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4月19日), 退休國會女議員芭芭拉·李(Barbara Lee)贏得奧克蘭市長競選,將成為奧克蘭下一任市長。
另一位奧克蘭市長競選人,前市議員洛倫·泰勒(Loren Taylor)打電話給芭芭拉·李,向她表示祝賀,並承認自己輸掉了比賽。

芭芭拉·李贏得奧克蘭市長競選
根據阿拉米達縣登記處週五公佈的資料,在奧克蘭市長競選的最新計票結果公佈後,李領先近5,000票。
此前,泰勒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經過週五的更新,李的得票率已超過52%。
登記處表示,有大約300張選票需要核實,選舉工作人員將點算尚未收到的剩餘郵寄選票。任何郵寄選票只要是在特別選舉當天之前寄出(以郵戳為憑),最遲可在星期二進行統計。

在官方計票結果確認後,李可能在5月中下旬就任市長。李將完成盛桃(Sheng Thao)的剩餘任期,並將於2026年競選連任。
泰勒在給支持者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今天早上我打電話給國會女議員芭芭拉·李,祝賀她成為下一任奧克蘭市長。雖然結果並不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但我對我們跑出的比賽,感到無比自豪。」
李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我懷著深深的責任感、謙卑感和愛心,接受你們的選擇。奧克蘭是一個嚴重分裂的城市,我響應號召參選,團結我們的社群。這樣我就可以代表每一位選民,我們可以作為一個奧克蘭,共同努力解決我們最緊迫的問題。」
週六下午,李首次以當選市長的身分,出席了奧克蘭的復活節活動,並感謝選民。
芭芭拉·李的生活與教育背景
芭芭拉·李(Barbara Lee),全名芭芭拉·瓊·李(Barbara Jean Lee),1946年7月16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
芭芭拉·李成長於軍人家庭,1960年隨家人遷至加州洛杉磯。她於1973年獲得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學士學位,1975年取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在米爾斯學院期間,她受到首位非裔女性國會議員雪莉·奇澤姆(Shirley Chisholm)的啟發,參與其1972年總統競選,並由此踏上政治之路。
在1975年至1987年間,李擔任加州聯邦眾議員羅恩·德拉姆斯(Ron Dellums)的幕僚長。1990年,她當選加州州議會議員,1996年進入加州參議院。

1998年,李在特別選舉中接替德拉姆斯,成為美國眾議院加州第9選區代表,後因選區重劃,代表第13和第12選區。她是國會中最堅定的進步派之一,曾擔任國會進步派核心小組(Congressional Progressive Caucus)主席(2005–2009)和國會黑人核心小組(Congressional Black Caucus)主席(2009–2011)。她還是國會LGBTQ+平等核心小組的創始成員之一。
2024年,李宣佈競選聯邦參議員,以接替退休的黛安·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然而,她在初選中未能進入前兩名,敗給共和黨人史蒂夫·加維(Steve Garvey)和民主黨人亞當·希夫(Adam Schiff)。隨後,她宣佈不再競選連任眾議員,結束了在國會的26年生涯。

2025年,因前市長盛桃(Sheng Thao)被罷免,奧克蘭舉行特別選舉。李在支持者的鼓勵下參選,並在排名選擇投票的九輪計票後擊敗前市議員洛倫·泰勒(Loren Taylor),當選市長。她的競選重點包括加強社群服務、增加警力、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和維護基本服務。
點選名片關注
舊金山矽谷第一生活資訊平臺
這是天天匯陪伴您的第4700+天
15萬灣區華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