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週一9:30,也就是北京時間今晚9:30,水果姐凱蒂·佩裡(Katy Perry)要上太空了。
跟她一起飛的還有其他五位女士,她們將搭乘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31號火箭,從德克薩斯州西部的發射基地進入太空。
藍色起源的創始人是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這次,貝索斯的未婚妻勞倫·桑切斯(Lauren Sanchez)也在六位機組成員中。
從左到右是勞倫·桑切斯(Lauren Sanchez)阿曼達·阮(Amanda Nguyen)、凱蒂·佩裡(Katy Perry)、蓋爾·金 (Gayle King)、艾莎·博伊(Aisha Bowe)和凱莉安·弗林(Kerianne Flynn)。這套喇叭連體褲據稱是勞倫·桑切斯設計的。|Instagram
按照計劃,新謝潑德號將在升空後約7.5分鐘返回地球,在卡門線附近停留4分鐘左右,然後在發射場附近的一個發射臺上垂直著陸。之後,太空艙和六名宇航員再透過降落傘軟著陸。整個任務從升空到著陸會持續約11分鐘。
目前,藍色起源沒有透露這六位宇航員的選拔標準,和她們是否支付飛行費用。
這將是自1963年蘇聯宇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她還活著,今年88歲了)單人飛行以來首次全女性的太空旅行。
六名宇航員
這次上天的六人可以說在美國家喻戶曉,簡單按順序介紹一下。
艾莎·博伊是前NASA工程師,現在是一名企業家,創辦了教育科技公司LINGO,致力於促進科技教育全球普及。這次她會帶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明信片上太空,然後在飛船上進行三項科學實驗,具體是什麼實驗還沒有說。
阿曼達·阮是美國社會企業家、民權活動家。2016年,她起草的《性侵犯倖存者權利法案》 在國會獲得一致透過,徹底改革了美國性侵犯的舉證方式。她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哈佛天體物理中心、麻省理工學院、NASA和國際航天科學研究所從事研究。
凱莉安·弗林是一名製片人,她參與制作的電影包括講述好萊塢女性歧視史的《諸法轉變》(This Changes Everything),《格林家族》(The Automatic Hate),還有講述男女同薪推動者莉莉·萊德貝特的故事的《莉莉》。
凱蒂·佩裡不多說了,暱稱水果姐,《Firework》這首歌已經成了美國第二國歌,每個7月4日大家都要邊喊“寶貝你是個炮仗!”邊放煙花。還有《California Gurls》,《Teenage Dream》,《Roar》,說不完了,K歌女王就是她。她在全球賣出了4000萬張專輯和1.25億首單曲,是史上作品銷量最多的音樂人之一。
蓋爾·金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記者,也是美國家喻戶曉的《CBS早新聞》主持人、《奧普拉日報》的特約編輯,以及SiriusXM電臺節目《蓋爾·金在家中》的主持人。蓋爾·金和奧普拉是密友,也是一位風格潑辣,敢愛敢恨的傳媒翹楚。
勞倫·桑切斯不僅是知名體育記者、節目主持人,還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她本人是持證直升機飛行員,飛行經驗豐富。2023年,她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訂婚。

Blue Origin
藍色起源給這次飛行任務設計了一個徽章,縫在每個人的宇航服上,徽章上有她們的名字和她們的標誌性圖案。
艾莎·博伊的圖示是星星,象徵她推動STEM教育的努力;阿曼達·阮是天平,象徵著她對正義的追求;弗林名字旁邊是電影膠捲芯,代表了她畢生耕耘的領域;凱蒂·佩裡的圖示是一朵煙花,指的是她2011年唱紅全世界的Firework;蓋爾·金的圖示是金話筒,是她作為美國名嘴的驕傲;桑切斯的圖示是一隻蒼蠅(雖然我沒看出來),這是她寫的一本暢銷童書,《飛向太空的蒼蠅》。

Blue Origin
所有六名機組人員在週六抵達德克薩斯州,在發射基地進行任務準備,具體的培訓過程沒有詳細說,但是不是很複雜,而且沒什麼體力要求,主要包括了應對火災、使用緊急供氧面罩和與地面控制中心通訊等。
亞軌道跳樓機
說說藍色起源。2000年,貝索斯懷著“宇宙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順便賺點錢)”的願景創立了藍色起源,比馬斯克的SpaceX還早兩年。
據藍色起源網站稱,在這次發射之前,已有 52 人乘坐藍色起源的火箭飛越了卡門線,其中包括貝索斯本人和他兄弟馬克·貝索斯,在《星際迷航原初》裡飾演柯克艦長的威廉·夏特納,美國第一位宇航員艾倫·謝潑德的女兒勞拉·謝潑德。

艙體內部|Blue Origin
現在登入藍色起源的網站,可以立刻報名當宇航員,填一串個人資訊後可以報名,報名還需要支付15萬美元的押金(之後可以完全退款)。藍色起源曾拍賣過之前航班的座位,第一次飛天的時候,最高的中標價格是2800萬美元,現在飛多了也不稀罕了,只要10萬-30萬美元就能飛一次。
說“只要10萬-30萬美元”不是因為便宜,就是說咱一輩子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賺到這個錢,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報名頁面|Blue Origin
藍色起源一開始主要研究“亞軌道”飛行技術(後面我們會細說啥叫亞軌道)。他們的明星產品就是執行這次任務的“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火箭系統。
這個新謝潑德號有啥特別的呢?
可重複使用是它最大的亮點。新謝潑德號的火箭助推器和載人太空艙都能回收再利用,火箭部分能垂直起飛,發射完自己再垂直降落回地面(專業術語叫VTVL)。這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是實現平民太空旅遊的關鍵。

新謝潑德號發射臺|cnBeta
還有就是安全性高,載人太空艙有個逃生系統,萬一火箭在上升過程中出問題,太空艙能立刻和火箭分離,自己安全落地。這在2022年的一次無人試飛中還真用上了,當時火箭出了故障,但逃生系統成功保住了太空艙。能全自動飛行,整個飛行過程由電腦自動控制,不需要飛行員在裡面操作。
比起別的太空艙,新謝潑德號的觀景體驗可以說是最好的,太空艙內部空間大,還有幾個巨大的窗戶,讓乘客能好好欣賞地球和太空的景色。
藍色起源的野心很大,除了太空旅遊,他們還在研發更厲害的。目前,他們在做能把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新格倫號”重型火箭,想跟SpaceX掰掰手腕,還計劃參與NASA的登月專案,未來還要建自己的私人空間站,可以說是想在太空領域全面開花。
什麼才叫上太空?
看到這兒了,你可能要問:“這真的算上太空嗎?只飛了11分鐘也算嗎?”
那麼,什麼才算進入太空?是當人望向窗外,天空的藍色光芒逐漸消失成黑色時?是當他們到達衛星軌道高度,繞著地球轉圈時?還是當大氣層變得稀薄,以至於它不再能阻礙我們飛行時?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定義,但在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太空和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叫做卡門線(Kármán line),位於海拔100公里(約62英里)的高度,因為在100公里以上,空氣已經非常稀薄,無法提供足夠的升力讓傳統飛機飛行。
新謝潑德號的飛行高度通常都超過100公里,比如在NS-16任務中,飛行器達到的最高點是107公里,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儘管只有短短11分鐘,這六位成員都確實上了太空。

大氣氣體對藍色可見光的散射比其他顏色的可見光更強,在大氣層的邊緣便有了一圈藍色的光暈,在卡門線外,大氣變得愈來愈稀薄,藍色光暈逐漸消失,僅留下了作為背景的黑色的太空|Wiki
不過,關於她們是不是宇航員可能還有爭議。
新謝潑德號執行的是“亞軌道飛行”,意思是航天器達到的高度足以進入太空,但速度不足以進入環繞地球的穩定軌道。這種飛行軌跡呈拋物線形狀,航天器到達最高點後,就會受地球引力作用重新落回地球。

左側是新謝潑德號的軌道,右側是獵鷹九號的軌道,新謝潑德號堪稱“亞軌道跳樓機”|zlsadesign
傳統上,宇航員指的是那些接受過專業訓練,能夠駕駛航天器進入並停留在地球軌道或更遠太空的人,從這個定義看,亞軌道飛行的參與者可能不完全符合標準,因為他們沒有進入地球軌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規定更加具體:除了要達到太空高度(FAA標準是80公里),乘員還必須“執行對公共安全至關重要的活動”才能獲得宇航員資格。而藍色起源的飛行是全自動控制的,乘員只能透過觸控屏監控飛行引數,沒有操作許可權。因此,按照FAA的規定,他們被歸類為“空間飛行參與者”,而非“商業宇航員”。
儘管如此,短暫的進入太空的經歷還是足以令人震撼,這次飛行到達的高度已經足夠能讓人看到地球的弧線、大氣層和顏色。
威廉·夏特納在新書中回憶自己坐藍色起源號看到的風景,說它是“冰冷、黑暗、漆黑的空虛”,自己“感覺就像一場葬禮”。

今年2月的發射任務中拍攝的照片,能看到身後無盡的漆黑,和麵前環繞著藍色光暈的地球|Blue Origin
“我看到宇宙飛船穿過藍色空間,一瞬間,它就穿過藍色空間;這顆子彈在漆黑的太空中爆炸,所以在那一刻,我看到藍色突然消失了,突然間太空出現在我的面前。”夏特納寫道。之後,他告訴《新聞週刊》:“我能看到地球的起源和終結。我能看到精緻的色彩。我能看到米色、藍色、白色的雲朵,以及它是多麼的渺小。”
哪怕是職業宇航員,想看到茫茫宇宙中的一個地球也更難。據《大西洋月刊》報道,要想看到地球像一顆完整的藍色彈珠,需要飛行約3萬公里,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才420公里,而新謝潑德號的飛行高度又不到國際空間站的四分之一。

從國際空間站看到的地球

民航飛機,新謝潑德號,衛星,國際空間站的不同高度示意圖|CNN
今晚,這張太空彈弓的發射過程將會在X上直播,凱蒂·佩裡說自己可能要唱歌,做第一個在太空裡留下歌聲的歌手。
短短四分鐘,六個人都有自己想幹的事,到時候會是怎樣的熱鬧場景呢,確實很讓人期待。
個人來講,我只有一個期待:你們加油!把上太空的價格打下來!
作者:翻翻,Steed
編輯:odette
封面圖來源:Blue Origin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