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罵人罰款價目表”流傳網路,裡面的髒話到底是怎麼定價的?

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

來源:地球人研究報告


ID:diqiuren005

臺灣罵人價目表,最近又在網上火了。
還是2024年的年度精選之群英薈萃版。
雖然它流傳的時機還是有點晚了,類似的圖早年也傳過幾茬,但不妨礙大家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畢竟在臺灣不僅罵人會被罰款,還有詳細價目表供參考,這事再怎麼看也新鮮。
畢竟一句“神經病”能值30萬,這事再怎麼想也感覺很稀奇。
更讓人覺得,要是自己去了,估計打把遊戲就得小額貸了。
只不過由於此次罵人價目表更新得比較多,也開始引發出了網友們的一些問題。
比如為啥一句“神經病”的錢能頂六個“智障”。
這價格表上的定價標準,似乎有些難以理解。
由此,也開始有人質疑這類表格的真實性,覺得是唬人玩的。

可惜,它確實真實存在,倒是沒唬人。

只不過,其真正概念和“定價”方式,是和人們普遍理解中的不一樣的。
在臺灣罵人會被罰款這事,確實是真的。
而這些罵人價目表上的金額,也是真的。
只不過“罵人價目表”這個名字,起的是有點問題的。
因為表上的價格,並不是那些髒話的定價。
而是指,有人曾因為說過這些髒話,被罰過多少錢。
比如“腦殼裝屎”,標價為5萬臺幣。
可這並不是意味著在臺灣罵別人“腦殼裝屎”,就一定會被罰這麼些錢。
而是指有人曾因為罵別人“腦殼裝屎”,而被罰過5萬。
其他也是一樣。
所以這整個所謂的“價目表”,其實更像是臺灣罵人被罰款的金牌案例集錦。
雖說各個屬實,但價格參考性是不高的。
畢竟就沒有明碼標價這回事。
在臺灣罵人會罰款,本身只不過是罵人者被判了尋常的“公然侮辱”或“侵害名譽權”罪而已,罰款金額也是根據情節嚴重性定的。
但為何有人會大張旗鼓,不斷為這些臺灣案例做“價格表”,討論度還一直這麼爆表?
這是因為臺灣有不少相關案例。
不說它滿大街都是,但“較常見”還是稱得上的。每每談及相關話題,也都有臺灣的朋友們吐露出自己血的教訓。
更重要的是,這些豐富的相關案例,貢獻出了許多豐富且離奇的“髒話定價”過程。
因為罵人罰款金額的判定,即所謂“情節嚴重性”,本身是十分講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導致髒話的代價很難琢磨。
而但凡一琢磨,起因結果過程也沒一個不稀罕的。
所以在相關案例豐富的臺灣,總能看到一些十分引人注意,讓人不得不深思的事件。
舉個例子。
臺灣的知名論壇PTT上,就曾發生過一起慘烈的口水戰。
● 就是這個風格很古早的論壇
一位謝女士上這個論壇訴苦,說她找的物件特別恐怖,自己還被對方暴力對待了。
結果卻引來許多網民去人肉她,挖出她穿著性感的照片,甚至還有銀行賬戶的資訊。
兩邊開罵。
扒謝女士的那方之中,一位張先生當時就罵了這麼一句:
“你長得像車力巨人。”
● 車力巨人
謝女士將其怒告。
這個案件就迎來了許多關注。因為“長得像車力巨人”這點,你確實很難純粹理性地判斷它是不是髒話。
畢竟審美是主觀的,罵人方嘴硬“我就好這口”也不是不行。
但判決仍然下來了。
張姓男子,最終被罰判1萬2千臺幣。
而它具體的“定價”過程,則是一番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比如檢察官起訴時,就參考了網路論壇中的許多評論,並指出,在談論車力巨人時,網民們多以“醜”“噁心”“不舒服”作為評價語。
再結合語境、環境、話語影響等原因,最終才判定,這話負面含義重,是髒話,所以罵人方涉嫌貶低人格,並定了這價格。
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所以這才讓“罵人罰款”的事關注度比較高。
畢竟許多難登大雅之堂的話,不僅進了大雅之堂,還得在大雅之堂上被拆開揉碎分析。
這個過程是令人很難不去注意的。
更別提,它看的還不只有字眼。
在臺灣的罵人罰款的“定價”中,字眼的髒度也不是唯一考量。
還得看罵的方式多髒。
因為根據罵人的語境不同,即使是同樣的、被確定為有負面含義的髒話,也是會導致不同的賠償金額的。
比如同樣是罵“幹”。
在一例水果攤爭吵事件中,地方法院就將罵“幹”者判為無罪。
因為“幹”是慣用臺語詞,是常常脫口而出的字眼。雖然是板上釘釘的髒字,但被告只不過是拿這個字當發語詞,沒有侮辱的意思。所以無罪。
然而另一例坐計程車拒付車費的案例中,罵“幹”者就被罰了。
因為法院認為,在當時的情形下,那一刻的語境裡,那個“幹”字有輕侮、鄙視的意味,不是口癖,而是真想幹。涉嫌貶抑人格與社會評價。
因此,這個“幹”最終價值為3000臺幣。
又比如,罵人“腎虛”。
一位男子蹭因聚眾賭博被逮捕,卻怒罵前來的警察“敗腎”。
要是在看病的時候被這麼說一嘴,顯然是較為正常的,頂多是醫生情商有待商榷。
但在這個場景裡,這位男子就很快被認定為侮辱罪,最終價格為4萬多臺幣。
所以罵人罰款這回事,不只是看你罵的啥,也得看你是怎麼罵的,和在哪罵的。
甚至還看你罵的聲音有多大。
17年的一個知名案例中,有個房東就因聲音傳播範圍廣而被罰了。
這位房東和女房客吵架,因為對方拖房租,還擱那不認賬。
所以房東罵她:
“你真的超級不要臉!”
被告了。罰了兩千臺幣。
因為當時那聲“超級不要臉”,發聲於一樓屋內,這裡緊鄰辦公樓,屬於公共場所,其他人能聽見,足夠使人難堪。
所以是公然侮辱罪。
單說這事,確實看著有點不合情理,所以“超級不要臉”也一度成為梗四處流傳。
但在罵人罰款的規則內,如果確實罵了,又撞上了對方比較在意,去起訴了,且確有證據,那就得立正捱打。
所以早就有人做出過推測——
臺灣同胞們,在罵人方面往往稍顯弱勢,大概就是因為這些豐富案例帶來的警示作用吧。
這想法,確實是有一些道理的。
臺灣豐富的罵人罰款案,和過程中偶顯刁鑽、充滿警示性的“定價”過程,的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髒話豐富性。
只不過,還是遠達不到杜絕罵人的功效。
它有用,但沒想象中那麼有用。
畢竟臺灣的朋友們,早就開始想辦法鑽罵人的空子了。
像是在“罵人價目表”流傳的這些年,因為“價目表”這個詞有一定誤導性,所以許多臺灣同胞們就確實一度以為髒話是明碼標價的。
便開始錯誤地利用它。
有位臺灣男子,看了之前那個罵“幹”後被判無罪的案例,在網上和人吵架時,就瘋狂只罵幹,乾乾幹。
最後還是被告了。
有個找bug的餿主意,也一度盛傳:有機靈鬼就曾根據價目表得出結論,即然“幹你孃”要8萬,“雜種”這種明顯便宜許多,那罵“幹你孃雜種”是不是能有折扣?
後也被法官闢謠。
在此之後,利用這個表格鑽空子的風就慢慢息了。但也不難看出,再怎麼罰,罵人這事也是打不住的。
畢竟它很多時候更多是一種情到深處的宣洩。
所以發現無法鑽空子的人們,在真想罵的時候還是會罵。
就是會找技巧。
用柔和,比較損,比較正面,又容易讓人急眼的話罵。
去年臺北一個回轉壽司店,就出過這樣一個典型場景。
一刺青大漢和鄰桌男子起衝突,兩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氣氛十分緊張。
隨後刺青男開口罵道:
“你長得像茶碗羹!”
● 之後打起來了,後續解釋是,兩方就是因為茶碗羹吵起來的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人研究報告”,外星小姨給你講述地球上的迷惑人類和怪奇科學。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