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女士(Wendy Qin,音譯)畢業於悉尼大學,擁有管理學碩士學位和商科學士學位–這種學歷曾被視為進入跨國公司獲得高薪職位的“黃金門票”,也是開啟成功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畢業後,秦女士開始向中國和澳洲的公司投遞簡歷,但在提交了40份申請後僅獲得了少數幾次面試機會。
中國企業的招聘流程通常要包括6到8個步驟,包括一系列性格和能力測試,有時還會透過遊戲選人。秦女士有2次必須先透過AI虛擬角色的面試,然後才能與真人面試。
對於25歲的秦女士來說,在進入中國勞動力市場時遭遇的這段經歷無疑是殘酷又令人迷茫。即使是那些花費數年時間和高昂學費在海外名校深造的年輕人也面臨同樣的境遇。
“與AI虛擬角色面試是一種瘋狂而不自然的體驗,而且由於技術成熟度差異明顯,整個體驗更加奇怪。說實話,我覺得整個求職過程令人精疲力盡…在中國找工作甚至比在澳洲還難。”
“擁有海外頂尖大學的碩士學位現在只是一個基本要求。”

去年完成碩士學業後,秦女士於上個月在悉尼的諮詢公司TwoCollaborate找到了第一份全職工作,並持有2年的臨時畢業生簽證。
悉尼大學商學院本週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學生在澳洲大學的教育成就中獲得的優勢已不如過去,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澳洲。
該研究審查了會計、金融、銀行、諮詢和IT行業的62家澳洲公司和45家中國公司的應屆生招聘標準,並對兩國共10名人力資源經理進行了訪談。
研究報告的作者李魏(Wei Li,音譯)博士表示,中國留學生往往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許多澳洲公司認為他們缺乏批判性思維或解決衝突等“軟技能”,而中國公司則希望畢業生具備編碼或資料分析等更廣泛的“硬技能”,即使這些技能並不是他們所學專業的一部分。
“中國學生需要在學習初期儘早積極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中國和澳洲的就業市場在除成績之外的要求上截然不同。而且由於中國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海外研究生學位不再是就業的‘金鑰匙’。”
2025年,中國將有創紀錄的1220萬國內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競爭只會更加激烈。據新華社11月報道,相比之下,2015年和2000年的畢業生人數分別為750萬和95萬。

莫納什大學高等教育政策專家Andrew Norton表示,中國留學生約佔澳洲國際學生總數的1/3,他們發現在澳洲找工作比國內學生或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更加困難。
社會研究中心(Social Research Centre)發現,2023年,近60%的國際學生在完成學士學位後的4個月內找到了工作,而中國留學生的這一比例僅為50.5%。
但Norton認為,鑑於政府的留學生人數上限,這不會對澳洲高等教育產業造成嚴重衝擊。聯邦政府還引入了更嚴格的移民規定,如更高的英語語言要求和銀行存款證明,並將不可退還的簽證申請費從710澳元提高一倍以上至1600澳元–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高的。
編譯:Kazaf
來源:AFR
以上為正文內容
↓關注悉尼見聞,看見不一樣的澳洲↓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圖 片,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