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在科羅納廣場(Corona Plaza)附近的 De Cache 理髮店,理髮師羅伯託·杜蘭每天都會坐在他的造型椅上等待顧客。
墨西哥餐廳 Tulcingo 街對面,員工 Esmeralda Hernandez 表示,由於業務急劇下滑,管理人員已經削減了一些員工班次。她指出,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連任以及隨之而來的驅逐言論的增加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情緒。

這個以移民為主的社群內有 14 家企業的老闆和員工報告稱,自特朗普就職以來,銷售額下降了 50%,迫使一些僱主削減工人的工作時間和輪班。
當地一家商業團體指出,惡劣的天氣可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此外,該地區對未經授權的街頭小販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打擊。

但根據與顧客的交談,工人和商家對他們的問題主要原因的看法是一致的。他們說,關於移民執法的討論越來越多——威脅、實際和傳聞中的行動——使得顧客改變了他們的活動。
43 歲的杜蘭說:“這裡的居民很害怕。這是這裡恐慌的根源。”杜蘭說,顧客們曾公開與他討論過這個問題。
自特朗普於 1 月 20 日就職典禮當天正式啟動他所稱的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規模驅逐出境”行動以來,目前尚不清楚科羅納或紐約市其他地方的實際執法活動是否有所增加——2023 年,紐約市每天平均逮捕約 20 人。

但無黨派智庫移民研究倡議主任戴維·卡利克表示,對移民執法的恐懼會迫使弱勢群體減少在當地商店的時間或改變他們的行為,這並不奇怪。
卡利克說:“如果社群中瀰漫著恐懼,那麼我們看到的移民給一個地區帶來的活力就會開始逆轉。”
卡利克團隊1 月份的一份報告發現,如果每 10 名非法移民中有 1 人被拘留或驅逐出境,這將導致州和地方稅收損失 3.1 億美元。
但擔憂還可能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2018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對移民執法的擔憂導致入學率下降,而 2025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醫生就診人數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科羅納是紐約市移民人口最多的社群之一,而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移民中心之一。科羅納幾乎每 3 人中就有 2 人是移民。根據城市規劃部門的資料,該社群是紐約市最大的墨西哥人和厄瓜多人聚居地。
但問題並不只存在於拉丁裔企業。當地社群發展組織 Chhaya 的主管 Annetta Seecharran 表示,她的團隊已經與 12 家企業進行了交談,這些企業主要由南亞裔擁有和運營,銷售額“急劇”下降,業主和員工也將此歸咎於對移民的擔憂。
科羅納居民在採訪中描述了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在他們家附近看到 ICE 警察的情況,其他人則指出了社交媒體上穿制服的警察在科羅納和皇后區其他街區巡邏的影片。
根據 Gothamist 獲得的照片和影片,最近幾周,包括 ICE 官員在內的聯邦執法人員多次出現在科羅納附近。儘管如此,鑑於 ICE 在逮捕地點方面缺乏透明度,移民執法力度究竟有多大尚不清楚。

ICE 尚未公佈其執法的資料,也沒有回應對此事發表評論的請求。
皇后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塞思·伯恩斯坦表示,業務下滑可能是由於季節性業務變化或最近幾周的惡劣天氣造成的。但企業主表示,最近的下滑比前幾年的季節性變化更為嚴重。
“一月是艱難的一個月,”傑克遜高地 La Abundancia 麵包店的經理、56 歲的雷納爾多·卡瓦哈爾 (Reynaldo Carvajal) 說道。“但我從未見過這麼糟糕的情況。”
卡瓦哈爾說,自 1 月 20 日以來,麵包店的銷售額下降了 30% 至 4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
附近一家美容院的經理安妮塔·貝爾斯 (27 歲) 補充道:“這裡就像一片沙漠。”

據企業主和商販稱,在羅斯福大道和樞紐大道等主幹道上設立攤位的街頭商販也越來越少。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紐約警察局最近幾個月加強了警力,打擊了該地區的生活質量問題,包括未經授權的街頭攤販。
移民研究計劃9 月份的一份報告發現,該市約 23,000 名街頭小販中 96% 是移民。在移民食品小販中,27% 表示他們沒有合法居留身份,另有 30% 表示不願回答。
執法擔憂也導致一些企業出現人員配備問題。貝爾斯說,由於擔心移民執法,員工每週要請假兩到三天,即使是那些有工作許可證和社會保障號碼的員工,因為他們不是美國公民。

但許多其他沒有合法身份的工人繼續上班,為了支付賬單,他們冒著可能遭到移民執法行動的風險。
“我們冒著風險來上班,”安德里亞說,她是科羅納廣場附近的一家美髮店的工作人員,沒有合法身份,由於擔心面臨執法後果,她要求不透露自己的姓氏。當時店裡沒有顧客。
“我們需要繼續生活下去。我們需要付房租,”她說。

點選閱讀原文下載華人168app
HU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