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這兩年,很多人都模糊感覺到,網購的女裝正在變得又貴又難穿。這不是錯覺,華師傅是一位從業逾20年的女裝製版師,在大服裝企業和小加工廠都工作過。他觀察到,電商直播興起後,在“低價預售”與“小單快返”的模式驅動下,商家極限壓縮研發成本與生產週期,女裝從面料到工藝,再到質檢,正在全方位地“偷工減料”,與此同時,在高退貨率的影響下,女裝價格並沒有真的降低,甚至反而變高了。(結合工作經驗,華師傅也整理了一份網購女裝的Tips,附在文末。)
以下根據華師傅的口述整理。
口述|華師傅
文|李小椿
這兩年,很多人都模糊感覺到,網購的女裝正在變得又貴又難穿。這不是錯覺,華師傅是一位從業逾20年的女裝製版師,在大服裝企業和小加工廠都工作過。他觀察到,電商直播興起後,在“低價預售”與“小單快返”的模式驅動下,商家極限壓縮研發成本與生產週期,女裝從面料到工藝,再到質檢,正在全方位地“偷工減料”,與此同時,在高退貨率的影響下,女裝價格並沒有真的降低,甚至反而變高了。(結合工作經驗,華師傅也整理了一份網購女裝的Tips,附在文末。)
以下根據華師傅的口述整理。
口述|華師傅
文|李小椿
女裝的做工和品質越來越差,這是行業裡很多老師傅的共識。不是某個環節的問題,是從面料到工藝,再到質檢,全方位的“偷工減料”。
工藝上的退步尤為明顯。以女裝襯衣袖口為例,如今清一色採用“拉條”工藝,沒有像男裝一樣做“寶劍衩”。我見過不止一家服裝品牌公司的老闆娘在會上直接點名,女裝不能做寶劍衩,因為出貨慢,單價高。一對“寶劍衩”工費兩三塊錢,“拉條”只需要簡單包個邊,成本可能就一毛錢,效率還翻倍。但“拉條”的襯衣配不了正式西裝,沒那個講究勁兒,網上看圖可能差別不大,拿到手質感就差多了。

寶劍衩

袖衩拉條
另一個重災區是襯衫門襟,就是縫釦子、釦眼那一條。正規做法是,門襟要單獨燙一層襯布,並且開釦眼的位置要用燙鬥燙一層襯布在上面,防止開釦眼時開爛面料,這樣做出來,釦眼才平整,釦子才穩固,整件襯衫才有筋骨。現在工廠大都省了燙襯這道工序。為啥?燙襯工序很麻煩,要麼需要用高溫機器一塊塊壓,效率低,用蒸汽燙的襯又容易洗後起泡脫落。結果就是,釦眼周圍皺成一團,門襟捏起來軟趴趴的,沒質感。
褲子口袋也容易偷工減料,特別是側插袋,以前講究“三點固定”——袋口、袋底和前中拉鍊位置都固定,這樣口袋穩當,裝東西不晃悠。現在很多簡化成只固定腰頭和側縫兩個點,袋底懸空。這樣口袋容易變形下垂,美觀度和實用性都打折。口袋面積也縮水,傳統的口袋要求,手掌插在裡面能完全張開,方便掏東西。

前代布, 又稱前擋布,或前門襟襯布,主要用於加強衣服的前部結構,防止變形或磨損。
以前我們品牌公司有嚴格要求:女裝口袋寬度一般16~17公分,長度26~27公分。但現在的工廠,口袋做得特別小,騎電動車時,都怕手機掉出來。還有像夾圈、斜插袋口、公主縫這些容易受力變形的地方,用縫紉機縫製前都要燙定型條加固,現在為了省工省時統統省略,衣服掛起來或者穿身上,版型根本撐不住,這裡扭那裡斜。

面料問題也很突出。現在在網上買牛仔褲,襠部位置穿一段時間就會鼓包,尤其女裝牛仔褲。根源是面料縮水率太大,牛仔布布料多是棉的,洗水後會收縮,但拉鍊不縮水,面料一縮,拉鍊就拱起來了。這個問題其實有解決辦法,傳統的做法是,製作前把面料送去洗水廠“預縮”,一般會把縮率降到3%左右。這樣做的好處是縮率小,裝拉鍊時預留的收縮餘量非常小.縫製難度小。但是現在,商家為了省“預縮”工序,直接把縮水率加在紙樣裡——比如,面料縮水率10%,成品褲子前中拉鍊長15cm,那麼在裝拉鍊時要硬塞進去多達(15cm*10%的縮率)1.5cm的布料,很難縫得均勻。成衣洗完水後拉鍊位置就會拱起來,形成難看的鼓包。
今年“棉麻”衣服賣得很火,但不少所謂的“棉麻”服裝,仔細看成分表,棉麻含量可能才百分之幾!商家鑽空子,報告上標“棉麻混紡”,宣傳頁卻寫“棉麻感”;標“含真絲”但不說含量。不同含量、克重和支數天差地別,成本能差一倍不止。
這裡減一點,那裡減一點,衣服的整體做工必然粗糙。以前我們公司研發新款,流程特別嚴謹:一個款最少改三版——第一版用普通黑白棉布打樣,試版型改細節;第二版上正確面料,團隊再審版修改;第三版才最終定稿。所以,假設最後投產150個款,背後要打450次版。淘汰的款一樣走過三版流程,裡外裡光打樣就浪費大幾百件。這樣磨出來的貨,版型精準、風格統一、面料做工全是優中選優。但代價就是,研發成本很高。現在則是研發能省就省,省下來的製版費和麵料費,用來請主播、配美工、場控和運營。
現在不少女生在網上買衣服,發現男裝質量普遍比女裝好。這是有歷史原因的,並不是現在才造成的。因為男裝款式相對固定,工藝相對簡單,用的料子也比較單一,面料支數和克重通常也比女裝高,特別是一些基礎款,穿個5-10年問題不大。
女裝就不一樣了,重點在款式、花色和麵料的變化上,什麼蕾絲花邊、稀奇古怪的新面料、特殊工藝都用得多,款式更新換代特別快。你花大價錢買件女裝,可能過兩年就不流行了,商家也考慮到這點,開發新品的時候,就會在質量和價格上讓渡一些。但以前不會像現在這樣如此之差。

《以愛為營》劇照
為什麼質量會變成今天這樣?根子在於整個行業生態徹底改變了,尤其是直播電商興起後形成的環環相扣的惡性鏈條。
2015年以前,我一直在二線品牌。那時服裝企業還堅持原創設計。設計師不會直接丟一張圖給你,而是畫一個想要的設計稿,跟製版師詳細溝通:“這個領子我想要做成這樣”,或者“這個袖口我想要那種感覺”。他們也會給你參考圖,但不是要求你完完全全照抄、做得一模一樣。
大概從2017、2018年開始,整個行業的風氣越來越快地變了。等短影片直播興起,這種變化尤其明顯,基本上整個網路、尤其是批發市場,全部都在抄版了。
直播的核心是低價走量,一件衣服,如果面料成本、輔料和加工費在80元,傳統服裝檔口的定價一般是3倍,實體品牌店定價在4-8倍,因為還要算上租金、水電、人工、物流等固定支出,不同環節還要有利潤。但直播間的定價可能只是硬成本的2倍,工廠的利潤所剩無幾,這還是在維持正常退貨率的情況下。但他們賭的是巨大的流量和銷量,舉個例子,即便一個款只掙20塊錢,但賣1萬件就能掙20萬,一個月要是能出10個爆款,就能掙200萬。所以,大家都在壓價格,找爆款。
為了快速抓住流量,大概從2021-2022年開始,大部分店鋪的銷售模式都變成了“直播預售+小單快返”, 就是每個新款,先做30件,如果很快賣光,就聯絡工廠補單,可能補個200件、500件放到倉庫裡。賣完再追加。這樣一來,這個款很可能就做成爆款了。反過來,如果某個款賣得很慢,就直接撤掉。

《與惡魔有約》劇照
因為是預售,出貨速度就很關鍵,一般要求5-7天甚至更快。有些平臺規定,預售期通常15天,超時要罰款,所以對商家來說,速度成了生死線。以前工廠大批次生產前,必須做一件產前樣給品牌方確認,大家簽字蓋章,作為大貨標準。現在為了趕預售期,這步直接跳過。以前品牌方都有跟單(負責從接單到出貨的全鏈路把控)或質檢員駐廠,盯著每道工序,發現問題當場要求返工。現在直播電商很多連查貨的人都沒有,或者等成品出來了隨便量量尺寸。
即便收到貨,發現衣服尺寸小了,可貨已經賣出去,不可能讓消費者取消訂單,這時候再讓工廠返工?根本來不及,時間卡死了。那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處理,做小的衣服就改碼——比如把大碼改成中碼,中碼改成小碼,小碼直接不要了。
品質沒有保證,顧客拿到東西就想退貨。平臺不管退貨多少,只看成交資料是否漂亮。很多店鋪為了吸引銷量,提高店鋪排名,就包運費險。服裝行業現在退貨率居高不下,有些公司的單品退貨率能達到90%。
雖然我主要製作生產女裝,但作為一名男裝消費者,我覺得男裝質量也在變差。去年,我老婆在網上給我買了一件T恤,300多元,按理說這個價位不算便宜,但東西拿到手,面料和做工都很差,我們要求退貨,客服說:“要不我們返您50塊錢,您就別退了。”但我是幹這行的,心裡清楚它到底值多少錢,最後還是堅決給退了。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直播預售能解決庫存積壓,沒想到退貨率這麼高,再加上前期為了推廣衣服,花了很多錢買流量,利潤空間反而進一步壓縮。結果就是,看起來服裝行業更繁榮,賣得更多了,但其實賺得更少了。
作為這個鏈條上的關鍵一環,我們製版師的日子也跟以前天差地別了。
外界習慣於將製版師稱為裁縫,但我們除了要將設計師的草圖,轉化為可工業化生產的標準紙樣,還要確保成衣的版型、舒適度與設計意圖高度一致。換言之,我們主要為衣服的“工藝”和“版型”負責,既確保衣服高效生產,又能達到理想效果。直播電商興起後,製版師的核心KPI變成了“量”,因為要找到爆款,就要不停地找款、試款。我之前去面試一家服裝企業,對方第一句話就問我,“你一天能打幾個版”,等面試結束又問了一遍。我感覺特別不舒服,好像效率已經高於一切。
以前製版師拿固定工資,現在廣州有些公司實行績效加底薪,比如月薪一萬二,拆成九千底薪加三千績效。績效考核的內容就是,一天要完成幾個版,還要保證頭版的一次透過率。什麼意思呢?好比寫文章,一般都要修改幾次,但是現在領導突然說你的稿子要在固定時間內一次透過才行,不允許修改,否則就算績效不合格。還得兼顧放碼、算料、改版這些雜活,完成不了就扣錢。完成任務後,多打一個版可以多賺50-100塊,有人下班回家幹到凌晨,得到公司表揚後,其他人不得不效仿,形成惡性內卷。

《外婆的新世界》劇照
更極端的是,有些企業引入了系統倒計時制度,任務單一下到系統,就開始倒計時,比如8小時內必須完成幾個版,下班時間也算在內,要是下午派個單,晚上必須得加班,否則算超時。
以前,番禺有不少千人規模的大型服裝企業,後來隨著地價、人工成本的上漲,大都搬離,目前只剩一個。大型服裝廠搬走後,廣州服裝行業更是失去了技術和管理的標杆,留下的中小廠為了生存,只能擁抱直播快返、低價傾銷的模式。
我是2000年在親戚的帶領下入行的。那時,製版師的培養,主要靠師傅帶徒弟,一般需學三年,第一年給師傅打雜,第二年學縫紉,第三年學裁剪手藝。現在講究效率,在裁縫培訓班學3-4個月就正式上崗。但這個行業又需要非常充足的經驗,舉個例子,有些公司的設計師可能就是在網上找了一張圖片,沒有標註任何資料,然後就要圖片效果一模一樣的產品,剛入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衣服要打多長,打多大,領子要做多少,最後製作出來的衣服,胸圍定小了,衣長搞短了,或者版型不好,就會牽扯到一系列問題。

《安娜》劇照
服裝行業裡還有個崗位叫車工,是製版師的下一個環節,負責按照工藝要求和紙樣(或樣衣),將裁好的衣片縫成成衣。這個工種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非常辛苦,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幹。目前服裝行業的車工,最小年齡的是80後,90後基本沒有,等80後退休,還是這個待遇和工作環境,國內的服裝企業基本再難招到一線工人。

要想在網購女裝的時候少踩坑,需要一些技巧。
1、根據預算和風格找到心儀的店鋪和款式後,仔細檢視模特的身材資料,包括胸圍、腰圍、臀圍、身高、肩寬等,是否與你接近。如果你買的是收腰款,那模特的腰圍尺寸就很關鍵;買褲子,腰圍和臀圍是重點。
這裡有個陷阱要注意,有些商家防抄襲,會故意標錯衣服尺寸。所以,找到身材跟你相似的主播或模特更有參考意義。像我體型偏厚,就固定買九牧王、七匹狼這些牌子,因為他們家模特身材跟我相當。
2、如果兩家店模特圖一模一樣,價格卻不同,那就看哪家上新時間更早。上新早的通常是原創,質量更有保障。
3、千萬別隻看模特拍的漂亮效果圖。有時候衣服都生產好了才發現版型有問題,比如腰圍做大了,商家就在模特背後用夾子把衣服夾緊。這時候,買家秀的真實反饋就變得特別重要——那些在豪華酒店、漂亮大樓外拍得特別好看的,可能是商家找的“水軍”。要看就挑那些在普通家裡、對著鏡子拍、沒任何修飾的真實照片。
4、看評價也要留神,如果清一色說好,反而要警惕;如果很多評價提到線頭沒剪乾淨、質感差這類具體問題,也要慎重考慮。但如果銷量大,只有一兩件被提到有質量問題,通常不用太擔心。
5、嘗試新店時,先買一件試試水。衣服到了別急著剪吊牌,先裡裡外外翻看一遍,檢查線頭有沒有剪乾淨、做工、面料質感如何。再上身試穿感受下,夏天衣服最好穿出去溜達一圈,如果覺得悶熱不透氣,那基本就是全化纖料子。
6、不建議跟著主播買衣服,現在主播分兩種,一種是大公司賬號主播,靠公司品牌和風格吸引客戶。一種是個人IP,這類主播基本都是找工廠代加工,質量沒有保障。有些主播聲稱賣的是大牌仿版,但展示的其實是大牌原版,跟消費者買到的不是一個東西。
總結起來,網購衣服還是要結合你喜歡的風格、能接受的面料和預算,去選店鋪和款式。記住以上這些關鍵點,踩坑的機率能低點。

排版:小雅/ 稽核:然寧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