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7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塔拉哈西校區發生嚴重槍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1人傷勢危重。
萊昂縣警長沃爾特·A·麥克尼爾確認,犯罪嫌疑人系該校20歲學生菲尼克斯·伊克納(Phoenix Ikner),其母為萊昂縣資深副警長。
此次事件因涉事者特殊身份及執法人員配槍管理漏洞,再次引發美國社會對校園安全與槍支管控的深度討論。

當地時間11時50分許,伊克納攜帶三支槍械(包括其母的警用格洛克17手槍、雷明頓870霰彈槍及AR-15突擊步槍)進入學生會大樓附近區域,對人群實施無差別射擊。
目擊者描述,槍手先以步槍進行掃射,隨後使用手槍近距離攻擊受害者。
校園安保系統在3分鐘內啟動"就地避難"警報,校警與塔拉哈西警方協同行動,12分鐘內將嫌疑人制服。

校方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關閉校園,取消17日至18日所有教學活動及體育賽事,並啟動心理干預機制。聯邦調查局(FBI)與佛羅里達州執法部門聯合成立專案組,對嫌疑人通訊記錄、社交媒體及人際關係展開全面調查。

伊克納的執法家庭背景引發公眾關注。
其母琳達·伊克納(Linda Ikner)在萊昂縣警局任職18年,嫌疑人曾參與警局青少年培訓計劃及警校夏令營。
調查顯示,涉案槍支中,格洛克17手槍為其母透過合法程式購買的退役警用武器,其餘兩支槍械繫嫌疑人透過私人交易購得。

值得注意的是,萊昂縣警局武器管理制度存在明顯漏洞。根據美國《執法人員配槍管理條例》,退役警用槍支應進行永久性標記並限制流通,但涉事槍支未按規定處理。
FBI在新聞釋出會上指出,"執法人員家庭武器監管缺失,已成為公共安全重大隱患"。

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其"駭人聽聞",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承諾徹查真相。

2018年帕克蘭高中槍擊案受害者家屬弗雷德·古滕貝格在社交媒體發聲:"這是美國校園安全體系的系統性失敗。"
部分學生髮起聯署,要求加強校園安檢並修訂《聯邦槍支管理法》。
資料顯示,2025年全美已發生81起造成至少4人傷亡的群體性槍擊事件,佛羅里達州以5起位列第三。
控槍議題再次撕裂政治共識:民主黨議員提出重啟《攻擊性武器禁令》,共和黨則援引憲法第二修正案反對任何限制。
法律專家指出,赫勒案(2008)確立的個人持槍權解釋,使控槍立法面臨司法障礙。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安全漏洞具有典型性。
該校雖配備金屬探測器,但未對車輛進行檢查,嫌疑人透過改裝悍馬車後備箱藏匿武器。
對比中國《槍支管理法》嚴格的配槍審批與保管制度,美國校園安防體系在武器溯源、人員篩查等環節存在顯著缺陷。

教育界人士建議,應建立全國性校園安全資料庫,整合心理健康評估、武器流通記錄及暴力預警資訊。
塔拉哈西市議員提出試點"校園安全官"制度,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教職人員攜帶非致命武器執勤。然而,此類方案在當前政治環境下推進阻力巨大。

此次事件引發國際媒體廣泛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美國人均槍支保有量達1.2把,遠超其他國家,而涉槍死亡人數是同級別發達國家的26倍。
在塔拉哈西紀念醫院外,遇難者家屬與控槍支持者舉行燭光守夜活動。
一名學生在現場標語上寫道:"我們的教科書不應與子彈共存。"
這場悲劇再次警示:當執法者的血脈與槍支暴力交織,當校園成為子彈的靶場,美國社會必須直面制度性缺陷,否則類似的血色輪迴將永難終結。
(本文基於佛羅里達州執法部門通報、FBI調查進展及權威媒體報道,案件仍在審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