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AI 黎明
下的創業者使命
2025年 4 月 25 日,在杭州大會展中心的穹頂之下,3500 餘位企業創始人、CEO 們放下手中的財報與 PPT,屏息凝視著舞臺中央。
李善友教授的身影在聚光燈下升起,背後巨幕上 “AI 的黎明” 五個大字緩緩展開 ——
這是 “2025 李善友開年大課暨混沌 AI 創新院開學典禮” 的首日現場,一場註定寫入中國商業史的思想風暴,正以創業者為圓心,向整個商業世界輻射能量。
“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但大多數人尚未察覺。” 李善友教授的開場白如重錘敲醒混沌。
當 OpenAI 掀起的技術革命已演變為全球軍備競賽,當 DeepSeek 的逆襲讓世界重新審視中國 AI 的可能性,這位混沌創辦人丟擲終極之問:在算力與資料構築的新戰場,創業者如何找到不被 AI 吞噬的生存法則?
三天課程,從技術聖殿到人性深處,從商業實戰到文明思辨,勾勒出一幅 “創業者與 AI 共生” 的壯闊圖景。



李善友的十年伏筆
從認知到使命的進化
“這場準備,長則十年,短則 18 個月。” 李善友的聲音低沉卻有力。
回溯混沌的AI 求索之路,早在移動網際網路紅利見頂時,團隊就已開始追問:下一個十年的 “時代命題” 是什麼?
當 2023 年 ChatGPT 掀起全球狂歡,當 2025 年 DeepSeek 在總理座談會上震驚世界,答案逐漸清晰 ——AI 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創業者認知正規化的終極考驗。
“過去我們講顛覆式創新,講第二曲線,如今這些理論在 AI 面前需要重構。” 李善友坦言,混沌意識到,當技術突破呈現指數級加速,創業者的核心競爭力已從 “捕捉趨勢” 升級為 “定義趨勢”。
OpenAI的封閉化轉身與 DeepSeek 的開源破局,恰似硬幣的兩面,印證著同一個真相:真正的 AI 競爭,始於對 “為何而做” 的價值叩問,而非 “如何更快” 的效率比拼。
這,正是混沌 AI 創新院誕生的初心:幫助創業者從 “技術跟隨者” 蛻變為 “使命驅動者”,讓商業版圖的擴張,始終錨定人類文明的長遠價值。


Day1:AI 的進擊
技術暗戰與中國破局
(一)OpenAI:從屠龍少年到商業惡龍
李善友的 PPT切至 OpenAI 的時間軸,從 2015 年馬斯克與奧特曼的理想主義宣言,到 2023 年 O1 模型的推理能力躍遷,技術演進的璀璨背後,是一曲理想與商業的變奏曲。
“1943年 MP 神經單元模型、1986 年反向傳播演算法、2017 年 Transformer 架構,這些奠基性突破,本質是人類對‘智慧湧現’的持續追問。”
他拆解 OpenAI 的技術密碼:當 1750 億引數的 GPT-3 實現 “無需訓練即通專業領域” 的湧現,當 O1 將數學題準確率從 13% 躍升至 83%,技術的 “大力出奇跡” 法則看似無往不勝。
但轉折出現在 2024 年:當 ChatGPT 使用者突破 1 億,當融資額飆升至 600 億美元,OpenAI 官網悄然刪去 “Open” 字樣。
“從開源先鋒到商業帝國,OpenAI 的蛻變揭示著一個殘酷現實:當技術壟斷與商業利益交織,初心往往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李善友的剖析如手術刀般精準,臺下傳來此起彼伏的筆尖疾書聲。這不僅是技術史的覆盤,更是對所有創業者的警示:如何在增長神話中守住初心?

(二)DeepSeek:1/10 成本逆襲的中國正規化
當所有人以為中國 AI 只能在應用層追趕時,梁文鋒帶著 DeepSeek-R1 在 2025 年 1 月的總理座談會上扔下 “核彈”。
李善友教授展示對比資料:V3 模型訓練成本 557 萬美元,僅為同類模型的 1/10;R1 推理模型無需人類反饋,純強化學習下的奧數解題能力超越 OpenAI。
“沒有頂級GPU,沒有千億融資,甚至沒有豪華團隊,DeepSeek 的破局靠什麼?” 李善友揭秘 “有限遊戲” 策略:MLA 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像給圖書館建立智慧索引,讓模型在有限算力下精準檢索;MoE 混合專家架構,僅啟用 37 億引數即可完成 6700 億引數的任務。
更令人震撼的是技術之外的堅持:當 OpenAI 對演算法保密,DeepSeek 選擇開源,將推理過程全透明 。
這不只是技術自信,更是對“普惠 AI”使命的偏執。
(三)李善友提出“創新支點”:為什麼是 DeepSeek?
“DeepSeek的意義,遠超過技術本身。” 李善友的聲音提高八度,“它打破了兩代創業者的‘思想鋼印’,打破了‘美國人做原創、中國人做應用’的集體潛意識。”
他追溯梁文鋒的創業軌跡:從成都出租房裡的 AI 探索,到用量化投資利潤自建萬張 GPU 叢集,這個 “離錢最近卻選擇最遠道路” 的創業者,用 “省下每五毛錢電費” 的極致務實,證明技術原創並非空中樓閣。
“當180 個年輕工程師在開放辦公區自由碰撞,當‘湧現式組織’讓 95 後博士生推匯出 SFT 統一公式,我們看到:中國創業者缺的從來不是資源,而是敢於定義未來的信念。”
這是李善友對 DeepSeek 的定性,更是對混沌 AI 創新院的期許:培養 “敢於在有限條件下創造無限可能” 的創業者,讓每個 1 號位都成為 “中國 AI 的破局點”。


Day2:人類的尊嚴
在 AI 時代守住 “人” 的本質
(一)馬斯克的火星狂想:為人類文明留一盞燈
第二天的主題 “人類的尊嚴” 在馬斯克的紀錄片片段中開啟。
當星艦火箭在德克薩斯州沙漠完成第 5 次回收,當 100 萬人移民火星的計劃被拆解為 20 萬美元票價,李善友笑道:“有人說馬斯克是瘋子,但瘋子與天才的區別,在於是否把狂想錨定在人類文明的座標系上。”
他解析馬斯克的 “使命 – 商業” 雙螺旋:SpaceX 的可回收火箭,本質是 “為人類備份文明” 的第一步;星鏈計劃看似商業佈局,實則是為火星移民儲備資金;甚至特斯拉的 “可持續富饒” 願景,都是 “讓地球成為堅強母星” 的伏筆。
“五步工作法” 的核心不是降本增效,而是 “質疑一切行業慣例”。
當傳統航天認為 “火箭必須一次性使用”,馬斯克追問 “為什麼交通工具不能重複利用”,這種對 “理所當然” 的顛覆,正是創業者使命的具象化。
(二)心流:AI 奪不走的人類終極優勢
當 PPT切至心流時,李善友教授的語氣轉為溫柔:“AI 能寫出完美程式碼,卻寫不出《月亮與六便士》;能算出最優解,卻算不出梵高畫布上的星空。為什麼?因為人類擁有‘心流’,是那種超越理性的創造性體驗。”
他引用腦科學研究:當人進入心流狀態,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被啟用,靈感如泉水般湧現。畢加索的 “不知道自己會畫出什麼”,宮崎駿的 “順著創作流前行”,本質是人類獨有的 “智性躍遷”。
混沌 AI創新院的核心課程,就是幫你找到“真能力”: 那個讓你進入心流的天賦,讓 AI 成為放大這種天賦的工具,而非替代你的對手。
(三)組織的湧現:從 “烏合之眾” 到 “群體智慧”
“DeepSeek的 150 人團隊,沒有 KPI,沒有層級,為什麼能做出震驚世界的成果?” 李善友展示 DeepSeek 辦公室的開放設計:玻璃會議室隨時可變為討論區,工程師與科學家並肩 coding。
“當個體互動突破臨界值,組織會湧現出超越個體的智慧,這就是‘湧現式組織’的魔力。”
他對比傳統企業的科層制與 SpaceX 的 “白痴指數” 管理法:後者將每個零部件成本拆解至原材料價格,倒逼工程師用 “一體化思維” 創新。
“未來組織的競爭力,不在於擁有多少頂尖人才,而在於能否構建‘讓平凡人做出非凡事’的互動模式。”
這也是混沌探索流的設計初心:透過 “零評判、快流轉” 的社群互動,讓每個創業者的思維火花碰撞成 “群體智慧”。


Day3:實戰破局 ——
AI 創新院的 “創業者方舟”
第三天清晨,創業者們的筆記本上早已滿是批註:從 DeepSeek 的技術密碼到馬斯克的使命邏輯,從心流理論到湧現式組織。
這些思想風暴帶來的震撼尚未平息,會場裡便響起此起彼伏的翻頁聲與裝置除錯音。
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黑板上的理論,轉化為會議室裡的落地方案?如何讓 “AI 時代的生存法則”,變成企業報表上的增長曲線?
“如果說前兩日的課程是在搭建認知的燈塔,那麼第三天的實戰破局,則是教你如何打造穿越風暴的方舟。” 混沌創新領教沈攀的開場白,如鑰匙插入鎖孔般精準。
當創業者們在技術浪潮與人性思考中找準方向,此刻需要的正是 “把理念磨成刀刃” 的實戰方法論。
從戰略定位到組織提效,從產品重構到生態構建,三位實戰派導師帶著血與火的經驗,將混沌 AI 創新院的 “創業者方舟” 拆解為可操作的導航圖。
第三天的實戰課由混沌創新領教沈攀開場,這位曾服務過百家企業的實戰派導師,用 “AI 落地六脈神劍” 撕開迷霧:“不要空談顛覆,先看這六個高頻場景 —— 戰略、使用者、產品、營銷、運營、組織,每個都藏著十倍效率提升的機會。”
他舉某跨境電商案例:透過 AI 解析 20 萬條亞馬遜評論,發現 “開箱體驗差” 是隱形痛點,迅速最佳化包裝設計,復購率提升 40%。“戰略定位要用‘10-3-1’原則:看十年趨勢,謀三年路徑,幹一年落地。”
當講到組織提效時,沈攀展示 RPA 機器人如何將客服工作效率提升 80%,“不是裁員,而是讓員工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去做 AI 做不了的創意決策。”

而曾打造 “今夜酒店特價” 的連續創業者、雲九資本合夥人任鑫,帶著失敗與重生的故事登場:“當年我以為在 APP 里加個 AI 客服就是創新,結果使用者根本不買賬,直到我學會‘拆解使用者任務全流程’。”
他以JobBright 為例:這個 AI 代求職工具,不是最佳化簡歷模板,而是幫使用者分析目標公司的隱性需求,自動生成 100 份定製化簡歷,甚至模擬面試場景。“使用者要的不是工具,而是‘搞定求職’的結果。”
任鑫的金句引發共鳴:“真正的 AI 產品,是讓使用者忘記技術存在,只享受結果的美好。”

當他展示From Podcast 如何用 AI 剪輯出個性化播客,臺下創業者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這是從 “技術加法” 到 “價值重構” 的思維躍遷。
混沌·AI創新院院長張雷的演講,以一段震撼影片開場:混沌自研的 “Deep Innovation” 智慧助手,正在幫學員企業拆解商業模式,生成競品分析報告。
“不要做與 AI 競爭崗位的‘機下人’,而要成為給 AI 發工資的‘機上人’。” 他提出的 “機上人” 理論,讓現場氣氛升溫。
張雷展示混沌 AI 創新院的 “實戰工具箱”:從需求洞察的 “使用者任務拆解表”,到產品設計的 “爆品三要素模型”,再到組織管理的 “湧現式互動指南”。
他說:“我們正在開發的‘探索流 2.0’,將實現 AI 輔助的社群共創每個學員的問題,都會觸發 AI 生成多維度解決方案,再經真人教練打磨。”
他的承諾擲地有聲:“半年後,你帶走的不是課程筆記,而是一套能落地的 AI 戰略,以及 2300 位同頻創業者的共生網路。”


混沌的決心:
為什麼做AI 創新院?
(一)填補 “認知 – 實踐” 鴻溝:從理論到實戰的 “陪跑式學習”
李善友在總結環節罕見地展示團隊內部對話:“當某學員反饋‘聽了課還是不會用’,我們連夜推翻課程設計。”
如今的AI 創新院,三天大課只是起點,後續半年將有:每週三實戰直播、每月企業參訪、專屬教練 1v1 診斷。
對於混沌來說,這不是商學院,而是創業者的 AI 實戰指揮部。
(二)寫給 1 號位的三封 “決心書”
1、拒絕 “二等公民” 心態:DeepSeek 的案例證明,中國創業者已具備基礎科研突破的能力。混沌將開放全球 AI 實驗室資源,邀請 DeepSeek、OpenAI 前科學家分享第一手經驗,讓每個 1 號位都能站在技術前沿對話。
2、從 “工具焦慮” 到 “價值定義”:課程貫穿 “真需求 – 真能力 – 真產品” 三角模型。例如,某教育企業學員透過課程發現,AI 不是替代老師,而是放大 “個性化教學” 的能力。這正是混沌強調的 “找到 AI 無法替代的差異化價值”。
3、構建 “創業者共生生態”:2300 位學員中,既有估值百億的科技公司 CEO,也有剛起步的連續創業者。74 位實戰教練來自微軟、位元組等一線企業,更有更多神秘嘉賓定期分享 ——“在這裡,你不是學員,而是 AI 創新生態的共建者。”
(三)李善友的終極追問:你是 “點火者” 還是 “圍觀者”?
“還記得《三體》的執劍人嗎?在 AI 時代,每個創業者都是人類文明的‘點火者’。” 李善友的聲音哽咽了,“當梁文鋒在地下室寫第一行程式碼時,當馬斯克在火箭爆炸現場鼓掌時,他們心中想的不是商業成功,而是‘這件事必須有人去做’。”
他舉起一張照片:三天大課現場,一位創業者在筆記本上畫下 “AI + 養老” 的雛形,旁邊寫著 “讓母親用上智慧助手”。
這就是混沌AI 創新院的意義;幫每個創業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讓商業夢想與人類價值共振。


永遠相信,
三個 “永遠” 照亮未來
當三天大課接近尾聲,巨幕切換至全球創業者的笑臉:有 DeepSeek 的工程師在開源社群分享程式碼,有混沌學員在探索流中擊掌相慶,有馬斯克在星艦發射現場振臂高呼。
李善友的結語如戰鼓,在會場迴盪。
(一)永遠相信創業者:你們是改變世界的 “湧現力量”
DeepSeek的奇蹟證明,當 180 個年輕人相信不可能,奇蹟就會湧現。創業者的信念,是比算力更強大的湧現催化劑。混沌 AI 創新院,就是要孵化這種信念,讓每個不可能都有被嘗試的勇氣。
(二)永遠相信創新者:在 “非共識” 中尋找真需求
OpenAI的封閉與 DeepSeek 的開源,本質是兩種創新路徑的博弈。但所有偉大創新都始於不被理解的堅持。
就像當年沒人相信電商能顛覆實體店,沒人相信新能源車能超越燃油車。混沌要教會你的,就是在質疑聲中錨定真需求,用“小切口”擊穿大市場。
(三)永遠相信中國:在 AI黎明中升起新希望
當DeepSeek 讓中國 AI 重新回到牌桌,當混沌學員在三天課程中誕生 576 個創新方案,我們看到:中國創業者的‘技術自卑’正在瓦解。
這一次,混沌不再是跟隨者,而是定義者,定義 AI 如何服務於人類,定義商業如何承載使命,定義中國如何在智慧時代領跑。”

記得在Day1的尾聲,李善友帶領全場,一起看著大螢幕:“永遠相信創業者,永遠相信創新者,永遠相信中國!”
3500人的聲浪衝破穹頂,正如晨曦初綻。
在 AI 的黎明,每個創業者眼中的光,正匯聚成照亮未來的炬火。
這是混沌的信念,更是這個時代給所有冒險者的答案:當你選擇成為普羅米修斯,手中的火種,終將點燃整個世界。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