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王室選妃,為何成為全國女生噩夢? 2025-04-21 13:34 最華人 作者:疏風 來源:印客美學 ID:ink20160101 全日本的女孩最近都有點提心吊膽。 因為日本皇室要為悠仁親王開始選妃了。 都5202年了,AI都要取代人類了,怎麼還有選妃? 日本皇室,全國選妃 根據日本皇室的傳統,太子或者親王到了18歲就要確定王妃人選。 上一屆德仁天皇的選妃轟轟烈烈折騰了10年,到他33歲結婚才結束。 悠仁親王已經年滿18歲,自然要趕緊張羅。 還有專門的“選妃委員會”幫皇室在全國範圍內物色人選。 照理說,嫁入皇室是階層躍升的好機會,為啥還要說是全日本女性的噩夢呢? 因為這位悠仁親王看似疊滿了buff,實則疊的全是bug。 雖然從小被傳是神童,但只是“心智單純”的藉口。 8歲還能指著自己的大伯德仁天皇叫爹。 ●左德仁天皇,右文仁親王 高中7門課,滿分1000分,只考了20分。 成績太差,東大拒收,英文不好,留學沒戲,最後,只能以特招生的身份進入筑波大學。 就連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作文,也被扒出是找槍手代寫的。 不止自身拿不出手,日本皇室的選妃標準也非常離譜。 女方不僅要家世相貌樣樣拿得出手,還必須要有健康的體格。 因為悠仁親王是日本皇室56年來唯一的男丁,所以未來媳婦得能生兒子。 而且,嫁入皇室,抗壓能力也得好。 據說當年的美智子皇后,就是因為“宮內鬥爭”一度患上了失語症,後來的雅子皇后在太子妃時期也因為壓力太大得了“適應性障礙”。 有這樣的前車之鑑,誰還願意當王妃? 由於願意成為候選人的不多,據說“選妃委員會”的官員已經提議趁悠仁年輕的時候提前冷凍精子。 各國的選妃,有多奇葩? 其實,現在還在選妃的皇室比較少了。 除了日本之外,大多都比較落後,選拔流程也很野蠻。 比如非洲小國史瓦濟蘭。 他們的選妃定在每年8月的蘆葦節,並且有著固定的儀式。 每年這一天,全國的未成年少女必須下身穿五彩短裙,上身赤裸,手執蘆葦,排列成方陣,等候部落公主檢驗自己的童貞。 透過的人有機會被國王選上或者被送到太后的宮殿當女工,若是被認為不再純潔,家裡就必須給酋長獻出一頭牛作為欺騙王室的懲罰。 蘆葦節前後持續7天,但國王只在最後一天才親臨現場,並從其中挑選出一名中意的少女作為新納的妃子。 所以十萬名未成年少女必須光著上身接受7天暴曬與雷雨的考驗。 8月的史瓦濟蘭酷暑和雷暴交替,國王深信,最美麗的少女就應當如同咖啡豆,必須經由高溫的炙烤和深度的烘焙,再來一場急速的冷卻和沖刷,才能產生最甘醇馥郁的美味。 對於其他的皇室來說,雖然沒有公開的選妃,但背後的王妃選拔邏輯仍然延續了下來。 主要遵循的是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中心是戶口,基本點是彩禮和個人氣質。 對於戶口,就是要有高貴的傳承,上數200年也得是藍血王族。 就拿歐洲皇室來說,目前歐洲剩下的十個皇室裡,最高貴的就是丹麥。 始於公元940年,距今一千多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皇室。 第二檔才到英國、瑞典、西班牙。 所以,相親選妃也只會在自己的圈子裡打轉,哪怕是選擇盧森堡、摩納哥這些最末尾的皇室,也不會考慮歐洲以外的皇室,尤其是手裡攥著大把美子的中東皇室。 原因無他,暴發戶的家族歷史經不起推敲,無法保證血統的純正。 不過,如果婚姻的目的就是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提高支援率,那戶口就不再重要了。 比如日本第一位平民皇后美智子。 由於二戰後,日本社會動盪不安,民眾對政府和皇室很是不滿,天皇和首相認為,和平民聯姻也許可以暫時平息民憤。 於是才同意美智子嫁進皇室。 而彩禮,指的就是家族的財富。 大家都知道皇室一般沒什麼實權,所以如果對方在錢財之外還擁有一點實權,那就是上等選擇。 這也就是列支敦斯登能成為各國皇室相親首選的原因。 雖然它曾經只是個公國,國家元首甚至不叫國王,而是親王或大公,不如英國、丹麥這些高貴。 但是它錢多事少權力大。 列支敦斯登的面積只有浦東新區的九分之一,但亞當二世的個人財產大約有44億美元。 當年,伊麗莎白女王的個人財產僅有3.8億美元,不到親王的十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列支敦斯登的君主還兼任國家元首,擁有相當的實權。 2003年的時候,他們就以舉家搬到奧地利為威脅,以64.3%的支援率獲得瞭解散國會和法案最後透過權。 個人氣質就更不用說了,皇室也是看臉的。 有時候,這一點甚至能超過前兩點,讓皇室破格娶妻。 典型如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利。 二戰以後,摩納哥深陷困境,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建議皇室娶一個女明星,以拉動國家的旅遊業和博彩業,將上層人士都吸引到摩納哥來。 所以,當時王子的選妃名單上有一大批好萊塢女明星,其中還有瑪麗蓮·夢露。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格蕾絲·凱利家世極好,自帶了200萬美元的嫁妝,還請來了各地媒體做宣傳。 摩納哥名利雙收,成為了富豪們的天堂。 古代是怎麼選妃的? 中國古代的選妃甚至更加苛刻。 就拿明朝來說,光是對外在形象的三輪篩選就能淘汰80%的女性。 外在形象篩選主要是由太監進行,共計三天。 第一天篩查身材和容貌。 每百人為一組,按照年齡進行排序,由太監目測平定,高矮胖瘦,略有不足者都得淘汰。 第二天檢查身體細節。 五官、頭髮、皮膚、脖子、肩膀、後背、腰部等都要檢查,但凡有一點瑕疵就要被淘汰。 入選之後,再透過自報年齡、籍貫來檢查聲音。 聲音渾濁、粗啞、言談不清、應對慌張的也要被淘汰。 第三天則是更加細緻的身體檢查。 先拿尺子測量手掌和腳掌是否勻稱,然後讓她們走幾步,淘汰那些長短手、大腳,或者舉止輕躁的人。 這還只是初選,外在形象通過後還要進行深入考察。 透過初選的女子,會由年長的宮女引入內宮,進行裸檢。 宮女們會把她們帶到密室,檢查乳房、腋下、下體、皮膚,再從中篩選出三百人。 當然貞潔也很重要,非處女者要被淘汰。 僥倖過關的人就進入“試用期”,需要在宮中生活一個多月,根據性情、作風、智愚、賢惠以及皇帝的喜好,再選出“秀色奪人,聰慧壓眾”的五十人為妃嬪。 而且各個朝代的選妃標準都不一樣。 比如說清朝,首要條件是,必須是血統純正的官員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 選秀三年進行一次,適齡女子要全部備案,未經選秀者不允許自行嫁娶。 兩晉時期則更加接地氣。 司馬炎發明了“羊車望幸”法,騎羊車巡遊後宮,羊停在誰家門口,誰就能獲得“幸運之夜”。 這種選妃方式甚至引發了後宮“種草大戰”。 據傳,有的妃子在門前種滿青草,有的插滿翠竹,更有聰明的妃子打聽到羊喜歡舔鹽,就在草葉上灑滿鹽水。 站在今天,不止是選妃,連皇室這個詞都有點與時代格格不入。 入選了,身份飛昇;沒入選,就沒了囚籠枷鎖。 尊重、理解並祝福。 ●本文授權自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一個美學和藝術的科普地,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審美,歡迎關注這個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