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實施導管相關手術的麻醉處理

對於患有嚴重結構性心臟病患者來說,導管消融術可以作為一種控制難治性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的輔助療法。
室性心動過速很少發生在結構正常的心臟。這種原發性的電紊亂綜合徵常常由於局灶觸發機制,並且通常發生在年輕患者,一般來源於右心室流出道或者室間隔心尖部(框3-4 )。

實施導管相關手術以改善室性心律失常的麻醉管理需要關注患者的潛在心臟疾患和併發症。他們通常合併冠狀動脈疾病、嚴重左心功能不全、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腎),多種治療藥物的使用可能與麻醉藥物相互作用(例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的血管舒張作用)。
因此全面瞭解患者病史和目前治療手段非常重要。需要特別關注心導管結果和術前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積極瞭解患者心律失常的特徵,如室率、血流動力學耐受力,以及終止心律失常的方法。
特別需要關注胺碘酮的使用時長問題。由於胺碘酮的消除半衰期長(約60d),所以需要在圍術期考慮潛在的不良反應,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胺碘酮的α和β腎上腺素能作用可能導致麻醉後低血壓。
麻醉中阿托品無反應性的胺碘酮相關性心動過緩已經被麻醉醫師所關注,因此可以將臨時起搏器用於長期服用胺碘酮患者。一項回顧性研究提示術前使用了胺碘酮的患者術後需要正性肌力藥支援的可能性更大,其機制和低體迴圈阻力有關。
麻醉監測主要包括直接動脈測壓,如使用血管活性藥則需要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當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時,可以快速啟動心臟復律除顫,常用貼上式電極片,並且在麻醉開始前連線至相關裝置。
手術期間發生的室性期前收縮可能誘發患者潛在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時非常難以復律。心律失常消融術的麻醉藥物選擇需要考慮患者的身體情況。全身麻醉通常在預計手術時間較長時使用,但這種情況時也可以採取深度鎮靜來完成手術。
由於麻醉藥物可能影響心臟傳導和心律失常的發生,因此需要關注麻醉藥物是否可能影響電生理描測結果。各種吸入麻醉藥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根據其心律失常發生機制不同而不同。
資料顯示其影響可能導致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或者無影響。在消融手術時,小劑量使用對電生理描測影響微乎其微。阿片類藥物並無誘發心室心動過速的作用。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