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哈佛商業評論:DeepSeek熱潮下,普通人如何應對沖擊?

2025年開年,大語言模型DeepSeek引發了新一輪AI狂潮。從出行安排,到食譜推薦,再到搬家看風水,它表現出來的超強能力讓人震驚。
然而,從春節假期返回崗位後,職場人問出的問題就從“分析這個八字”變成了“幫我列一個提綱”“幫我寫一個方案”。不出1分鐘,邏輯嚴密、格式工整的結果就一字排開呈現了出來,甚至能做到文采斐然。飯碗被挑戰的震撼,比被DeepSeek算出命數的驚訝更甚。
《年會不能停》劇照
AI越是智慧,打工人心裡疑慮的聲音就越大:我這個崗位,3個月後還在嗎?
殊不知,坐在辦公室的老闆,此刻也在琢磨:當所有公司都在加速使用AI,自己公司的方向和優勢又將在哪裡?
勝者即是正義》劇照
在整個社會都在擔心AI衝擊的時候,《哈佛商業評論》卻平靜地指出:DeepSeek的崛起,其實並不意外。
“這正是經典的顛覆理論在發揮作用。這與幾十年前美國小型鋼廠顛覆綜合鋼廠的情況如出一轍。”
根據顛覆理論,一種在初始階段劣於現有技術的技術,針對特定的低端任務進行定製,最終將對專注於高階客戶並提供更高利潤的高階生產商構成威脅。慢慢地、穩步地、顛覆者提升其產品的質量,而現有企業則在市場細分領域一個接一個地向顛覆者讓出市場份額。
換言之,早在Chat GPT席捲全球的時候,有商業洞見的人早就預料到,DeepSeek這樣的“後浪”,已經蓄勢待發。
《重啟人生》劇照
預測AI的風靡並不難,真正難的是看到狂潮下的必然趨勢和新鮮力量這件事,《哈佛商業評論》持續做了100多年
“顛覆理論”的第一次提出,也是在這本被譽為“管理聖經”的雜誌上——到2025年,距離首發文章介紹該理論,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

來自哈佛商學院的前瞻視角,讓《哈佛商業評論》早在2023年,就已經做了一整期內容《生成式AI部署指南》,告訴所有人生成式AI將如何改變知識工作,以及——不要等待。
“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一個會用AI的人。”
“生成式AI特別可以在3個主要方面發揮作用:透過自動化一些結構化任務來減輕認知負荷,提高你對非結構化任務的認知能力,以及改善工作中的學習過程。”
“麥肯錫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近1700名高管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重新掌握技能的員工多於被解僱的員工。”

而對於公司層面受到的衝擊,最新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在”精選方案”欄目中,提供了《大戰略與小戰略》這樣高瞻遠矚的視角。
“在高度動盪的時代,塑造企業韌性是當務之急。”
你的公司是刺蝟還是狐狸?刺蝟“堅持以一致的原則應對多變的環境”,狐狸則“以靈活的行動應對多變的環境”。
“擁有高韌性戰略管理系統的企業既能夠‘堅守大戰略的一致性’,又能夠‘保持小戰略的靈活性’,它們在‘變與不變’的戰略悖論中找到了動態平衡。”
同樣,一件事情堅持做幾十年的《三聯生活週刊》,也在密切關注人工智慧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2023年第14期《Chat GPT改變世界》將目光投向被挑戰的工作:
大型語言模型到來,“打工人”怎麼辦?
20種可能很快被AI改變的職業,是什麼?
人工智慧還可以從人類大腦學到什麼?

……

2025年第7期《教育之變:AI進入課堂》聚焦AI挑戰下的學校、教師、學生:
“在未來,用AI去學習、用AI去解決問題,可能會成為我們必需的能力。”
“餘星總結出,孩子們對AI的認識大多會經歷三個階段:從超級信任到祛魅,再到共同學習。”

《三聯生活週刊》的主編李鴻谷在書中寫下,“跟財富、知識與權力一樣,資訊掌握的多少,是有等級的。所以,有效率的職業方式就是,迅速地判斷誰是核心資訊源,同時找到機會去接觸並最終開掘它。
這是在說新聞的方法論,又何嘗不是生活裡看清事態的方法論自從以Chat 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出現,到如今DeepSeek引發的狂潮,我們面對的世界運轉速度越來越快,資訊越來越繁雜,情況也愈發複雜。
不要怕,找到可靠的核心資訊源,抓住它,向前走。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三聯生活週刊》和《哈佛商業評論》攜手發起聯合徵訂,共同為你提供經過專業判斷的內容,與你一起撥開迷霧,先別人一步,看清未來的走向。
如果你想以閱讀開啟更高維的思考,更全面的視野,更有深度的內容,想要在當下有所突破、成為“清醒的少數派”的你,一定要來。
三聯數字刊年卡×《哈佛商業評論》年卡
買一得二
以後瞭解商業和新聞就在這裡了
▼點選瞭解詳情
《三聯生活週刊》,時代浪潮下真相的“自留地”;
《哈佛商業評論》,來自哈佛商學院的“商業聖經”;
攜手構築你的精神護城河。
如果你是商業人士,能夠從中得到最前沿的商業資訊與分析;
如果你是管理人員,能夠獲得經歷過驗證的管理學研究成果;
如果你是同樣在生活裡沉浮的普通人,則能夠獲得更高維的俯瞰視角,進階理解自己的工作與機遇。
▼點選下圖,立即訂閱

《哈佛商業評論》
好在哪兒?
來自哈佛商學院的
“商業聖經”
20世紀初,工業化程序突飛猛進,大企業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通用電氣、標準石油、通用汽車、杜邦公司、花旗銀行……一個個日後人們耳熟能詳的公司嶄露頭角,對全球經濟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可同時,人們發現:前所未有的商業環境,對企業和領導者形成了嚴峻的考驗:如何管理日益壯大的公司?如何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盈利?
圖源:哈佛商學院官網
於是,1908年哈佛商學院成立。這個培養出無數商界人士、管理者的學府,被人們稱為商界的“西點軍校”。美國第43任總統布什,彭博社創始人、前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Facebook 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都是哈佛商學院的學生。
創刊於1922年的《哈佛商業評論》,正流淌著來自哈佛商學院的血統。它不僅有哈佛商學院教師和校友的研究和專業知識,還刊載來自全球商業思想家的文章。強大的商界實踐+深厚的學術底蘊,使得《哈佛商業評論》稱為世界範圍內公認的“管理聖經”。
連續多年入選《金融時報》“50大商業期刊”的《哈佛商業評論》,被《經濟學人》盛讚“幾乎以一己之力承載了管理學爭論的全部議題”,《紐約時報》也絲毫不吝讚美之詞,“《哈佛商業評論》的讀者是世界範圍內公司發展的原動力”。
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都是這本雜誌的忠實讀者,2019年在一檔播客節目上,奧巴馬甚至直言,“我認為我做過的最好的決定,就是在我27歲的時候訂閱了《哈佛商業評論》”。
敢於定義“什麼是正確的事”
認真傳授“如何正確地做事”
只有深入讀過,才知道為什麼《哈佛商業評論》廣泛受到政商界人士的熱愛。
脫胎於哈佛商學院,《哈佛商業評論》延續了經典的“案例分析”基因,追蹤一個有價值企業的“前世今生”,抽絲剝繭把創始初期、中途面臨的挑戰、戰略轉型分析透徹,儘可能地為讀者提供參考價值。
能讀到老牌巨頭在新時代面臨的巨大挑戰:
2024年第4期,霍尼韋爾CEO 分享了一個老牌工業領域的公司如何從2016年開始重新佈局數字化,克服來自內部的阻力,挺過新冠疫情、通貨膨脹、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危機。
能讀到中小企業破解成長困境之道:
中小企業如何開拓市場?靠著大企業獲得訂單的時候,如何解決被“鎖定”、創新堪憂的問題?盈利水平難以提升怎麼辦……《哈佛商業評論》近年來在浙蘇粵皖贛等地實地走訪調研數百家中小企業,僅2022至2023年間就對1075家中小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從“點”“線”“面”不同層面點出中小企業的破局之路。
能讀到優秀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養:
高壓之下,人們對領導者提供的情感支援有更高的期待,那麼管理者要如何戴好“同理心頭盔”?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參考框架?這些都能在雜誌中讀到。
如果僅僅把《哈佛商業評論》當成“老闆們”的必讀書,那就太低估它了。普通打工者閱讀它,簡直像開了掛——畢竟,這些經驗都是由那些平時接觸不到的人分享出來的,用它來在辦公室升級打怪,簡直是“降維打擊”。
就說判斷一個組織是否適合自己的方法吧,《辦公室的“土壤與空氣”》提到了兩個很簡單的方法:如果讓你用一個人來形容這家公司,ta 會是什麼樣的?你喜歡 ta 嗎?另一個就是,看看身邊獲得升職加薪的都是那些人,你喜歡他們嗎?和他們是一類人嗎?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那麼恭喜你,可以換一個環境了。
太挑剔的老闆,怎麼治?工作為什麼這麼難?如何識別那些“職場操縱者”,直面同伴壓力……老闆和同事又怎麼會想到,你的“向上管理”方法來自世界頂尖的哈佛教授呢?
既有國際視野
又懂本土需求
進入中國的《哈佛商業評論》,不僅僅是英文版的簡單翻譯。
每一期的中文版與英文版同步出版,其中60%以上的內容都來自英文原版,保證了地道的商業與管理前沿理論供給。同時,30%以上的內容來自中國案例,甚至從中國市場的需求反推,產出權威的本土案例解析。
開通《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APP 數字會員後,更是能享受不少專屬權益:
無限量讀雜誌
每月一期《哈佛商業評論》,APP 數字會員可第一時間解鎖。連增刊也能免費讀!未來1年13期新刊,加上140+期所有中文版期刊,開通年卡後均可解鎖!
內容包括公司戰略、科技前沿、商業熱點、大師論道,以及領導力、自管理、職場進階、財富增值等,幫你獲取多元知識,突破資訊繭房,助你以管理學的方法和思維看透問題本質,獲得更高效的成長。
內容頻道直通車
手持年卡的使用者,實際擁有的權益遠超“雜誌”本身。哈佛商業評論在 APP 內重磅打造了海量、優質的內容頻道——從雜誌、影片、音訊、直播、專題,到雙語精選、管理辭典、熱榜、領導力、自管理、訪談、讀書會、時訊,致力於以全球視角觀察中國商業世界,用管理的智慧和力量推動行業。
私人專屬「商學院」
從認知人工智慧、創業管理手冊到職場女性力量、職場通關手冊……最新專題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於首頁,一觸即達專題頁面,暢享深度閱讀和視聽。更有注意力商業周、幸福研究所、人才經濟論壇等歷年重磅專題和會議活動整合,與國內外行業管理者即時交流,以全球視角觀察中國商業世界。
▼點選下圖,立即搶購
說完了《哈佛商業評論》,我們一起來看看,三聯數字刊,為什麼值得訂閱?
三聯生活週刊
時代浪潮下真相的“自留地”
1995年復刊的《三聯生活週刊》,迄今已有30年的歷史。
作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文化類週刊,《三聯生活週刊》以“一本雜誌和它倡導的生活”為期許,致力於為讀者提供有深度的新聞報道、有嚼頭的文化食糧、有厚度的認知升維。
Flipboard紅板報品質之選「讀者最愛 」給三聯的Top 10入圍榜單理由寫道,“不在新鮮獵奇中弄潮,而在文化沉澱中釀酒,以敏銳姿態號時代脈搏。”
流量時代的少數派
作家蘇童說:看完《三聯生活週刊》,有一種腦後大補的感覺。
對於社會重大事件,它給你一種「站得更高」看問題的維度。
那些看似橫空出世的時代大問題,它為你梳理其前世今生,解讀其如何一路走來,透析現象下的本質。
年齡危機、育兒問題、婚姻經營、資產配置問題……這些當代人真實的內外困境,三聯都會鄭重地當作一個研究議題去深挖,以幾萬字的篇幅,幫助讀者全面而理性地找到答案。
當然,在這些深度話題之外,“生活圓桌”“個人問題”欄目還為你提供了一個觀察他人生活的通道。

【三聯數字刊】的“Talk三聯”獨家播客,也是充實零碎時間的優質選擇。

一年52期,可聽、可讀,全家人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眾聲喧譁下
不改的初心
有人好奇,三聯為什麼能讓讀者多年追隨、每期必收?這,當然要歸功於這本讀物背後,珍貴的記者團隊。

支堅持“事實至上”的記者隊伍,是產出過硬內容的保證。



《三聯生活週刊》1200期封面
非新聞從業者可能無法體會,人們安坐家中讀到、聽到的每一個字,每一張照片,每一段音訊影片,背後凝結著多少難以想象的責任、汗水和風險。
唯有新聞背後的不懈努力,才能擁有真相迸發的千鈞之力。三聯一直確信,忠實的記錄必將與歷史的程序同步,亦完全經受得起時間檢視,在幾十年後,仍值得被一遍遍閱讀。
權益升級,加量不加價
三聯數字刊,《三聯生活週刊》30年典藏內容一手可握,支援關鍵詞查閱。還能免費讀《讀書》《愛樂》雜誌;
通勤、等車時可看,健身、開車、做家務時可聽。將全家人的碎片時間都聚沙成金!

每週新刊


第一時間解鎖 暢聽暢讀

為了能讓大家更暢快地閱讀,三聯數字刊會員專享的“AI小章”智慧服務已經上線。
你可以利用它,進行智慧檢索
還有精選問答,為你提供思路的線索;
也可以利用文章速讀功能,快速導讀數字刊上千字的文章。全文概要、文章提綱、問題回顧,都在這裡了。

在《三聯生活週刊》即將邁入30週年的里程碑時刻,中讀還為你加碼重磅福利——
購買數字刊年卡:在原有權益基礎上,新增4大主題,6大權益,加贈權益突破2552元:
1.《「拆」新聞:給大家的全年資訊內參》重磅上線,每週聚焦1個熱點現象,帶你一眼看穿熱點;
2.《聽外刊》全新策劃:全年52期解讀當週最新、最熱話題,在去中心化時代跳出中文語境,建構全球視角;
3.新增專享權益《老九論財經》:瞭解最新商業動態,做你的投資消費指南;
4.《少年新知》2020年-2025年6年內容全線解鎖,提供孩子也能享用的人文思想啟蒙。
▼會員權益一覽▼
常聽讀者說,從我們往期的刊物中發掘到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內容,受益無窮。沒錯,雖然資訊有時效,但不代表往期的內容沒有價值。
往期的刊物,告訴你“太陽之下無新事”;過去的事件,令我們明白,不過時的是人性不變;過去的資料,輔助你我做對未來的決策;前人失當,讓後人謹慎,前人的經驗,讓後人更快成長。
首度聯合
買一得二的快樂,就在這裡了
三聯數字刊會員,388元/年;《哈佛商業評論》會員,328元/年。若是分別訂閱兩家年會員,要近千元了。現在下單,只要398元!
三聯和《哈佛商業評論》未來一年60+新刊,加上歷年來1300+本雜誌典藏精華,以及兩家海量增值資訊,總價值接近60000元的好內容,全部到手。每天1元,從此只看好東西實在超值。
▼點選下圖,立即擁有
你也可以將三聯數字刊自己留用,《哈佛商業評論》送給家屬,一份價錢,兩種用途,全家受益
下單後,你將獲得:
①三聯數字刊 會員年卡388元
②《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APP 會員年卡 328元
(總價值716元)
平均每月只需33元
約等於喝一杯精品咖啡的開支

▼點選下圖,立即搶購
作者:晨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