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短短一週,全網都見證了娃哈哈的“塌房大戲”。
從突如其來的三位私生子和21億美元信託基金,發展到“七子奪嫡”和340億遺產爭奪,關於娃哈哈的瓜是一波未完,一波又起。

去年為宗老離世哀悼的人恐怕沒想到,有朝一日,人走了都能“塌墳”。
曾經被人尊稱為“人民企業家”“布鞋首富”的宗慶後,如今變成了娃娃娃娃娃娃娃,不哈哈的“老宗”。
也有網友開始為去年備受爭議的鐘睒睒平反,稱自己誤解了鍾睒睒一年,如今終於平反了。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圍繞創始人家庭的內鬥醜聞,都是實打實的“毀滅級負面”。

而對於如今的掌門人宗馥莉來說,娃哈哈此時的處境,堪稱是自己接手以來的至暗時刻。
她不僅要面對娃哈哈品牌形象的崩塌,而種種奪嫡大戲,更是關係到自己能否繼續平穩接手這個商業帝國。
況且,娃哈哈還處於轉型的關鍵期,本就在艱難改革的宗馥莉,面臨的阻力只會更大。

如今,杭州已經宣佈成立專項調查組,介入娃哈哈事件,先不管滿天飛的豪門內幕,相信事情最終會落個水落石出。
從輿論角度來看,吃瓜群眾已經從最初宗慶後的塌房中緩過勁兒來,並且如今一邊倒的聲音,幾乎都是支援宗馥莉的。
宗馥莉,是如何把一齣狗血劇,生生演成爽劇的?

最“狗血”奪嫡大戲
被宗馥莉硬改成爽文劇本
一週前,一紙訴狀打破了娃哈哈的平靜。
起因很簡單,三位未曾被曝光過的宗慶後子女,一紙訴狀把娃哈哈現任董事長、宗慶後長女宗馥莉告上法庭。

根據對方說法,宗慶後生前設立了18億美元的信託基金,並在2003年口頭承諾為三人設立信託。
此次訴訟的目的也很明確:分割宗慶後留下來的信託資產以及娃哈哈股份。
而事發近一週後,又有知情人士爆料稱宗慶後的私生子可能不止這三人,還有三位未經公開。
當然,娃哈哈內部包括宗馥莉本人可能早就對這一事件的發生熟知於心,但當輿論開始發酵時,這就不單單是豪門內鬥這麼簡單的事了。
儘管娃哈哈第一時間站出來宣告“家族事務與公司運營無關”,但早就和宗慶後個人口碑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娃哈哈,已經很難從輿論漩渦中抽身。
首先,宗慶後“塌房”,對於娃哈哈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次信仰崩塌。
宗慶後曾經以“布鞋首富”“愛國企業家”聞名,而當私生子事件爆出後,不少消費者才發現,宗慶後原來和其餘的億萬富翁們別無二致。

其次,當宗慶後的“民族企業家”光環不再,娃哈哈賴以生存的經銷商體系也出現了裂痕。
據媒體報道,有部分娃哈哈的各地代理商也嗅到了輿論帶來的危險氣息,決定暫緩進貨,對此事呈觀望態度。
宗馥莉面對的,是一場核爆級別的企業公關危機事故。
面對如此天崩開局,宗馥莉選擇的還擊手段也很簡單:不留情面,硬剛到底。

面對三個弟弟妹妹的“2004年宗老口頭承諾”,宗馥莉的代理律師第一時間質疑其真實性。
況且,宗馥莉手中還有一個大殺器,那就是2020年宗慶後本人立下的紙面遺囑。
儘管弟弟妹妹們已經提交DNA鑑定申請,但宗馥莉一上來就牢牢守住了“原配大女兒”的身份,自然在道德上佔據著高地。
而宗馥莉過往在美國留學的經歷,以及過去和宗慶後互動中的種種細節,也讓宗馥莉收穫了新的人設:一直倍受第三者侵擾的原配母女。
當然,光守住道德高地,還不能讓宗馥莉十拿九穩。
在這起八卦掩蓋下的“豪門內鬥”裡,宗馥莉要面對的那個“背後大佬”,正是弟弟妹妹們的母親、娃哈哈前董事杜建英。

在去年接手娃哈哈時,宗馥莉就放下過狠話:我不是要繼承,而是要改革。
表面上來看,宗馥莉在2025年初領導娃哈哈集團進行了一系列大切割,關停18家分廠,其中5家的董事名單中就包含有宗馥莉的弟妹宗繼昌、宗婕莉等人。
明面上整頓公司,實際上是對“敵對勢力”的一次史詩級削弱。
而類似的動作,其實早在宗馥莉20年前進入娃哈哈之後,就一直在默默進行中了。
一次次的大動刀,儘管爭議不斷,但也給宗馥莉立下了“殺伐果斷、改革到底”的鐵腕女強人形象。

從這個角度來看,弟妹們這次不惜搞塌宗慶後人設也要發起的訴訟,更像是一場魚死網破式的最後衝鋒。
好在宗馥莉“隱忍復仇”的設定已經水到渠成,吃瓜群眾對娃哈哈事件的關注點,也從“宗慶後塌房”的變故,轉移到了“宗馥莉的爽文女主復仇事件”上。
即便是親叔叔跳出來痛斥宗馥莉“六親不認”,似乎也在為宗馥莉“復仇女主”的人設增加籌碼。
宗馥莉的“爽文劇本”,剛好被對手親手送入高潮階段。

去爹味的娃哈哈,大手術到了關鍵時刻
繼承父親的公司,怎麼還能當”逆襲爽文女主“?
其實,在暗流湧動的娃哈哈集團,宗馥莉從一開始就在暗中積蓄變革的力量。
宗馥莉對集團的不滿,其實在十幾年前就有所展現。
2011年,宗馥莉在做客節目時被提問“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什麼?”,宗馥莉回答“等於零。”


宗慶後當時就反應道——這不是恭維,而是在“埋怨我。”
在正式成為娃哈哈的掌舵人後,宗馥莉對娃哈哈進行的“去爹味”大型手術,才正式拉開序幕。
而這次訴訟引出的八卦,只是這場“手術”中最節外生枝的一環而已。
2013年是娃哈哈的業績巔峰,全年營收高達700億元人民幣。

但這是舊時代娃哈哈的最後輝煌,在此之後,娃哈哈的營收一直在走下坡路。
表面上來看,娃哈哈成立數十年,難免要經歷產品老化、渠道老化。
體現在經營層面,那就是過去十年的每一個重大飲料、食品風口,娃哈哈每個都沒有趕上。
在競品都在從無糖氣泡飲捲到沖泡茶飲的時候,娃哈哈的拳頭產品依舊是AD鈣奶、娃哈哈純淨水和八寶粥等老幾樣。

其實,宗馥莉在娃哈哈從基層管委會主任一路幹到宏盛集團總裁,一直在努力幫娃哈哈擺脫老化形象。
宗馥莉主導的一系列年輕化嘗試,比如力排眾議換掉王力宏、成立高階飲品品牌Kellyone等,動作雖然多,但還是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娃哈哈。
在宗馥莉看來,娃哈哈想要改革,就必須從整個公司體系上動刀。
過去,娃哈哈一直以“家文化”著稱。
娃哈哈預設不會開除45歲以上的老員工,只要你幹得夠久,就會從娃哈哈獲得保障。

但在蛋糕整體縮水的情況下,對老員工無條件地好,也意味著對新員工無法一視同仁。
曾經有一位90後娃哈哈員工向媒體吐槽:
全身心投入工作,獲得的報酬也不如一位資歷較深的同事年終分紅多,這讓我感到不公平。
新血流不動,效率自然低下。
而當宗馥莉正式掌權後,她就自然展開了對這一現象的刮骨療毒。
宗馥莉先對著員工績效開火,把過去按照工作資歷分紅的模式,改為了按照績效分紅。

之後,宗馥莉又引進了各種現代公司才會有的績效考核制度、專案管理制度等,徹底對娃哈哈的舊有模式進行了大換血。
動作如此迅猛,面對的阻力只會更大。
2024年下半年,宗馥莉遭到老員工的集體彈劾,1000多名員工現身“維權”。
而宗馥莉則以一紙辭職信回應,用“退一步進三步”的手段重奪主動權,還順道對娃哈哈的高層人員進行了大換血。

一年以來,圍繞宗馥莉改革的爭議和討論從未停止過,而關於宗馥莉是否能平穩掌權的質疑也此起彼伏。
在2025年新年到來之際,宗馥莉的一系列鐵血改革收穫了果實:

娃哈哈全年營收重回700億,飲料銷售淨收入同比增長53%,宗馥莉本人也榮登胡潤百富榜的中國女首富席位。
而被“忽略”的員工也沒被落下,銷售團隊收入猛增30%,一線員工工資上調23%~31%,光全年工資就發出去了24億。
只不過,光是一年時間只能讓宗馥莉對娃哈哈的大手術初見成效。
距離手術完成,宗馥莉還有更長、更難的路要走。

“女戰士”宗馥莉,挑戰剛剛開始
“宗家繼承人八卦”事件發生一週,輿論已經開始脫韁。
在諸多討論中,對宗慶後塌房的反思無疑是影響最深遠的一環。
有不少聲音認為,娃哈哈去年的業績爆發,還是仰仗宗慶後離世所帶來的“懷舊”流量導致,和宗馥莉的改革關係並不大。

其實,這種對於企業家IP的流量依賴,正是對於娃哈哈來說最危險,也是最應該擺脫的方面。
企業家IP,是近些年冒出來的全新概念,但這一打法,其實早就成為商業世界中的成功公式了。
不管是喬布斯之於蘋果,還是雷軍之於小米,一位有魅力的領頭羊,始終是企業最直接的門面,甚至是產品的風格代表。
每當企業的經營現狀陷入瓶頸時,有力的領導人形象,都能為整個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穿上外賣服,開啟外賣大戰的劉強東;以及現身西湖邊,在阿里各個園區裡頻繁路面的馬雲。
而企業家IP,已經在危難時刻救了娃哈哈好幾次了。
不管是去年宗慶後的離世,藉著全民哀悼的流量順勢帶起“懷舊”銷量;還是今年的“豪門八卦”輿情順勢把宗馥莉捧成“爽文女主”。
娃哈哈每次能從爭議中賺得流量,都是依靠企業家IP力挽狂瀾。
這也是本次“豪門內鬥”如此吸引眼球的主要原因之一:宗馥莉的成敗,直接關係到自己“爽文大女主”的人設是否能立住,而這也直接關係到娃哈哈日後的口碑。

商戰=輿論戰的等式,在此時具象化。
當然,企業家IP救得了娃哈哈一時,卻救不了娃哈哈一世。
娃哈哈明白:有企業家IP的影響力,還得有相應的產品規劃才能接收整股“潑天流量”。
在宗慶後離世後,娃哈哈順勢針對這一股懷舊流量,開展了AD鈣奶的IP化、年輕化運營。
一年內,AD鈣奶頻繁聯名、推出新品,還拿出了“請AD喝鈣奶”等營銷活動,收穫大量新鮮流量。

不管是出於對宗慶後的哀思,還是出於對童年的追憶,不少80後、90後成了AD鈣奶的主要購買力,順道還帶動了AD鈣奶在Z世代中的知名度,堪稱一舉多得。
正是因為宗馥莉在產品和運營層面的反應迅速,才能讓全民對宗慶後的哀悼,轉換為娃哈哈的業績爆發。
不過,從這次塌房事件也能看出來,創始人IP不光是一劑強心針,更是一顆定時炸彈。
因為企業家人設崩塌,牽連到公司經營情況的事件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全網“列文虎克”式的審視下,企業家就和娛樂圈明星一樣,難免會在私德方面出現裂痕。

於是,如何平衡個人IP形象和企業經營定位,才是企業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當宗馥莉用“大女主人設”消解父親塌房帶來的負面影響後,下一步行動,就是要主動“走下神壇”,進而徹底完成對娃哈哈的內部變革。
優秀的企業家IP總會出現,但指不定哪一天就會塌房。
在流量的神壇上,總有故人去,也不缺新人來。
比起流量的神,企業更需要制度的神。
@The End
今日好書推薦:
科學史的精彩程度,比商界八卦更吸引人
《DK時間線上的科學史》第二部隆重上線
圖文百科領域的口碑之王
每一頁都展示著科學之美,
隨手一翻都能漲姿勢!
12開特大開本,128g銅版紙福利來了!
今日金錯刀特價148元起!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