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最新演講:經濟新敘事邏輯

作者:劉元春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來源:新浪財經,發言實錄(未經本人確認)
全文1741字,預計閱讀需2分鐘。
2月27日,國聯民生證券在無錫舉辦以“融匯江湖,潮湧向新”為主題的專案合作大會。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民生證券的合併成功掛牌,標誌著新一輪浪潮的到來。這個話題很應景,首先飽含了一種祝福,同時也暗含了我作為研究者的一種觀察。這個觀察就是,我們最近悄悄地掀起了中國新一輪併購的浪潮。
剛才有一位董事長談到,前幾年無論是從IPO還是從其他方面,我們都進入了一個新的低點,特別是2023年。但從924新政之後,這種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24年我們上市公司的併購有131起,同比增長20%。而這131起中,有60件是在924之後出現的。今年2025年,透過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公告的併購單數是643單,同比增長5倍多。大家想一想,這裡面是不是暗含著什麼東西?它是簡單的九二四政策推動下的一個政策併購浪潮,還是說是中國故事全面反轉,迎來新模式、新里程的一個標誌呢?在座的都是做資本市場的,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因為思考這個問題與我們目前中國資本再評估、重估中國經濟這個故事是同出一脈的。
我想提供幾個支撐性的觀點。首先,從上個世紀到現在,人類歷史一共經歷了6次大的併購浪潮,每一次併購浪潮的產生,都是在經濟觸底回升的關鍵期產生的。其中第二次浪潮是在1920年左右開始形成的,這次浪潮形成很重要的背景是美國造車,這和我們今天中國造新能源汽車有同樣的故事背景。大家知道,在1904年,全世界汽車生產的最大國是誰?是法國。但是到20年代的時候,汽車生產的大國被誰奪過來?被美國奪過來了。因此,美國在一戰前後大規模地上專案,大量的企業家像我們今天造新能源汽車一樣蜂擁而至。當然,美國造車最著名的就是福特。福特造車一生是很坎坷的,但它具有革命性的很重要的幾個舉措,一個是T形車流水線,還有一個是多缸汽車的出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出現了超級產能過剩,汽車技術日新月異,汽車專案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美國所有的廠商利潤大幅度下降,導致大量的汽車生產商只見數量,沒有利潤。
所以大家想一想,歷史雖然不會重演,但總是踩著相似的韻腳。因此,我們目前造車的邏輯與一百多年前美國造車的景象似乎有點相似。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經歷了一個超級併購時期。這個併購不是卡特爾似得(橫向)併購,而是垂直併購,是汽車行業全面併購,幾百家的汽車生產商,最後演化成美國4家汽車生產商。因此,我們會看到,在這種併購浪潮之中,往往標誌著一次技術革命、產業革命全面向估值、利潤革命轉換的一箇中間環節。所以,目前大家會看到,deepseek是中國敘事發生了全面逆轉。剛才幾位嘉賓談到的杭州六小龍,或者說深圳的過江六小龍,以及我們第六代戰機的出現,《哪吒2》打破我們影視銷售的歷史記錄,這些都是我們敘事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但是這個變化要想根本性地迎來一個持續性的新浪潮,它還缺少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什麼?這個環節就是我們講的超級併購期的到來。因為只有超級併購期的到來,才會使我們企業的盈利基礎能夠形成,才能使我們有效的市場結構能夠形成,也才能使我們微觀的盈利與宏觀的基礎創新、產業升級的故事完全合拍,也才能使我們在科創金融、在我們未來收益支撐當前資本運作的這種模式能夠真正地全面合拍,使整個資本市場具有全面的可持續性。
所以大家反過頭來看看,去年底到今年我們的併購現象,如果在今年能夠全面凸顯,如果我們在光伏、在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以及包括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所孵化的這樣的一些企業,能夠突破我們過去所看到的新型產能過剩的困局、低價格、非規範性競爭的這種困局,那麼我們中國敘事持續反轉就會具有微觀基礎。這是我們一定要判斷的。
因此,我們回過頭來看國聯證券的併購,它可能是這個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但這種浪花恰恰提醒我們,我們也許從過去悲觀的敘事中轉向一個全面高漲的蓄勢過程,從超級低估向超級超調的轉換過程中,我們實際上要捕捉到的新的事件,可能不是我們一般人想象的故事,而是從歷史事件中所吸收到的這種新併購浪潮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這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個小小的心得,謝謝大家。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