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筒現場·北京|北影節展映作品《東四十條》主創現場映後

由青年導演覃牧秋、詹涵淇執導,錢賡、楊凱航主演的反精神內耗喜劇《東四十條》正在內地公映中,本片同時將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
影片以“重金尋鴿”啟事為引子,講述了兩位北漂青年“東四”和“十條”在衚衕中的生活故事,捕捉了當代年輕人遊離於主流社會價值之外的“卡住”狀態,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在快節奏社會中的迷茫與堅持。他們的對話幽默而脫線,為觀眾帶來一幅精神漫遊的輕鬆畫卷。
《東四十條》在早前便廣受關注,影片榮獲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青年評審榮譽特別表揚獎、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節費穆榮譽評審榮譽,影片也曾於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鏡界”單元展映,反響熱烈。
兩位導演將影片定位為“綠色幽默”影片,相比於重工業影片,《東四十條》從緣起到選角到拍攝,都呈現出渾然天成的調性。影片透過極簡的拍攝團隊和即興創作,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清新幽默。正是這份執著與自由,才讓《東四十條》成為一部充滿浪漫色彩的治癒之作。
導筒現場 · 北京
《東四十條》主創映後
活動詳情:
時間: 
4月19日 週六
放映:18:20 ~19: 53 
小片7分鐘 
映後:20:00 ~20:30
地點:
首都電影院(西單大悅城店) 
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北大街131號西單大悅城F10
報名方式:
票價:59元
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付款
傳送付款截圖至下方客服微信
同時回覆“ 北京 東四十條“
本場周邊
報名觀眾將人手獲得:
導演印籤海報一張
冰箱貼一份
映後互動提供:主題開瓶器
注:除不可抗力因素取消活動,一經售出,恕不退款。轉票可自行轉讓或者轉送。
觀影說明:
1.至少提前10分鐘憑付款截圖及入群情況簽到,早到可優先選座
2.觀影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自發光物品(如電腦、手機、手電等),禁止屏攝及大聲喧譁
3.遲到的觀眾請勿使用閃光燈
回顧導筒《東四十條》覃牧秋、詹涵淇專訪,瞭解更多影片精彩幕後故事。

專訪正文
導筒:是什麼契機讓兩位決定創作一部以“東四十條”為主題的電影?這個特定的地點有怎樣特殊的意義?
覃牧秋:因為有段時間特別無聊。感到沒什麼事情想做。出來散步的時候我們在衚衕裡看到一個找寵物鳥的告示。然後這個就成為了一個靈感的契機。
詹涵淇:對。
導筒:作為一部以角色對話來推進大部分內容的作品,本片的劇本經歷多長時間的創作?
覃牧秋:我們是一段一段寫的。每次拍完,剪輯出來,然後就去寫下一個章節。
詹涵淇:最開始只有框架和人物小傳,有個想象中“大概是這樣的故事啊。”然後邊寫邊拍,邊拍邊寫。寫到最後也拍完了,回頭看:“哦,原來是這樣的故事。”

導筒:在籌備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調研經歷或者有趣的經歷?
覃牧秋:磨合演員和試拍的時候,有一次詹涵淇在鼓樓下面踩到了一坨狗屎。然後我們的朋友張帥說,這片能成。
詹涵淇:後來我們在電影裡也加入了角色踩到狗屎的情節。畢竟這在衚衕裡經常發生。
導筒:《東四十條》在藝術風格上有,能否談談您在攝影、音樂、剪輯等方面是如何進行風格把控的?
覃牧秋:我們秉承一個原則就是:簡單。當然這也是基於物質原因進行的決斷。我們的攝影,音樂,剪輯都沒有去使用太複雜的技巧,就是很簡單,然後構成一種比較自然柔軟的氛圍吧。

詹涵淇:我們比較相信最日常的鏡頭可以體現出最荒誕的感受。音樂上也是一樣,儘可能去呈現一個可以是悲傷也可以是快樂的音樂情緒,有時候甚至可以空一些,把空間留足給觀眾。剪輯上,同樣摒棄掉一些戲劇化處理,給這個片子留足夠的時間感,也給觀眾走神的空間。
導筒:在選角過程中,您是如何找到適合這部電影角色的演員的?對於主要角色的塑造,和演員們進行了哪些深入的溝通和探討?
詹涵淇:從朋友圈找的。
覃牧秋:讓角色演自己。他們兩個在生活就是這樣的,說話的方式也很相似。他們的人物小傳會跟著真實人物經歷調整。

詹涵淇:和他們溝通的過程其實就是幫他們演好自己。演好自己很難如果你是一個畏懼展現真實面貌,希望給外界呈現出某一個形象的你是演不好自己
導筒: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比較大的困難或挑戰有哪些?
覃牧秋:基於我們的選景和拍攝方式,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現場情況的多變,我記得拍買饅頭那場戲的時候,拍到一半,剛好邊上衚衕裡學校放學,所有的家長和學生都在鏡頭前面路過,然後光線馬上要變化了,會接不上戲。我當時挺煩的反正。但最後看素材的時候,發現很多精彩的地方也是來自這種隨機性,是偶得的。
詹涵淇:還要面對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吧,明天要拍攝了,今天攝影師還不知道能不能解封,充滿了不確定性。
導筒:本片是如何協調場景佈置,那些北京街頭的取景有怎樣的考量?
覃牧秋:我們全都使用實景去拍攝,但是我們會避免過於符號化和民俗的場景,大家會發現這些場景都很北京生活,但是又有一點點的小奇怪小趣味,可以說是外地人眼中的北京。

詹涵淇:對,同時我們也會避免精釀酒館、livehouse等青年文化地標,同樣是為了讓這個片子呈現一種在地又架空的質感。
導筒:《東四十條》這部電影對於展現北京地域文化以及城市特點方面有著怎樣的設計?
覃牧秋:我們拍了北京的一年四季,每個季節最有特點的風貌。北京的四場雪。柳絮、槐花、秋葉、冬雪。這些是讓每個生活在北京的人能清晰意識到時間流逝的場景。

詹涵淇:城市特點是極端的雜糅感。日常與奇觀緊緊攀附。極致反差的人群在地圖上互相疊加。這些在我們片子裡都能看到。
導筒:片尾在冰面上的拍攝過程是怎樣的?
覃牧秋:這條長鏡頭只拍了三遍。路過的人絕大部分都是現實中在冰河上運動的市民,我們提前問了他們來這運動的時間,然後借用他們作為群演和場景,拍攝了這場戲。
我們的裝置及其簡陋,跟焦和監看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只能說感謝科技。如下圖:
導筒:本片創作過程中有沒有受到哪些導演或者藝術流派的影響?
覃牧秋:我們應該受到考里斯馬基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包括他片中人物狀態的處理、笑點的處理,固定鏡頭內的構圖。
在確定風格之後,我們看了很多老片子,因為他們很多時候遇到的狀況和我們類似,可能只有三腳架和簡單的鏡頭運動,然後黑澤明的一些鏡內運動的思路,讓我們受到很大啟發。
詹涵淇:同時考里斯馬基有一個特殊性在於他的片子裡會有一種時代背景模糊的感覺。我感覺我們在片子裡也有透過服裝、環境去進行類似的思考。
導筒:本片在平遙國際電影展首映並獲得了費穆榮譽·評審榮譽以及青年評審榮譽·特別表揚,平遙的經歷對本片來說有怎樣的意義和影響?
覃牧秋:平遙的獲獎經歷對我們後面的上映有了很大的幫助,讓更多人看到這部片子,這對於片子本身非常重要。也很感謝平遙,能把這麼重要的獎榮譽頒給《東四十條》。
詹涵淇:有個平遙的志願者,是個學生吧,在我們領完獎後跟我們說:“你們得獎對我們意義重大。我們知道了我們也能拍、應該拍。”我覺得這就是最有價值的影響吧。
導筒:能否為觀眾推薦一下你們的影史十佳作品?
覃牧秋:
《花火》北野武
《東京教父》今敏
《卡比利亞之夜》費里尼
《頭文字D》劉偉強 / 麥兆輝
《沒有過去的男人》考里斯馬基
《生之慾》黑澤明
《南國啊南國》侯孝賢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
《心理遊戲》湯淺政明
《痛苦與榮耀》阿莫多瓦
詹涵淇:
影史十佳談不上,看的電影不夠多。
《獨自等待》
《柔道龍虎榜》
《波西米亞生活》
《死者田園祭》
《子彈橫飛百老匯》
《銀翼殺手》
《七武士》
《狂人皮埃羅》
《詩無盡頭》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
導筒:之後還會想創作什麼型別的作品?
覃牧秋:想創作親戚看得懂,能笑得出來的作品,這樣過年回家比較有面子。
詹涵淇:想繼續拍給青年人看的電影。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