究生中,中國學生佔比達三分之一,這些人員可能透過學術交流獲取敏感技術,導致美國面臨人才流失、技術優勢削弱等多重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非穆萊納爾首次針對中美學術合作採取行動。此前密歇根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終止二十年合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清華大學研究專案擱淺等事件,均與其主導的"中國技術威脅論"輿論攻勢直接相關。此次大規模資料徵集要求,恐將進一步加劇中美學術交流的寒蟬效應。
來源:US-China relations
EduKnow一週快訊
活動回顧
本週,EduKnow在3月16日至3月23日舉辦了4場專場直播!
3月17日-標化培訓
🌟拿到美高offer後該做什麼?從入學到畢業的全景式規劃,美高四年競爭力如何搭建?
🌟20年名師拆解美高GPA隱形陷阱,從選課權重到評分規則,提前規避這些誤區
3月18日-醫學生留學
🌟劍橋醫學院每年只有22個國際生名額,上個申請季MedView為何能一下斬獲5個名額?
🌟國際生就讀海外醫學院的選擇有哪些?
🌟如何提高國際生申請海外醫學院的成功率?
3月19日-美國留學
3月20日-美高留學
3月20日,我們邀請到了品優創始人Anson、品優聯合創始人Eric與我們進行一場美高頂流終極覆盤與錄取預判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在我們的EduKnow影片號主頁找到以上4場直播的回放,影片號搜尋【EduKnow】,在主頁找到【直播回放】即可觀看👇

請持續關注EduKnow精彩直播!下週將舉行藝術留學、標化培訓、學霸分享、美本留學系列主題直播,想要看直播的家長可以點選下方連結立即預約👇

第二家棕櫚大道的中國區負責人兼首席明星導師Roy老師和資深導師Morgan老師為家長們分享頂尖名校的錄取密碼,總結最新的升學趨勢,為到場的父母們詳細解答未來申請之路的各種問題。

而在上海,我們帶家長們去到了兩家美高機構盒一家標化培訓機構,它們分別是:融尚南希、樂亦思、學美。
310美高放榜剛過,此次美高的錄取率甚至比藤校還低!未來美高該如何申請?美高爬藤這條路還走得通嗎?無數未來升學的問題縈繞在家長們的心頭。現場各種乾貨問題不斷,三家機構的負責人也對家長們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有針對性的回答,為娃的未來美高路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活動預告
感興趣的家長掃碼預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活動資訊或者留學資訊,也歡迎聯絡助手加入留學資訊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