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申請季落下帷幕,周圍的小夥伴不是在選offer就是在commit的路上。然而錢,這個申請時從沒考慮過的因素,在錄取之後成為了很多家庭衡量學校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啊,每年因為錢放棄大藤去全獎州立學校的例子還少嗎?家長們都說,實力在江山在,但是如果是學霸君因為這種原因被迫放棄大藤,估計傷痛要用一生來治癒!今年,美本學費緊跟著匯率的步伐,又又又漲了!薅國際生的羊毛還得看他們資本家!
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
微訊號:Panopath_liuxue


那還有哪些前三十的大學在漲學費呢?
別急,先讓我們一起看看23-24學年的top30大學學費情況如何吧~(請注意圖中標明的費用是學校官網給出的參考,也就是最低支出!)

今年,也就是對於咱們class
of 2028的小夥伴來說,多所大學的學費又持續攀升。其中大家最關心的top10和藤校也在其中。
of 2028的小夥伴來說,多所大學的學費又持續攀升。其中大家最關心的top10和藤校也在其中。
普林斯頓大學本科學費上漲至62,400美元,漲幅約4.5%(要知道,在23-24學年,學費就比上年增長了4%),每年就讀總成本漲至86,700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緊隨其後,本科學費從59,750美元漲至61,990美元,漲幅達到3.75%,食宿費也漲至20,280美元;令人暖心的是,MIT宣稱平均拿到助學金的學生將獲得平均價值為$63,146的助學金,但是令人寒心的是,能拿到這筆錢的國際學生少之又少。

位於紐黑文的耶魯大學一向是貴族學校,本就高昂的學費上漲至67,250美元,食宿費也跟著漲至19,900美元。

斯坦福大學被許多學生讚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同樣學費也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
今年本科學費上漲至65,127美元,每年就讀總成本突破9.2萬美元;同樣,斯坦福對於美國同學非常慷慨,凡家庭收入低於15w刀可以免學費,低於10w刀則住宿費等一眾雜項費用也都免除。
加州理工學院本科學費漲至63,402美元,漲幅達4.14%,就讀總成本破了9萬美元大關。加州的學校和生活成本都是高高的:(
布朗大學本科學費也迎來自2019年以來的最大漲幅,猛漲4.75%至68,612美元,每年就讀總成本高達91,676美元。

只能說,我作為一名準美本學生,看到這些資料心拔涼拔涼的。
家長看到後沉默良久,吐出一句:你還是去哈佛吧。哈佛的學費($56,550)相比來說還算是低廉,但是媽媽,這是我不想嗎?是人家又便宜又好的學校根本不要我!
除了這些頂尖學校之外,其他學校也紛紛漲價。
杜克大學最新學費66,325美元,漲幅4.9%;
聖母大學最新學雜費65,025美元,漲幅3.7%;
喬治城大學最新學費67,824美元,漲幅4.5%;
卡耐基梅隆大學最新學費64,596美元,漲幅3.8%。

但是這些和最昂貴最燒錢的南加大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今年,南加大僅學費就高達69,904美元,一年總花費高達95,225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南加大的學費漲幅就達到了5%,這個漲幅倒是相當穩定啊!甚至南加大的Annenberg
Media文章裡都說,22年起幾乎每年漲5%。
Media文章裡都說,22年起幾乎每年漲5%。

再漲下去,過兩年南加大就即將成為第一個突破10萬美元大關的Top50學校了!
講完了私校,讓我們再來看看所謂更加物美價廉的公立學校戰況如何。
省流:不容樂觀。
加州大學很早就開始部署漲學費計劃了,就是為了應對經濟局勢帶來的inflation。

2024-25學年,加州大學全系統學雜費由13,752美元上漲至14,436美元,州外及國際生補充學費由31,026美元上漲至34,200美元。
就已經更新學費的UCB/UCLA/UCSD/UCD來看,州內學生一年學費在4w刀以上,州外生和國際生在7w刀以上,其中UCB是最昂貴的,總費用堪比東部私校。
當然,UC分校與分校之間仍然存在差異,需要根據每個學校的政策相應調整。
玻璃渣裡找點糖,仍然有幾所良心學校沒有漲價(或大幅漲價),比如佛羅里達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沒漲學費但食宿費上漲)、普渡大學(連續13年學費不變,被稱為Frozen
Tuition)。看來普渡大學真是有一顆普度眾生的心啊!
Tuition)。看來普渡大學真是有一顆普度眾生的心啊!

接下來,讓我們走近科學,走進學費上漲背後的故事。
早在2020年,Forbes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講為什麼過去20年學費漲得這麼快。其中一些原因在今天看來仍然受用。
教育成本上漲肯定是最大的漲學費的原因。行政部門臃腫、校園設施過度建設等涉及辦學成本上升的情況在每個大學都時有出現,但是為什麼人們總是願意縱容這些行為呢?
經濟學家貝絲·阿克斯(Beth
Akers)給出了以下四個原因:
Akers)給出了以下四個原因:
學生高估了學位的回報
大學的真實價格不透明
在每個區域市場的大學太少
新大學或者教育機構的進入存在很大的障礙

在學霸君看來,最貼閤中國留學生的原因應該是第一種。
如今中國留學生群體主要是中產階級的孩子,他們的家庭將美國大學學位視為進入上層社會、實現階級月前的“包票”。
上大學的決定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成本效益的計算。如果大學的經濟回報足夠高,那麼理論上學生應該願意支付高額學費,因為從長遠來看他們仍然佔優。
然而事實上,只有某些學位值得支付高價。人們普遍認為每個學位都是有價值的——也就是一張“金票”——這會提高學生支付大學費用的意願,從而抬高大學學費。
而從大學方面講,他們也確實有一定的苦衷。大學的本質並不是公益組織而是要賺錢的公司,成本上升如果學費不上升將無法運營。雖然教育成本不斷上升,但各級政府在投入高等教育公共資金方面,卻遲遲未能跟上這一趨勢,政府對公立大學的財政支援呈現下降態勢,各州財政緊張,不得不收緊開支。
這迫使一些大學將經濟壓力轉嫁給學生,而美國學生究竟還是“親兒子”,我們這些國際生就成為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公立大學至少還有政府給的補貼(蒼蠅腿也是肉啊),私立大學全靠自己,轉嫁給學生(消費者)的壓力就更不用說了。
再複習一遍:
校內打工可以做tutor/TA/GA/RA
申請獎學金
畢業季約拍
機場接送/lab志願者,
校外則可以各種持證教學,有小夥伴就表示靠著教滑雪把自己旺季去滑雪的錢賺了回來!

那麼如果還沒申請的小夥伴也可以考慮申請特定大學的一些獎學金/助學金專案,這些獎學金往往數額比較大,可以幫助cover一部分的費用。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專案。
NYU Promise
NYU
Promise是今年新鮮出爐的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10w刀的學生(劃重點:也包括國際學生)提供相關證明後,如果被錄取將會基於情況給獎學金。
Promise是今年新鮮出爐的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10w刀的學生(劃重點:也包括國際學生)提供相關證明後,如果被錄取將會基於情況給獎學金。
Panoprofile之前也寫過一位今年獲得了合人民幣160w助學金的嘉賓Eva。NYU
Promise雖然看起來對於中國學生難上加難,但是Eva的案例告訴我們,只要對學校足夠committed並且自身能力過硬,學校還是願意慷慨解囊的!
Promise雖然看起來對於中國學生難上加難,但是Eva的案例告訴我們,只要對學校足夠committed並且自身能力過硬,學校還是願意慷慨解囊的!

02
聖母大學該獎學金每年會在大中華地區挑選出20位左右發放,沒有特殊申請程式,即正常REA和RD申請都會被考慮也均有機會獲得。申請人必須是中國內地、香港、澳門或臺灣的公民或居民。最終獲獎者須具有傑出學術表現,以改善社會為己任,具備全球領袖的潛質。
大中華獎學金專案中現有註冊學生36人。所有大中華學者都會得到暑期富集獎學金,並被邀請參加一次野外生存拓展訓練,享有學校為大中華學者和其他獎學金獲得者特別打造的各種成長機會和社群建設活動。

03
Freeman亞洲獎學金計劃每年為來自以下國家的最多11名優秀學生提供為期四年的學士學位學習課程的全額獎學金: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該專案競爭非常激烈,決賽入圍者可能會被要求參加由弗Freeman亞洲學者計劃校友進行的線上面試。
需要注意的是,Freeman獎學金並不是merit-based,而是need-based,也就是說只有申請基於需求的經濟援助並已證明有需求的學生才會被考慮。

這是一個比較小眾低調的獎學金專案,很多在校生都不太瞭解。CMC每年會為一名處於需要(need-based)的中國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獎學金原名為Teng
Yue Scholarship,是2015年一位校友設立的。該獎學金只能在早申請階段申請,所以心水CMC的朋友要抓緊啦!
Yue Scholarship,是2015年一位校友設立的。該獎學金只能在早申請階段申請,所以心水CMC的朋友要抓緊啦!
瑪卡萊斯特學院是少數非常富裕且願意給國際生提供merit-based獎學金的學校。據小編申請瑪卡的同學說,這個學校簡直壕無人性,不僅免了申請費,有時候你提交了申請就會給你一筆錢!(沒申請瑪卡的小編落淚了)
瑪卡的獎學金也是不需要額外申請的,所有申請者都會被自動評估。從今年申請季看,有同學收到了價值6w-9.2w刀不等的獎學金,體現出瑪卡真是對學生非常好!

以上的專案都是各位準留學生們可以考慮的。當然,如果屬於頂尖大佬,也可以考慮申請哈佛、MIT、布朗、達特茅斯、Amherst等一眾對於助學金需求need-blind的學校。
祝大家永遠不用愁學費,早日脫離苦海!

本文系授權釋出,By 鷗醬,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微訊號:Panopath_liuxue。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