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戰以色列,中東新局勢洗牌 2025-07-19 14:51 星火好望角 3698字5圖,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感謝點贊,在看,轉發! 由於以色列不斷向敘利亞境內發動攻擊,中東局勢再度緊張。這一次還引發中東大國土耳其的軍事介入。 以色列面對的不再是武力薄弱的巴勒斯坦、哈馬斯,也不再是黎巴嫩等地的武裝組織,或缺乏奧援的敘利亞新政府軍,而是擁有相當軍力和國防工業基礎的土耳其。 中東地區的變局再起,區域實力面臨洗牌,而背後的中美俄三大國也將面對新的變化。 1 中東地區局勢變化 先跟大家強調一下,三年來,中東地區的局勢是全球主要衝突和勢力的碰撞中,變動較為明顯的地區。烏克蘭的局勢這兩年是大勢底定,強弱分明。 西太平洋的中美對抗,變動也不太大,雖然中國的實力和軍事力量日益增長,但其中的變化是緩慢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向中國傾斜。 然而,中東地區的勢力碰撞,卻有些反覆,屬於動態的變化。特別是背後還牽扯到世界大國的較量。 今年(2025),伊斯蘭世界出現兩大變化,5月7日印巴空戰是第一個大的變化,巴基斯坦取得6:0的空戰勝利。 巴基斯坦雖然位於南亞次大陸,但由於鄰近中東地區,又是信奉伊斯蘭教,巴基斯坦的軍事勝利對伊斯蘭世界產生一個鼓舞的作用。 次月(6月),以色列和伊朗爆發為期12日的戰爭,雙方各有損傷,最後以協議停火收場。 然而,以伊12日戰爭才剛結束,以色列立即恢復對敘利亞的攻擊局勢再度緊張,局勢再度緊張。 並且,由於牽涉到土耳其在敘利亞南部的利益,也衝擊了土耳其支援的新政府的政權穩固,土耳其曾經在以色列空襲時,出動戰機,進行電子戰干擾。 這意味了,如果以色列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升級,可能會引發土耳其直接的軍事幹預。 敘利亞現在的狀況是,多個境外大國在其境內駐軍,即便俄羅斯與伊朗在敘利亞的勢力有所消退,但美國、土耳其、以色列仍然在敘利亞駐有軍隊,並且各自培植當地的武裝力量。 土耳其支援的是敘利亞國民軍,在某些議題上和敘利亞新政府力量HTS合作。以色列支援的是少數族裔德魯茲族。美國支援敘利亞民主力量。當然,美國又在以色列背後提供支援,包括經濟與軍事上的直接援助。 2 敘利亞狀況堪憐 敘利亞現在的景況猶如百多年前帝國主義下的被殖民地,並且是多國勢力的殖民地,是“次殖民地”,非常悽慘。 重點是,由於以色列三年來在中東地區多次的軍事行動,攪亂了該地區的軍事均衡。 首先,伊朗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消退。俄羅斯於2015 年出兵敘利亞,協助阿薩德政權,打擊境內多股叛軍勢力。俄羅斯因此成為敘利亞境內的主導性力量。 敘利亞也因此成為自蘇聯垮臺後,俄羅斯軍事力量再度介入中東地區的媒介。 然而,2022年的烏克蘭衝突,削弱了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2024年12月阿薩德政權倒臺,俄羅斯勢力大幅退出。這方面屬於以色列和美國勢力的勝利。 俄羅斯勢力從敘利亞消退還有話說,伊朗在敘利亞的力量消退卻是一個戰略性錯誤。阿薩德政權倒臺,加之以色列兵進敘利亞南部地區,切斷了伊朗藉由敘利亞,通往黎巴嫩的通道,阻礙伊朗向黎巴嫩真主黨的補給和支援。 相較於伊朗的戰略被動與失誤,以色列卻顯得積極,以色列採取“前進式”佈局,開創式的戰略前進。趁著阿薩德倒臺,敘利亞混亂之際,從2024年12月起,幾乎每個月都向敘利亞境內發動多次的攻擊。 一方面,以色列要切斷伊朗援助黎巴嫩真主黨的通道。二方面掃蕩敘利亞南部的反以勢力,培植德魯茲族武裝力量。三方面,壓制敘利亞新政府的力量,確保以色列北部邊境安全無憂。以色列不容許阿薩德倒臺後出現的軍事真空。 3 以色列深謀遠慮 以色列這一番計劃無疑是“宏大”,深遠的,雖然有點莽撞,完全不在乎外界對它的批評。 相對的,伊朗卻失去戰略主動,丟掉往黎巴嫩的通道不說,還在今年被以色列痛毆,端掉許多核設施,損失不少科學家和軍中要員。 為此,伊朗現在還在深深的“懊悔”中。(有多懊悔?我們不清楚)。 然而,伊朗勢力從敘利亞消退,但另一個伊斯蘭勢力卻深入中東,填補了伊朗的勢力真空。 4 TIP:伊斯蘭三強 幾年前,我曾經向大家提及伊斯蘭世界三強,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TIP)。今天給它一個名詞TIP,這是三個國家的英文開頭字母。 這三個國家不論是人口、國土面積,都是中大型國家的規模。土耳其在GDP方面更是領先,達到1.2萬億美元。以購買力(PPP)計算,三個國家的GDP都超過 1 萬億美元。 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也都有國防工業。尤其不可小看土耳其,土耳其的工業有汽車製造、紡織、軍工、建材、食品加工和化工。 至於軍事方面,土耳其能夠造導彈、火箭彈、小型軍艦、戰機與航天。 2018年,土耳其還從中國手中搶了巴基斯坦30架直升機的訂單,約15億美元。中國直-10在該次競標中敗下陣來。 但現在可能不一樣了,經歷5月7日印巴空戰,中國武器的效能大放光芒,競爭力在國際軍火市場一躍而上。 土耳其也在發展第五代隱身戰機。今年初,巴基斯坦宣佈,要和土耳其共同研發隱身戰機。 前陣子,Reddit 社群(一款社交軟體)也有訊息,約 200 名巴基斯坦工程師參與該專案的設計與製造 。而印度也對土耳其研發的隱身戰機表示興趣。 當然,這些訊息是在5月7日印巴空戰之前。 由此可見,土耳其的國防工業實力不可小覷。雖然我認為,土耳其的隱身戰機還八字沒一撇。這幾年想要發展隱身戰機的國家多了,日本、印度、韓國、英國與法國都想要發展隱身戰機。俄羅斯蘇-57隱身戰機到現在還沒有量產。 5 巴基斯坦後來居上 以機遇和現狀而言,雖然伊朗的地理條件更好,又有充沛的石油資源,但巴基斯坦卻是後來居上。這是由於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老鐵關係,信任中國,共同發展中巴經濟走廊,又大力採購中式武器的緣故。 可見,條件好是一回事,還要看自身的戰略設定和謀略。更別說,伊朗手中還有4000億美元的中伊戰略協議,卻白白浪費這一手好牌。 目前的態勢是,伊朗從敘利亞後退,但是要能夠守住和以色列“相持”的能力。土耳其方面則是固守在敘利亞的勢力範圍。 如此,就可以抵住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勢力擴張,也免除了美國在中東地區擴大影響力。 估計,伊朗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重建或“穩固”自家的空戰和防空能力。 西邊的埃及也相同,在採購中式防空導彈系統,以及進一步的戰機和導彈後,埃及將守得住西奈半島。 如此,美國藉由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搞勢力擴張就會被遏制。中東地區會出現新的大國勢力均衡。 當然,埃及、伊朗、巴基斯坦三國背後都有中國的支援,不論是軍事裝備還是“一帶一路”計劃的經濟合作。 至於土耳其,則是比較獨行俠的模式,在中、美、俄、歐四大勢力之間徘徊,周旋。當然,土耳其也是想要四方討好。 6 中國影響力突起,難能可貴 可能有人會說,搞了老半天,經歷這麼多折騰下,才不過是勢均力敵,均衡的局面。 不要小看了。一方面是俄羅斯被烏克蘭衝突拖住,無法抽身。二方面,中國是後崛起的大國,中國之前在中東地區毫無根基,沒有任何勢力,沒有據點。 而且,自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 美國在中東地區是一家獨大。未來數年,中國和美國的勢力在該地區達成均衡,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土耳其在中東地區是一方梟雄,不受中、美、俄、歐四方的節制,不是在中國的影響力下。 然而,中國透過三個方式前進中東。 一,在軍事上透過軍售與軍事合作,藉由巴基斯坦、埃及和伊朗(如果伊朗覺醒的話)。 二,在經濟與金融上,除了巴基斯坦、埃及和伊朗外,再藉由沙特等海灣六國,達成更深入的合作,包括金融上的本幣互換、人民幣支付和數字人民幣。 三,藉由原本的“一帶一路”計劃,擴大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 不要忘了,中國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國家理會,現在則是初具規模,並且還衍生出前兩項的發展。 把目光放到美國和以色列,以色列國土面積和人口都受到限制,國力有侷限。至於美國,自身經濟發展遇到了阻礙,債務高企,在中東地區已經無力再搞擴張。 事實上,從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以來,就已經無力再搞擴張。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徹底的戰略收縮。 在以伊12日戰爭中,美國和以色列聲勢浩大,宛如在中東地區予取予求的模樣。但那是個假象。 理由一,以色列國力有限,和伊朗的12日戰爭,以色列鐵穹防空導彈系統擋不住伊朗的導彈和無人機攻擊,導彈損耗相當大,無力再支撐下去,勢必要和伊朗協商停火。 理由二,美國根本不敢打伊朗,最多隻是向伊朗進行轟炸。特朗普在空襲伊朗核設施之前的聲色俱厲,只是表演。這方面我們之前說過。 理由三,以美國當前的經濟和財務狀況,無法進行另一場中大型規模的戰爭,而且是避之唯恐不及。 為了對付中國,美國還得集中資源,抽調資源到西太平洋,哪裡有能力顧及中東地區的擴張?美國只是藉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莽撞軍事行動。 7 結論 一切都要從基礎開始,中東地區局勢的改變是大勢所趨,縱然俄羅斯勢力退後,但中國補進來了。同時,這也是歷史的規律,一個大國力量不會永遠興盛,也不會永遠掌控某個地區。 未來數年,中東地區在軍事、經濟和金融三方面都會出現改變,走向新的均衡。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說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