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上一次聽福特是什麼時候?
如今在中國失意的車企,不僅有BBA,還有美國這款神車。
福特最近重回大眾視野,不是什麼新車上市,也不是高管發表言論,而是一組扎心資料:
近年來,福特在華銷量開始一路狂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自2016年的127萬輛峰值,驟降至2023年的46.7萬輛,跌幅高達63%。

這些年,中國人對車的熱情越來越高,比亞迪、問界的存在感也愈強,然而相比之下,福特卻越過越失意。
要知道,福特曾經在中國可是相當風光,克斯、蒙迪歐、林肯等被人排隊提車,關注度絲毫不弱於現在的小米SU7。
曾經的美國白月光,福特怎麼了?

美國白富美,
在中國不吃香了
幾十年前,福特不僅是讓人高看一眼的“白富美”,在業內也是白月光。
有人形容,彼時福特汽車的耀眼程度,堪比如今各國政府爭相邀請建廠的特斯拉。
不僅是跟美國總統撞名,更是因為福特外形加上技術都較為領先,也成了行業內行走的教科書,只要一舉例汽車製造的正面教材,就必然會提起福特。

再隨著福特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佈局不斷深入,1995年福特與江鈴結成戰略合作伙伴,2001年長安福特成立……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福特車在中國大街小巷的存在感相當高。
旗下的福克斯、蒙迪歐、林肯、全順等車型在馬路上隨處可見,很多人加價都要買,畢竟開一輛福特出門,也相當有面子。
到了2016年,福特在華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27萬輛,直接佔到當年福特全球銷量的近三分之一,甚至超過了同期豐田在華的銷量。

然而巔峰不過幾年,福特的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了。
這些年,福特在華銷量開始一路狂瀉:2017年銷量為119萬輛,2018年為75萬輛,2019年只剩56萬輛;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37%和-25.3%。
雖然在2020年到2021年,福特銷量一度回暖,銷量回升到了60萬輛以上,但很快又急轉直下,2022年福特銷量跌到了49.5萬輛,同比下降20.8%。
銷量持續下跌,可想而知財務上也會相當“受傷”。有人曾算過,近三年福特在中國的虧損額就在10億美元以上,活得相當失意。

多方碰壁的福特,
不止是輸在反應慢
很多人覺得福特的失意,是因為反應太慢。
雖然在油車時代曾經出盡風頭,但隨著吉利、長城等車在價格和配置上越來越卷,福特也慢慢失去了關注。
比如三代福克斯在華曾經月銷量高達3萬輛,當時跟豐田卡羅拉、大眾朗逸等神仙打架。
然而很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新變化,直到2018年才更新換代,被人詬病的還有蒙迪歐,上市9年才進行換代升級。
要知道在行業內,通常是五年換代,一兩年就一改款。
哪怕換代,配置上也讓中國消費者並不買賬,比如2019款福克斯選擇落後的全系標配三缸發動機,勸退不少中國人,最終,在現實的逼迫下福克斯選擇了停產。
與其說福特是反應慢,不如說是太過自戀。

隨著新能源風口到來,很多國產車開始尋求電車轉型,反應太慢的福特,也不是沒有自救。
只是沒想到在電車上又栽了坑。
在電車領域,福特沒少砸錢,根據福特2022年的電動車計劃,其預計在2026年前投入500億美元,在全球建立電動車生產基地、電池模組研發中心等硬體設施,在2023年電動車總產能要達到60萬輛,2026年要達到200萬輛。
很多人不知道,福特開發過一個更小型的電動車平臺,以生產更低價的車型,福特還計劃推遲推出尺寸更大的7座電動SUV。
價格牌一向是國產車最愛打的,眾所周知,很多車企靠的就是薄利多銷。
然而反觀福特,目前僅有幾款新能源汽車如電馬、領界等在售,銷量慘淡,甚至很多人還沒有聽過這個品牌。

法利也承認,福特的電動車需要“再等幾年”才能實現盈利,且即使到了2030年,電動車的製造成本也無法下降至當前燃油車的水平。
在中國市場,福特電馬的銷量遠低於預期,顯然一時沒法成為翻身稻草,最後福特只能把希望放在了大本營。
“目前電動車行業領導者是來自中國的品牌,福特想在美國市場複製它們的成功。”福特汽車執行長吉姆·法利不得不老實承認,希望下一代福特電動車能夠實現盈利,並與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競爭。

想要自救的福特,
還得跟中國同行學一招
盯回本地市場後,福特汽車執行長吉姆・法利希望效仿當年亨利・福特推出 Model T 的行為,為美國大眾提供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
然而,盈利難依然是擺在福特面前的一大難題。
法利透露,福特組建了一個由“世界上頂尖電動汽車工程師”組成的小型“特別專案團隊”來開發新平臺。
這個團隊還“聚集了很多特斯拉和蘋果的前員工”。

甚至,“他們正在設計一種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是一款成本更低、使用更小電池和不同化學原料的產品。”
但事實上,福特只學到了中國同行的皮毛。
在2019年之前,福特的研發從沒有真正深入中國市場,2018年被稱為“救火隊長”的陳安寧執掌福特中國,並在隨後推出“更福特,更中國”的“福特中國2.0”計劃後,才有了更接地氣的產品。
然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和本土品牌的強勁競爭,福特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並不樂觀,可能會進一步邊緣化,畢竟就連曾經在中國殺瘋了的本田、日產等品牌,銷量都在銳減。
與之相比,中國國產汽車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產銷量持續攀升。以比亞迪為例,5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飆升至33.18萬輛,同比增長38.13%,遠超上年同期的24.02萬輛。本田的銷量竟不到比亞迪的五分之一,這在過去簡直想都不敢想。

福特敗走中國,既源於其自身策略失誤和品牌形象受損,也反映了中國汽車市場日益競爭激烈的現實。
但真想東山再起翻身,福特也並非完全不可能,畢竟盈利現在不是福特一家品牌的難題,也是懸在眾多車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特斯拉和比亞迪之外,全球新能源車企沒有一家能實現穩定盈利。
儘管中國新勢力理想汽車去年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但在今年第一季度又重歸經營性虧損。

再加上品牌名氣在,福特汽車執行長吉姆・法利確信電動車未來可以盈利,福特才加大對該領域的投資。多投資不是壞事,但還是要確保錢砸在刀刃上。
只有更深入地研究中國市場,而不是畫大餅自嗨,福特才有機會扭轉頹勢。
要知道,輝煌與潰敗,不過是一念之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