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普京要互訪,中國會被俄羅斯賣了嗎?

昨天,特朗普和普京通了一個很長時間的電話,為時近一個半小時。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第一次與普京通話。
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電話。如果兩人在電話裡談到的東西全部變成現實,可以說,那麼二戰以來的雅爾塔體系將徹底瓦解,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他跟普京進行了“一次漫長且相當有成效的通話……我們每個人都談了我們各自國家的優勢,以及我們的合作將帶來的巨大好處。”他表示,他和普京已達成共識,將“非常密切地合作”推動戰爭結束。另外,他和普京還會互訪對方國家。
根據BBC等外媒報道,特朗普和普京還打算近期先在沙烏地阿拉伯會面。
普京會出現在華盛頓,和美國總統握手言歡,這一幕,過去三年,你敢想嗎?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外媒還曝光了一份俄烏和平計劃的初步方案,其中涉及領土歸屬、制裁解除、軍事撤離等多個方面,核心內容包括:
  • 克里米亞正式歸屬俄羅斯,烏克蘭放棄對其領土主張,國際社會予以承認。
  • 西方解除2014年後對俄的所有制裁,實現外交和經濟關係正常化。
  • 烏克蘭未來幾十年不加入北約,但可加入歐盟。
  • 俄羅斯撤出赫爾松州、扎波羅熱州,並將其歸還烏克蘭。
  • 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主權歸屬烏克蘭,但具體管理方式另行談判。
  • 俄軍撤出哈爾科夫州,作為交換,烏軍撤出庫爾斯克州。
  • 西方解凍俄羅斯被凍結資產,俄羅斯不需向烏克蘭支付戰爭賠款。
  • 不進行戰犯審判,雙方不追究戰爭責任。
這一方案一旦實施,意味著俄羅斯將以相對有利的條件結束戰爭,而烏克蘭不僅需要接受領土讓步,還必須面對西方可能逐步減少支援的現實。
《紐約時報》對此的評價是: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話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西方在外交上孤立普京努力的失敗。
與此同時,美國新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上任後立刻被特朗普派去歐洲解決俄烏戰爭問題。
他在歐洲,對北約國家和烏克蘭發出了很明確的訊號——第一,美國已經停止了對烏克蘭的援助;第二,澤林斯基要收復克里米亞和目前被俄國佔領的東部地區是沒有希望的;第三,烏克蘭不可能加入北約。
除了結束俄烏戰爭之外,赫格塞斯還告訴歐洲領導人,“今後歐洲各國政府要對自身防務以及烏克蘭的防務承擔主要責任。美國將不再繼續自二戰以來對歐洲的安保所負的全部責任。”
赫格塞斯的這番表態,不僅僅是對烏克蘭戰爭態度的轉變,更是美國整體戰略方向重大調整的訊號。
事實上,這句話已經清晰地傳達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戰略思路。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釋放這樣的訊號了。他的邏輯很簡單,美國的資源是有限的,歐洲已經不再是全球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戰場,美國必須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地方。而在他的戰略排序裡,歐洲是排在最後的,優先順序遠遠低於亞洲、中東和美洲。

歐洲已經沒有希望了,是自己作死的,怪不得別人。

這次特朗普重新上臺後,他最先會見的外國領導人,先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然後是日本首相,再是約旦國王,接著是印度總理莫迪。沒有一個歐洲國家領導人,全是亞洲和中東國家。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美國這麼做的核心目的是什麼?答案也很清楚,俄羅斯已經不是美國的主要對手,美國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對付中國。
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話,儘管雙方並未公開透露談話的所有細節,但結合特朗普一貫的戰略思維,可以很容易看出,這次通話的核心不僅僅是烏克蘭戰爭,更關乎美俄關係的重新調整,而最終的目標,無非是對付中國。
其實,特朗普要聯俄製華,是他從第一任總統任期開始就在謀劃的事情。當年,他在外交上對俄羅斯的態度一直與美國傳統建制派不同,試圖透過緩和美俄關係來避免美國在歐洲和亞太兩線作戰,讓美國騰出手來全力應對中國的崛起。現在,他再次回到這個思路——既然俄羅斯已經陷入戰爭泥潭,歐洲的烏克蘭牌也打得差不多了,那不如直接和普京坐下來談個條件,徹底改變遊戲規則。
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的國際處境確實相當艱難,西方的制裁讓其經濟承壓,戰場上的僵持更是讓國內外形勢變得複雜。但儘管如此,俄羅斯依舊撐住了,在軍事和經濟上並沒被徹底拖垮。現在,特朗普這一招聯俄製華,恰恰給了普京一個重新調整戰略的機會。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普京這一次是走狗屎運,才等來了特朗普的橄欖枝。但俄羅斯的歷史,從來都是在困境中尋找生機。想想這一兩百年來的歷史,俄羅斯人總是能佔到便宜,無論是歐美,還是中國,這已經不能用運氣好來解釋。
現在,如果特朗普真的要重新拉攏俄羅斯,普京的籌碼反而比過去更多了。在當下的國際局勢下,俄羅斯其實並不急於投入美國的懷抱。
作為全球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擁有巨大的自然資源、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長期積累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無論美國如何調整戰略,它都無法忽視俄羅斯的存在。特別是在遏制中國的問題上,如果美國想真正圍堵中國,俄羅斯的態度至關重要。
老狐狸普京也清楚特朗普的盤算。特朗普的終極目標是對付中國,而不是單純地幫助俄羅斯崛起。如果俄羅斯真的接受了美國的橄欖枝,那就意味著要在中美之間重新選邊站隊。而從現實利益來看,俄羅斯目前的經濟、軍事合作體系已經高度依賴中國,輕易倒向美國並不符合普京的戰略利益。
當然,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如果他給的籌碼足夠大,普京當然可以把中國給賣了。這種活,俄羅斯也不是第一次做,而且不會有絲毫心理負擔。
中國會不會被俄羅斯人給賣了?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至於他會不會賣、怎麼賣,也要看中國自己怎麼打牌。
其實,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態度,從來都是看不起的,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民族性歧視。他們從心理上,始終和歐美文明更親近。和中國的關係,本質上是一種利用。
基於利益在一起,遲早也會基於利益分手。歐洲人自己也說了,和俄羅斯人握過手之後,要檢查一下手指頭有沒有少。
中俄歷史上三次結盟,每一次都以中國付出慘重代價,俄國獲得天大好處而結束。
第一次是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前往俄國祝賀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簽訂了《中俄密約》。俄國表面上承諾聯合中國,共修中東鐵路以抗衡日本,實際上是借修建鐵路之名,把整個東北幾乎收入懷中。
第二次結盟是抗戰結束後,民國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讓剛剛以趕走日本人的中國,被迫承認了蘇聯在外蒙古策劃的“獨立公投”,從而喪失了近1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第三次就是1949年以後,中蘇同盟“一邊倒”。這次結盟雖然讓中國獲得了蘇聯的支援,但也讓中國喪失了一個與世界體系融合在一起的機會,直至1979年,中國都與主流國際社會相脫離。另外,蘇聯把中國推進了三年朝鮮戰爭。這不僅讓中國失去了眾多生命,還讓中美關係極度惡化,使中國在幾十年間都難以繁榮。
中國學者馮玉軍說,俄國的外交不善於守成,卻往往會出其不意,反敗為勝。當其順風順水之時,會犯戰略性錯誤,但是當俄國陷入困境,又會採取意想不到的手段,重振旗鼓,東山再起。
回到烏克蘭問題。
昨天和一位移民加拿大的烏克蘭人聊,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俄羅斯的厭惡,這點完全可以理解。但讓我意外的是,他對烏克蘭現任總統澤連斯基的評價也非常低,甚至稱他為“獨裁者”。這和很多人對烏克蘭的固有印象不太一樣。
他的觀點我不評價,只是如實轉述。他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澤連斯基確實贏得了極大的國際支援,但這場戰爭拖得越久,他的問題也暴露得越多。
戰爭已經持續了兩年,烏克蘭沒有取得明顯優勢,甚至在很多戰場上處於被動,國內的不滿情緒也在積累。隨著馬斯克在美國查賬的深入,美國軍援的一些爛帳也被曝光,澤連斯基本人可能也有貪腐行為,他在國際上的光環正在褪色。
烏克蘭本來就是個內部極度腐敗的國家。在戰前,烏克蘭是歐洲最腐敗的國家,沒有之一。俄羅斯人打來了,烏克蘭會不會突然之間不再腐敗?
當然,烏克蘭腐敗,並不意味著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就是合法的。但問題是,戰爭的現實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持久戰,而戰爭拖得越久,烏克蘭會輸得越慘。
俄羅斯在軍事上雖然被拖住,但並沒有真正輸掉戰爭,它的資源更豐富,哪怕是這種爛戰再打幾年,它也打得起。而烏克蘭的人力、經濟已經耗盡,戰鬥意志也在下降。另外,美國和歐洲已經疲態盡顯,不可能無限制輸血給烏克蘭。
很多支援烏克蘭的人,實際上是陷入了一種宏大敘事陷阱——他們認為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而不是一場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衝突。
事實上,全世界雖然有兩百多個國家,但真正能主導國際局勢的玩家,掰著手指頭也數得過來。如果再說得極端一點,實際上只有三家: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三國才是真正的棋手,而其他國家,不管是大小,很多時候都只是棋盤上的棋子,被人擺佈,被動應對,甚至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這就是世界政治的殘酷現實——所有國際重大事件的走向,歸根結底,都是這三大國之間的較量和博弈。
烏克蘭問題,也是如此。看上去似乎不公平,但這個世界從來不曾公平過,所以,無需驚訝。
往期推薦
關注|懷念繁花》,懷念的是90年代的遍地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