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影片是留美劇作家張西的首個AI紀錄片!記錄美國內戰(南北戰爭)中的華人士兵約瑟夫·皮爾斯為美國社會做貢獻的故事。
以下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約瑟夫·皮爾斯(英語:Joseph Pierce,1842年5月10日-1916年1月3日),生於廣東,10歲時經人由廣州帶往美國,後來加入聯邦軍(北軍),參與了美國南北戰爭中所有關鍵性的戰役,因而升為士官,是為數不多且事蹟有據可查的早期美國華裔軍人之一,也是當時聯邦軍中軍銜最高的華裔軍人。

皮爾斯約在1842年生於清朝廣東地區。本名並非約瑟夫·皮爾斯,但原有的中文名字早已失傳,無從考證。皮爾斯到達美國的途徑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版本來源於他的訃告,內中描述皮爾斯在小的時候漂流到日本,孤獨可憐、沒有朋友,後被新不列顛號船長約瑟夫·A·皮爾斯(Joseph A. Pierce)發現,皮爾斯船長不但將其帶回了家,還給他取了和自己一樣的名字並撫養他長大。
還有一種版本來自於皮爾斯在第14康州步兵團的戰友埃德溫(Edwin Stroud)的敘述。埃德溫表示皮爾斯是被康涅狄格號船長阿莫斯·派克(Amos Peck III)在離中國海域40英里處一海濱發現的;而派克船長的家族傳說也提及了收養皮爾斯的事情,並進一步描述了派克船長在廣東時,從皮爾斯的父親手中以6美元(1美元相當於1銀元,即0.7兩銀)的價錢購來,因為當時皮爾斯的父親非常需要錢來養活飢餓的家庭;但同時派克船長的家族傳說又記載了另一種相似的說法,派克船長花的是50到60美元從約瑟夫·皮爾斯的兄長手中購得。儘管這是一筆不折不扣的人口交易,但派克船長把皮爾斯撫育成人,將他視為派克家庭的成員之一。船員給他起暱稱為“喬”(Joe),後根據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而定名為約瑟夫·皮爾斯(Joseph Pierce)。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次年,在康州柏林以務農為生的皮爾斯加入了聯邦軍隊(北軍),他被分配至第14康涅狄格州志願步兵團F連,隸屬於波多馬克軍團。皮爾斯在他的第一戰——安提耶坦之戰中從圍牆上墜落,因此住院一個多月。後又經數次傷病,才終於在1863年5月歸隊,在參加了7月2日葛底斯堡遭遇戰後,他又志願參加7月3日的新一場戰鬥。當天黃昏,皮爾斯被選派掩埋屍體,皮爾斯在這場戰鬥中雖因丟失水壺、帳篷等裝備遭到罰款,但還是因此役之戰功,於11月1日升任下士,成為聯邦軍中軍銜最高的華裔軍人。隨後,他被派往紐黑文從事募兵工作,1864年9月歸隊。1865年5月10日,南北戰爭以聯邦方面(北軍)的勝利而告終,31日,皮爾斯退伍。
戰後,皮爾斯成為一名銀匠,他定居於梅里登,並在那裡度過餘生。1876年11月12日,他與一位名叫瑪莎·摩根(Martha Morgan)的女士結婚,他們一共育有兩男兩女,但其中只有兩個兒子存活了下來。從1890年末起,皮爾斯開始積攢自己每月10美元的撫卹金,金額在1912年時達到了頂點,為每月24美元。皮爾斯一直持續工作直到1915年。1916年1月3日,皮爾斯因流行性感冒、動脈硬化和支氣管炎去世,享年73歲,身後被葬在胡桃木墓園(Walnut Grove Cemetery)。當地報紙上刊登了他的訃告,上面並沒有提及他的種族,只簡單地說了他是“知名且受人喜愛的”(well known and liked)。
~廣而告之~

📚 快來參加 Letterly 的免費線上閱讀小課堂,提升孩子的閱讀與寫作技能吧!✨
Letterly 由哈佛畢業生創立,致力於幫助孩子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全面提升。🎓 我們的導師團隊來自哈佛、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頂尖學府,本次主講人是經驗豐富的 Ania 老師!👩🏫 她曾是“Teach for America” 專案的初中教師,擁有教育與認知科學的雙學位。🎓✨
🔥 Winter Journal 節日集訓營 – 寒假特別版來啦!(適合 8-16 歲學生)
課程內容包括:
✍ 每天完成短文寫作任務,探討全球節日文化與經濟影響
✍ 每篇文章經過導師2輪修改,提升寫作水平
✍ 優秀作品有機會發表在 The Journal 線上期刊上!
🎉 免費講座資訊
📅 日期:12月1日(週日)
⏰ 美東下午6點 / 美中下午5點 / 美西下午3點
⏳ 時長:45分鐘(線上Zoom)
📌 報名方式
掃描上面海報上的二維碼報名參加小課堂。
🌟瞭解更多課程詳情,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微信群,與我們互動交流,還可獲得Winter Journal 集訓營的專屬報名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