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爆火的“淺春系”,更適合東亞女孩的時髦穿搭?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米薺
立春之後,風都變得溫暖了些許,即使還有些倒春寒,但已經有了要把春天穿在身上的心情。時尚操盤手們當然不會錯過這波“春日限定”, 2025“淺春系”穿搭已成為新生熱門話題,滿屏都是各種淺藍、淺粉、淺綠的早春穿搭,在某書上,這一由平臺自己發起的話題已有過億的瀏覽量。時尚熱詞更新之快,不愧是中國速度。

韓國歌手Jennie在巴黎高定時裝週的Chanel高定造型

只是嚴格說來,“淺春”也算不得一個新詞。淺春(light spring),常見於四季色彩理論中。個人色彩分析因美國色彩顧問卡羅爾·傑克遜 (Carole Jackson)的暢銷書 Color Me Beautiful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歐美風靡一時。傑克遜引入季節色彩的概念,基於個人天然的膚色、髮色和瞳色組合將個體分為四個顏色“季節”,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色板。比如冬季型人可能擁有更冷調膚色和更深的髮色,適合以冷豔、飽和度高的色調。
在80年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談論自己的顏色就像現在談論星座和MBTI一樣無處不在。1983年,英國的瑪麗·斯皮蘭(Mary Spillane)又根據色彩的冷暖、明度、純度等屬性將四季擴充套件為“12型色彩理論”,也相應有了淺春、淨春、淺夏、柔夏、暖秋、冷冬等概念。

淺春型明星

不過,當時的色彩分析基本上是圍繞典型白人特徵展開的。在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1989年的紀錄片《羅傑和我》中就有一個片段呈現了當時的色彩分析的火爆與參差,諮詢師在活動上是這樣介紹的:“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屬於冬季或夏季色系,黑人、猶太人和義大利人大部分屬於冬季色系。” 而諮詢師本人在幾個月後發現其對自己的色彩判斷是錯誤的。

《羅傑和我》劇照

之後,季節色彩分析理念被相關從業人士引入日本、韓國、中國等東亞國家,內容上做了本地化的更新。如今,色彩型理論甚至已細化到16型、22型。個人色彩分析概念在 2020 年初期得到新一輪的關注,在 TikTok 上成為一種病毒式現象,人人都在測試分享自己的季節型,國內社交平臺關於季節色彩的討論一度也非常火爆。在年初湧入小紅書的“TikTok難民”中,亦有不少色彩分析師博主。
回到當前被推至頂流的“淺春系”穿搭,色彩取的是淺春色系中的柔粉、芝士黃、淺綠/鼠尾草綠等低飽和度的彩色,走的溫柔、優雅、浪漫的風格。在有關淺春系的討論中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因為淺春系實在有太多的相似色,當有人質疑淺春系不過是馬卡龍色或莫蘭迪的翻版時,總會見到熱心的網友指出這三者的不同。
簡單總結就是,馬卡龍色的核心是 “粉色感”,色彩飽和度相比稍高,不僅包含淺春色系還包含淺夏色系;一個直觀的例子是,丁香紫屬於淺春,而薰衣草紫屬於淺夏。而莫蘭迪則更好區分了,莫蘭迪整體主打的則是灰色調,可以粗暴地理解為加了灰色濾鏡的淺春。

《玫瑰的故事》劇照

時尚大多數時候都是自上而下的。從各大品牌2025春夏秀場和高定造型來看,設計師們對透明黃、鼠尾草綠、櫻花粉的大量使用早已為“淺春系”的傳播造足了勢。從Chanel、Miu Miu到Giorgio Armani等品牌,柔和粉彩色被大量應用於連衣裙、襯衫、外套甚至配飾中,並搭以羽毛、薄紗、針織等輕盈柔軟的材質。

Chanel、Giorgio Armani2025春夏高定LOOK

明星紅毯作為流量的戰場當然是時尚營銷必不可少的一環。時裝週上明星們的看秀穿搭總會成為輿論焦點,而造型大都是品牌佈置的作業。國內的微博之夜、星光大賞也成為品牌必爭之地,第75屆柏林電影節上的紅毯造型,總會有一兩個造型讓人記住。
不得不說淺春系的確抓住了早春時期人類的季節性情緒。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些柔和輕盈的亮色能喚起人們對自然復甦的聯想,啟用大腦中與愉悅相關的區域,緩解漫長冬天餘留的沉悶感。Mehrabianh和Russell 1974年的情緒模型研究就指出,顏色亮度和飽和度會影響情緒和心理健康。如高亮度低飽和的淺藍色會令人愉悅,但不會引起刺激,而是引起一種寧靜的感覺。研究結果還顯示,柔和的藍色和綠色可以減輕壓力,因為這些顏色讓人想起大自然,例如連綿起伏的田野、盛開的花園、舒緩的河流或藍天。這兩種色調的鎮靜作用通常應用到世界各地的許多醫院和動物保健機構中。淺春色系的低飽和度更易讓人感到放鬆和治癒,尤其適合後疫情時代人們對“情緒穩定”的需求。

甜茶Timothée Chalamet柏林電影節上的Chrome Hearts 全套粉色休閒套裝造型

春天總是讓人不由自主地滿懷希望,我們需要清淺明快的色彩來表達。而在反反覆覆的視覺轟炸下,可能原本對淺春穿搭不感冒的人都有點動心了,持續重複的力量從來不可低估。當然也有人懷疑“淺春系”怎麼搭都很難穿出高階的時尚感,總會有種幼稚或甜膩的土氣。的確,公認的淺春型明星如王心凌、張含韻、毛曉彤、楊超越、張元英也走的多是甜系元氣少女風,普通人很難營造出恰到好處的甜系氛圍。
想要將淺春系搭出高階感,倒是也有一些簡單萬能的公式可套,比如同色系深淺搭配撞出層次感,比如加入中性色平衡“淺春”的甜度等。在AI進步迅猛的今天,想必DeepSeek等就能給出不出錯的答案,但老劇老電影總能讓人驚喜。

《慾望都市》劇照

“淺春系”不可避免地讓人想到日雜穿搭或韓系少女風。但社交媒體上鼓吹“淺春系”是最適合東亞女生的穿搭,實在有些牽強。且不說這種斷言缺乏嚴謹的資料論證,甚至從季節色彩理論的粗淺分析來看,東亞人膚色普遍偏黃或是帶有暖調的白,部分是冷白皮,髮色也多為黑色或深棕,瞳色亦以深棕為主,怎麼分析東亞女生都接近夏季和秋季。

《老友記》劇照

色彩分析實在細微複雜,哪怕專業人士也會出現分歧。比如蕾哈娜一直是色彩型別領域特別有爭議的人物,雖然一些專業人士將她歸為柔夏型,但也有分析師認為她實際上是柔秋型,還有人認為她應該是某個春季型。蕾哈娜可以駕馭那麼多種顏色,以致於有網友笑稱蕾哈娜絕對是變色龍!這一事例也不過再次確證:人類多樣的容貌氣質遠非12型、16型或是22型所能概括。
色彩是自我的表達在今天已形成廣泛的共識。色彩專家們也為各種顏色賦予了情感特徵,熱衷將顏色作為性格的標籤,性格色彩專家、美國學者泰勒·哈特曼直接將人歸為紅、藍、白、黃4種顏色性格,稱紅色代表弄權者、藍色代表老好人。似乎少有人研究個體的性格氣質對色彩的影響,比如粉色一直被視為溫柔的甚至脆弱的,更與威權無關,但在紀錄片《美利堅女士》裡,泰勒·斯威夫特說“我想穿粉紅色,告訴你我對政治的看法”。

《美利堅女士》劇照

更確定的是,我們可以選擇任何喜愛的顏色致敬春天,不必是“春日限定”,也不必是被分析診斷出的所謂命定色。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布雷克 / 稽核:小風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