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w賣房送娃出國,這批中產父母后悔了嗎?

這幾年,英美私校裡的中國“小留學生”越來越多。
據權威英國私校協會ISC(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的資料,去年從中國大陸去英國的小留學生數量已達到10375人,相較於前年漲了近20%,是所有國際生中人數最多的地區,佔據總數的近六分之一。
在這波熱潮之前,魔都媽媽Selina五年前就開始佈局。當時,女兒還

在市區一梯隊公立學校裡苦苦掙扎。

捲到疲憊後,Selina將目光投向海外,決定賣掉國內一套學區房,帶女兒去英國。
去到海外後,她才發現,儘管出國前她果斷賣房成功“逃頂”,但託舉女兒出國這條路卻沒那麼容易。
這條教育路徑,讓她如願以償了麼?
魔都媽媽:都是卷,不如卷出價效比
Selina從英國金融碩士畢業後,一直在上海打拼。40歲生下女兒後,她發現自己的風險管理經驗在孩子教育上全面失效:
斥巨資購置的黃埔學區房,換來的卻是女兒四年級數學口算不及格;
身邊家長瘋狂“雞娃”,補習班費用比私立學校學費還貴。
本來打算轉到一所新開的雙語學校,但還沒開學,學校卻因資質問題被叫停。
卷不動了,還有其它出路麼?轉私立、換城市,Selina都有考察過。半年後,她做出一個大膽決定——舉家搬去英國
她的考慮簡單而直接:
→所供職的企業可以申請異動去倫敦
→國內學區房當時正熱,從事多年金融,讓她嗅到一絲市場詭譎
→既然想轉軌,同樣一筆錢,孩子可以在海外換個不錯、甚至有可能更好的環境
她算了一筆賬:
如果孩子能適應英國公校,即便課外補習還需花錢,但整個家庭開銷大概約每月三四千英鎊
如果不能,上英國私校能承受。私立一學期費用從5000-8000英鎊不等,整體每月也開銷能控制在七八千英鎊以內,家庭收入完全能覆蓋。
加上賣房的“餘糧”,即便Selina全職陪讀,供女兒上到大學也綽綽有餘。
說幹就幹。Selina先解決了工作調動和簽證,先生留在國內處理賣房事宜,她帶著女兒飛到了倫敦。
倫敦變化,天翻地覆
跟Selina求學時相比,倫敦天氣還是陰雨綿綿,但其它變化太大了。
留學生數量激增根據英國官方資料,中國留英生超過15萬人。倫敦作為最受歡迎的城市之一,吸引了近30%的國際學生。
走在街頭,Selina常常聽到熟悉的普通話和上海話,甚至在某些區域,華人超市和餐館的數量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物價和房租飆升2024年,倫敦的平均月租金已達到2121英鎊(約合人民幣2萬元),日常用品價格也普遍上漲了10%-15%。
落地後,Selina考查了一圈房屋市場,後悔自己當年太沒眼光,「畢業前怎麼沒置辦一套公寓呢?」。
如果開啟「上帝視角」,倫敦過去近20年的房價走勢太猛了。
2009年她畢業時,倫敦平均房價也不過約25w英鎊。從2010年開始,英國房市進入復甦期,全年基準利率維持在0.5%,對買方市場非常友好。
到2013年,市場穩定,當年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Selina有朋友在那年給孩子買了房,如今孩子正好去讀大學,這十年掙得的租金足以支付孩子學費。
不過這也沒什麼好抱怨,她在國內逃頂成功的那套學區房賣價也十分可觀。
而如今的教育選擇,給了她第二次重建生活的契機。
倫敦Wandsworth街區
倫敦教育資源,被「學區房」硬控
最讓她覺得「值得」的,當然是女兒的變化。
她們先在租房附近入讀一所私立學校。這所私校雖小,但充滿個性和藝術氛圍,女兒一見傾心。孩子每天都忙著畫畫、音樂、創作,人文氛圍非常濃厚。
Selina自己也受到滋養。
某天從附近公園路過時,她看到幾個亞裔孩子正在用樹枝搭建“昆蟲旅館”,路過遛狗的英國老人停下來指導他們辨認甲蟲種類。
這種開放又互助的氛圍,讓她覺得當初決定“很值”:“真正的安全感,是讓孩子在可控風險中成長。”
如果非要列出一些困擾,那還是跟升學有關。
女兒目前就讀的學校並非一貫制,而所在片區中學又十分普通。她們居住區甚至毫無“postcode lottery”加成。
一番折騰考察下來,Selina發現,賣掉國內一套“學區房”來了英國,還是逃不開學區差異!
如果想跨區去好中學,就得把握好11歲+的考試,類似國內小升初會考。時間一般在六年級開學第一週,但學生得在五年級就報名。
而且,跨區報考的分數要求更高,女兒英文水平還沒達到本地同齡孩子的水平。
中學的話,公立走文法學校也很不錯,但倫敦目前僅19所,分佈不平衡,考試還極難,語言能力要像母語一樣。
本想租房先湊合,等女兒到中學後再另作打算,房租開銷又讓Selina盤算起來。
倫敦這兩年租房市場異常誇張,一年房租就要花掉接近24萬人民幣。這還不包括未來租金上漲,以及搬家等額外費用。
早些置業,女兒現在就能享受學區優勢,以後大學畢業了,“以租養房”還可以持續有收入。
從財務規劃的角度看,置業比租房要更具價效比。
在研究了南北倫敦各區發展後,她把目光投到西南部的Wandsworth區。
起初吸引她的是一組看似矛盾,卻潛藏價值的資料:
儘管英國央行連續加息,Wandsworth區2023年的房價漲幅卻達到4.4%,租金回報率穩定在5.6%。
深挖該區的學校後,Selina才發現:“這兒的房子不是磚瓦,而是一個教育生態的接入點。
Wandsworth Mills倫敦西南二區精英學區房
優勢1:從k12到大學,一步到位
英國的優質學校學校競爭激烈,但更讓父母頭疼的是“學區流動性”
許多家庭像Selina這樣為孩子升學頻繁搬家,從小學到中學可能跨越多個區域。
Wandsworth Mills所在的西南二區,卻更像倫敦“教育金三角”
頂級私校聚集地:步行7分鐘可達全英排名前30的Emanuel School(提供從小學到高中課程),周邊2公里內還有Putney High School(女子私校全英前30)和Thomas’s Battersea(喬治王子曾就讀)。該區3所學校裡,就有1所是私校。
校質量保障區域內62所公立小學中90%獲評 Good or Outstanding “優秀”,遠超倫敦平均水平。
·大學資源輻射7站地鐵直達帝國理工,8站抵達到倫敦政經,孩子未來升學無需二次搬家。
“這裡的孩子從5歲到18歲,甚至讀大學,都可以在同一個社群完成教育閉環。”Selina在參觀時感嘆。
對倫敦學區房感興趣?
CBRE將於上海在3月8日-9日
舉辦新盤品鑑會
👇詳情掃下方二維碼諮詢👇
優勢2:倫敦買房,“抗跌”優先
英國央行連續加息、印花稅政策調整……2023年的倫敦房產市場充滿變數,但Wandsworth區卻逆勢而上:
· 房價漲幅領跑倫敦2023年單年增長4.4%,過去十年新建住宅增值87%;
· 租金回報穩健區域內新房平均租金回報率達5.6%,一套三居室月租可達£5,000,輕鬆覆蓋部分留學開支;
· 市政稅優勢僅為倫敦平均水平的一半,長期持有成本更低。
即便考慮租金,這一片區的“人群”購買力也相當有潛力:
這裡居民大多屬於“城市新貴”——高收入、高教育背景的精英階層,佔比高達86%。享有£833.10的平均週薪,遠高於倫敦整體水平(£645.80)。
更關鍵的是稀缺性——作為西南二區唯一在售的雙河景豪宅,Wandsworth Mills的34層The Artisan Tower已成區域地標。
Selina算了一筆賬:“比起切爾西的房價,這裡的單價低得多,但教育資源與安全指數卻不相上下。”
優勢3:讓陪讀不費媽
Selina無疑是幸運的,可以將事業遷移到海外,而對大多數陪讀媽媽而言最殘酷的真相,是許多人不得不在異國他鄉暫停事業,整日消耗在日常瑣碎裡。
Wandsworth Mills的設計直擊這一痛點:
· 酒店式禮賓服務:代收快遞、預約家政、甚至協助安排孩子的課外活動(如社群內有The Padel Yard壁球場館),讓父母從瑣事中解脫;

· 高階會所設施:倫敦唯一熱帶雨林泳池、樹屋、水療中心、會議室等,媽媽可以邊喝咖啡邊處理國內工作,爸爸能在高爾夫模擬器上放鬆身心;
· 步行生活圈:3分鐘步行至附近Southside購物中心(110家店鋪),5分鐘到Old York Road精品街,解決日常採買的同時,也讓父母找回都市生活的便利與尊嚴。
樣板間展示
重新定義教育的可能
Selina的故事並非個例,而是無數中產家庭在全球化教育浪潮中的一個縮影。
從北上廣的“學區房焦慮”到倫敦的“教育生態重構”,這些父母們正在尋找一種更可持續的教育模式。
Wandsworth Mills不僅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一個讓全家自然生長的生態系統。
在這裡,教育不再是孤注一擲的“軍備競賽”,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自然過程:
孩子們可以在社群圖書館裡探索興趣,在公園裡與鄰居孩子一起搭建“昆蟲旅館”,在頂級私校和公校之間無縫銜接;
而父母們也能在這裡找回生活的平衡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