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伐伐伐伐木工,終於進入機械時代

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蘇珊·科西爾(Susan Cosier)
翻譯|張宇哲
首臺自動伐木機器正沿著瑞典的森林小路“隆隆”作響地行駛著,它識別出碼放整齊等待運輸的原木,然後用起重機將它們剷起並裝載到拖車上。一項發表在《野外機器人雜誌》(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上的新研究顯示,這種卡車大小的機器人(稱為轉運機)可以協助伐木工完成工作,至少可以替他們完成一些致命的工作。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機器人學家佩德羅·拉埃拉(Pedro La Hera,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建造一臺有望實現我們夙願的機器。”
伐木工作的要求非常高,它往往需要操作人員同時執行多項工作,並忍受伐木機器不間斷的振動。拉埃拉表示,疲憊不堪的伐木工人很難時刻照顧周圍的植被,很容易破壞周圍的生態系統。與此同時,伐木也是一項高危職業;在美國,它是死亡率最高的職業之一。
瑞典的機器人學家、軟體工程師和林業學家決定將一些繁重的伐木工作自動化。他們利用 GPS在一個砍伐區設定了路徑,併為車輛配備了計算機視覺系統,以幫助其識別、裝載和解除安裝砍伐的原木。在受控的環境中,幾乎不需要人類監督,這些機器人便可以執行預先設定的任務序列。
不過,這些機器的使用區域目前可能僅限於瑞典,因為那裡幾乎所有的森林都為商業砍伐做了最佳化:衛星能提供砍伐區域的資訊,同時清晰地標示林中的道路。相比之下,美國的伐木工人需要同時在(管理完善的)人工林和(欠管理的)自然林中工作,而自動駕駛機器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美國林業專家達利婭·阿巴斯(Dalia Abbas)認為,這項研究展示了自動化機械值得進一步關注和完善的潛力,比如提升機器的地形適應能力、識別野生動物的能力等,她“非常希望這種機器最終能適用於更復雜的環境”。事實上,自實驗開展以來,工程師一直在不斷改進機器的機動性,還嘗試令它完成其他的自動化工作,比如種植幼苗。拉埃拉表示,儘管伐木可能始終都需要人類監督,但將某些步驟自動化可以使整個過程更安全和高效,從而使工人和環境受益。
本文選自《環球科學》2024年6月刊“前沿”專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3年合訂本(下)正在熱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