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留學生有效簽證入境美國再遭遣返中使館發聲;美駐華前簽證官影片爆料

廣告
廣告
摘 要
1月29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釋出訊息,提醒擬赴美留學人員謹慎選擇從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入境。
    中國僑網“留學聲”專欄去年8月曾報道,赴美國留學人員屢遭美方邊境執法人員無端滋擾盤查遣返。從近期情況看,這種行為仍未停止且愈演愈烈,中國留學生在美處境未改善。
    本碩畢業於國內一流高校的中國留學生李某表示,今年1月她赴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當千里迢迢抵達華盛頓杜勒斯機場時,迎接她的卻是粗暴無理的美方執法人員和“小黑屋”裡漫長的盤問。美方執法人員強行檢查李某隨身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拒絕其聯絡中國使領館的請求,反覆糾纏李某及其家屬是否是黨員或團員、本碩研究經歷及導師情況。
    李某還稱,美方執法人員公然對她拉攏,要求她提供中國政府內部資訊以及為中國政府工作的在美人員情況,表示如其配合、為他們工作即可放行。李某拒絕後,美方人員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其研究過於前沿、懷疑未來會作出危害性科研為由,作出5年禁止入境決定,登出其合法有效簽證並遣返。美執法人員甚至赤裸裸地表示:“我們不在乎你的科研,要怪就怪你是中國人,我們不相信你。”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華盛頓杜勒斯機場,2023年11月底以來,至少8名持合法有效證件的中國留學生被美方無端滋擾盤查遣返。去年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就推動兩國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達成了重要共識,美方多次表示“支援美中人文交流”“歡迎中國留學生”。
    中使館發聲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文章:近期,多名中國留學生自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入境時,遭美邊境執法人員無端盤查、滋擾、並被登出簽證遣返回國。這些留學生均持有合法證件,是在回國休假、赴第三國旅遊或參加會議後返回美國,或在新生入學時來美,期間受到長時間詢問,所攜電子裝置被檢查,有的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長達十餘個小時,並禁止與外界聯絡。美邊境執法人員的有關做法給中方留學人員學業造成嚴重影響,心理帶來極大傷害。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高度重視維護中國留學人員安全和合法權益,已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美方頻繁對中國留學人員無端盤查甚至遣返,嚴重損害中國公民正當合法權益,與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關於促進兩國人文交流的共識背道而馳。我們強烈敦促美方停止錯誤做法,停止無端滋擾、盤查、遣返中方留學人員,切實將兩國元首關於支援中美人文交流,鼓勵擴大留學生規模的共識落到實處。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謹提醒擬來美留學人員,謹慎選擇自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入境。同時入境美國時提高安全意識,詳細瞭解美入境政策規定,提前做好行前準備,帶齊入境資料、留存校方聯絡方式。如遇美邊境執法人員盤查,沉著冷靜,理性配合,妥善應對;如遇不公對待,請記下現場執法人員資訊,認真核對須簽署的文書內容並索要備份,留存必要證據,事後可透過其主管部門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官方網站進行投訴(https://help.cbp.gov/s/complaints?language=en_US)或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並聯系中國駐美國使領館尋求協助。
    美國駐華前簽證官影片爆料:拒籤的真正原因
    一名駐華美國前簽證官去年釋出的影片揭示了官員拒絕簽發簽證的原因,目前該影片仍在網上廣泛傳播。
    影片釋出日期為去年10月31日,釋出者是本•阿特本(Ben Arterburn),他在Argo Visa TikTok頁面分享了這一資訊,影片時長為30秒。Argo Visa是一家由前簽證官員組成的旅遊諮詢公司。公司的長期僱員證實,審查簽證申請的人員通常不會因為個人在申請表或面談時所說的話而拒絕簽發簽證。事實上,簽證官如果認為申請人不會充分使用簽證,他們就會拒絕簽證申請。阿特本表示:“如果你能讓他們相信你是那種會正確使用簽證的人,他們就會簽發簽證。”
    阿特本曾在中國和哥倫比亞擔任了近五年的簽證官,專門負責反欺詐、移民、美國公民服務等工作。他於2018年離開美國國務院,自2019年11月以來一直擔任Argo Visa的諮詢和銷售主管。
    阿特本多年來參與了Argo Visa的多個影片,他在2023年4月釋出在YouTube上的另一個影片中更詳細地描述了獲得批准簽證所需的條件。他提到簽證申請中的214(B)條款,該條款規定,如果申請人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前往美國的預期目的,就會被拒籤。
    阿特本表示,在證明自己無罪之前,每個簽證申請人都被推定有罪。你必須讓領事官員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負責任、會正確使用簽證、前往美國並在之後返回本國的簽證申請人。
    許多TikTok使用者對阿特本的資訊並不感到震驚,還有一些自稱是官員的人也對他的取態表示贊同。一位使用者評論道:“他只是證實了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這與簽證官的感受有關。”
    其他使用者也分享了自己獲得簽證的故事,有些人甚至因為'年齡和婚姻狀況'等原因被拒籤。一些人寫道,他們因為簽證被拒而錯過了家庭聚會,其中一個人甚至在成長過程中被拒籤五次。一位使用者寫道:“我的表妹和她的丈夫第一次申請簽證被拒,一個月後,他們再次提出同樣的申請,並獲得了批准。” 一位自稱是官員的評論者對這段影片表示贊同,其中一人曾與歐洲大使館有關。這位前僱員評論道:“我曾在歐洲某大使館的簽證部門工作過,我可以證實他們確實採取了同樣的策略。”
來源:網路綜合
更多文章推薦
廣告
廣告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版權宣告: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絡我們
小編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嚴謹負責的新媒體
微訊號: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