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春天,全球數以萬計的人都會關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度股東大會,只為聆聽“股神”沃倫·巴菲特的智慧之言。儘管他因卓越的投資眼光聞名於世,但他對人生、選擇與成長的洞見,往往超越了金融本身,尤其是那些送給年輕人的忠告,簡潔、有力、歷久彌新。
對於正處於高中階段、即將邁入大學的學生而言,巴菲特的這些建議格外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以下是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的核心觀點,以及它們對大學申請的啟示:

💡1. 投資自己是最划算的事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沒有什麼比閱讀更划算了。”
對巴菲特來說,最值得“複利增長”的不是股票,而是你本人的能力:閱讀、寫作、表達、思維能力……越早培養,回報越大。
🎓 大學申請建議:一份出色的申請來自於持續的自我成長,無論是在課堂內還是課堂外。多讀書、多寫作,主動挑戰自己,培養學習的熱情和堅持的習慣,這些都能讓你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2. 與優秀的人為伍
“挑選你仰慕的人為伴,並努力變得像他們一樣。”“與品行不良的人在一起,你會變壞;與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會變好。”
巴菲特強調,人與人之間是會“互相感染”的。你所結交的人,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習慣、眼界和性格。選擇和誰同行,其實就是選擇你將成為誰。
🎓 大學申請建議:選擇有積極進取的同伴、合作團隊和導師。你的成長環境不僅會激勵你的進步,也會影響你的心態,招生官希望看到你從身邊的人那裡學到什麼,以及你如何與他人共同成長。

💡3. 聲譽是你最寶貴的資產
“建立聲譽需要20年,毀掉它只要5分鐘。”“想一想這一點,你做事方式會完全不同。”
在社交媒體時代,每一個言行都會留下“數字印記”。正直、誠信和穩重,比任何表面成就更重要。
🎓 大學申請建議:你的聲譽會體現在推薦信、社交媒體記錄、以及日常行為中。招生官重視那些能尊重他人、積極影響集體的申請人。你怎樣做人,和你取得了什麼成就,同樣重要。

💡4. 小習慣決定大結果
“習慣的鎖鏈在形成時輕若無物,等你意識到時已難以掙脫。”“你早期形成的習慣對未來影響巨大。”
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悄無聲息地紮根,而最終塑造你的人生。
🎓 大學申請建議:時間管理、學習習慣、責任感…你現在養成的日常習慣將直接反映在你的GPA、課外活動和自信心上。大學希望看到的是長期堅持和穩定表現,而不是一時的爆發。

💡5. 保持理性思維
“你不需要成為天才,只要保持理性並行為得體。” “只要你保持理性,人生就不會差。”
情緒不穩定和盲目從眾,是成長路上常見的陷阱。巴菲特提醒年輕人:保持冷靜、獨立思考才是核心競爭力。
🎓 大學申請建議:大學申請過程中充滿起伏。理性思考、有計劃地行動,才能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決定。理性的學生會做出更有遠見的選擇,寫出更清晰的文書,展現出真實且有目標的自我。面試表現和人生選擇上都更穩健。

💡6. 向他人的錯誤學習
“從錯誤中學習很重要;但向他人的錯誤學習,更聰明——你不用為此付出‘學費’。”
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但不是每個教訓都要自己親身經歷。觀察、總結、吸收他人的經驗教訓,是成長的捷徑。
🎓 大學申請建議:招生官欣賞有反思能力的學生。懂得反思的學生才是真正有成長潛力的學生。不僅要總結自己的經驗,也要從導師、父母、同齡人甚至社會事件中吸取教訓。寫在文書裡,說在面試中,都會展示出你的成熟和學習能力。

💡7. 品格比智商更重要
“我更願意要一個有誠信、勤奮、有驅動力的普通人,而不是一個不靠譜的天才。”
巴菲特看重的從來不是“天賦”,而是你是否值得信賴、願意努力。
🎓 大學申請建議:不只是成績和分數,大學更在乎你是誰。你的推薦信、文書和麵試中所透露出來的責任感、同理心、自律性和奉獻精神,才是決定你是否被錄取的關鍵。


美國升學規劃 – 初中篇
美國TOP頂尖夏校推薦 (文科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