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不談形而上的東西了,還是回到每週一次的投資總結吧。截止到2025年1月17日週五收盤,老鄧今年累計虧損17.47%,比上週挽回虧損三個點。

銀行股這周的走勢弱於大盤,尤其是北交所漲勢兇猛。今年以來,上證跌3.28%,深成跌2.43%,創業跌3.47%,科創50跌3.47%,北證50漲8.20%。
說幾個熱點訊息。
1、2025年中國GDP資料已經出來,GDP為134.91萬億元,GDP增速為5%。

但是《華爾街日報》利用我國的官方資料,測算結果是2.8%。外國人說,如果GDP增速真的5%,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產生過剩。而且,既然有5%的增長,又何必那麼注水刺激經濟?
而且,去年稅收下降3.9%,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下降4.7%,全國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2.1%,個稅同比下降2.7%,怎麼匹配GDP增速?
你信誰的?
我肯定信統計局啊,因為我國修改了GDP統計方式,估計今年也能完成5%的增長目標

。
2、去年我國新出生人口954萬人,死亡1093萬人,減少139萬。
而2023年出生902萬,2022年出生956萬,2021年出生1062萬。
在基數已經大了一倍多的前提下,這種堪比1960年代初的出生人數……
我只能啥也不說了。
3、事業單位確實漲工資了。據我所知,每人每月增加500到900元之間。具體地說,基本薪酬比過去提高5%到15%。
基本上是年底年初漲,但補發去年7月份以來的幾個月,因此可以說從去年7月份開始上漲。
對此,老鄧非常希望下一步能普惠到所有就業者,包括民企、外企、個體從業者、農民,都能普惠到。
但是如何普惠到這些體制外的廣大人員呢?
除了全民發錢,我實在想不出其他辦法。
但事情又很明顯,不可能全民發錢的。
所以怎麼辦?
我也不知道哎。
我只知道,以後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將繼續擴大。而增內需看來只能主要靠體制內的人了。
4、萬科總裁祝九勝1月15日據說被“帶走”,但他第二天又更新朋友圈,顯得自己“沒事”。

那麼,祝總到底“有事沒事”呢?
老鄧覺得,如果他真的沒事,應該憤怒地發表宣告譴責造謠者,甚至施展法律手段,因為這對他以及萬科的負面影響太大了。
據說鬱亮和祝九勝有內鬥,從2021年就開始了。具體怎樣老鄧也不知道,總之一盆醬子,而祝總的“被帶走又沒被帶走”,可能是管理層擔心對萬科和房地產的影響太大吧。反正老鄧覺得祝總不應該僅僅是發個朋友圈文字,至少應該展示一段帶時間的影片出來。
2024年12月,70個城市的房地產雖然總體還沒回暖,但北上廣深等幾個大城市的環比價格已經上升,深圳更是連續三個月上升。另外,所有城市的環比價格的跌幅基本都在1%以內,跌幅進一步收窄。聯想到體制內已經漲了幾百塊工資,今年的房地產應該不會再跌了吧,至少一二線城市肯定是這樣。
以蘇州為例,今年將進入一手房荒時代,因為新房供應量不足,滿足不了每個月的銷售需要。這肯定有助於二手房上漲吧?
回到祝九勝。我現在總覺得這是個苦肉計,就是利用萬科搞一個大利空,中短期來個大跌。大家看看股票,看看地產ETF, 已經快回到9月24日啟動前了,萬科等股票基本上回到了前期底部。這跌得還不慘?我對鬱亮之流一直沒什麼好印象,他們要玩苦肉計我覺得幹得出來。
不過我卻不打算參與地產股,尤其是萬科A。我現在玩的是保守中的激進:滿倉滿槓桿銀行股。對我來說,現在買地產股市是激進的做法,我還不敢參與,因為地產回暖絕不代表地產股回暖。像萬科這種,長期前景非常暗淡。
本來我一直對鬱亮印象不好,但也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實錘。現在我對祝九勝的印象更差。不信,大家看看他的照片:

身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博士、建設銀行深圳市前副行長,祝九勝2012年加入萬科成為高階副總裁,2014年成為萬科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萬科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的董事長。2018年成為萬科總裁、執行長,2023年又成為董事,直至今天。
這履歷,我總感覺怪怪的。他的履歷和相貌,讓我想到了唐朝宰相盧杞。
不多說了,再說就越界了

。
5、2024年12月,M1、M2增速雙雙回升。其中,M2同比增長7.3%,增速較上月末加快0.2個百分點,M1同比下降1.4%,降幅較上月末收窄2.3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
M1的降速正在收窄,考慮到國家正在奮力向社會注入資金,因此可以預計M1的增速會快速轉正
,上不封頂。這對股市、樓市都是好訊息。但具體怎樣發展,還得看今年一月和二月份怎麼樣。
因為川普1月20日就要上臺了,以後國際局勢尤其是東方大國會怎麼樣?我明天開始寫幾篇文章,敬請期待!
我,準備先從蔣介石開始。大家知道他為什麼在大陸慘敗嗎?
我的分析可能和很多人的不一樣。
老鄧文章,幾天一篇。天南海北,侃侃而談。設為星標,置頂方便。交流想法,參與留言。好文分享,一鍵三連。
關注本號,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