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趕超!留美中國學生減少

在2023到2024學年,美國的國際學生總數達到創紀錄的110萬,比上一年度增長了7%。其中,印度自2009年以來第一次超過中國,成為美國大學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根據《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在2023到2024學年,印度到美國大學留學的學生人數大幅增長了23%,達到331,602人。
同時,根據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和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釋出的門戶開放報告(Open Doors),中國留學生人數減少了4%。
中國留學生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美中地緣政治因素,中國學生赴美的難度提高。川普(特朗普)總統曾在2020年5月29日釋出總統公告“PP 10043”,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人員取得學生簽證或交流簽證。
高層次人才交流也基本歸零,與之相關的訪問學者基本被遏制;後者則直接導致我赴美就讀研究生人數大幅下挫,大量著名理工科大學的本科出國率普遍出現腰斬,甚至跌去2/3。疫情過去後,仍然無法恢復,主要的原因就是簽證限制。
從今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中的一個數字,就可以看到這一原因。這兩年赴美留學生增長主要是研究生,其中研究生超過50萬,繼續大漲8%,但本科生繼續下降,約34.3萬,下降1%。這個板塊,中國留學生全面被遏制。另外,非學歷生僅有3.87萬人,大幅下降11.5%,這主要是中美之間的教育科技交流也被全面遏制,訪問學者等簽證也被全面封殺。
二方面,留學歸國的學生在中國大陸也越來越難找到工作,使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意願下滑。
近年來中國國內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2024年大學畢業生達1,179萬,2025年將達1,222萬,每年有大量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然而,經濟卻正在放緩、工作機會減少。根據北大教授張丹丹統計,2023年7月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高達46.5%,大學生的高失業率也使得“海歸”學歷連帶貶值。
國外大學畢業的學歷歸國找工作不易,加上許多中產家庭經濟狀況吃緊,也使不少中國學生放棄留學。
大多數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專攻的是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領域。美國國際教育協會CEO艾倫‧古德曼(Allan Goodman)表示,今年美國的國際學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他們很歡迎國際學生,“我們盡力支援這些聰明的人才,讓美國持續成為全球留學生的首選。”
在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出國留學。在2022到2023學年,超過28萬名美國學生出國唸書,比正值疫情的上一個學年度增加了49%。美國學生首選的留學地是歐洲,他們主要前往義大利、英國、西班牙和法國。
其實,自2013年開始,日本一向是中國留學生重要的目標地,每年增長2-4萬的速率遞增,盛況空前。
自2000年起,其平均每年都有1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共計28人獲獎,總數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從2019年的第五趕超德國和法國,只奔全球第三,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更是位列全球第二。
在創新的同時,這也是一個專業精神“匠心”出了名的國度。有研究機構調查每個國家經營超過100年的公司數量,其中日本以37085家排在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