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覺得自己真的被時代淘汰了。
從上週末開始,熱搜上這些個話題爆了好幾天,我愣是沒搞清楚誰是誰。




一發微博,發現很多人和我一樣,感慨自己老了,吃娛樂圈的瓜都不認識人了。
於是花時間梳理了始末,覆盤這位坐擁138條熱搜和263億討論量的朋友,到底幹了啥。


先說熱搜主人公,李明德。
簡而言之,一個沒啥水花的演員。
在此之前,他最有熱度的角色應該是在張若昀主演的《鳴龍少年》裡,演一個精神不太健康的學霸(右一),和主角之一炒過CP。

1月4日,恰逢騰訊影片在澳門搞星光大賞,不光當下最火的流量、CP齊聚一堂,就連久不合體的火箭少女都被拉出來賣情懷了。
正當大家卯足了勁爭上熱搜時,李明德橫插一腳,靠在微博發瘋開闢了新戰場。
一週前,他參演的電視劇《三人行》官宣開機。結果沒幾天,他被換掉了。

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在微博上四處撒野,發洩自己的憤怒與不滿。
先是跑去劇組祝他生日快樂的微博下面,直抒胸臆:“我不需要資本家的祝福。”

怒氣衝衝地回懟:
“我把你裝兜裡,你把我踹溝裡。”

還炮轟男一號馬天宇連劇本都沒讀完,在全組圍讀時缺席,現場走戲時遲到,臺詞說得驢唇不對馬嘴,根本對不起演員兩個字。

他說自己在零下十七度的長春,穿單衣等對方來對戲,結果根本沒得到尊重。
並把自己被換,歸結為對方的暗箱操作,是別有用心的利益之舉。

後來還把矛頭指向了其它工作人員,說他們根本不懂戲,只看中了馬天宇的流量。
完全不在乎對方尊不尊重藝術。

那天,他連發十幾條微博,每一條都情緒激烈,釋放出來的除了憤怒還是憤怒。
“終究還是露出了獠牙。”
“人真的好壞。”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字裡行間展露出一個意思,“我被資本欺負了,但我不能沉默,我會勇敢反抗。”


此時此刻,他立起了悲壯的人設,試圖以一己之力,對抗資本,揭開娛樂圈的重重黑幕。
“他要去做更偉大的事情了,可能有流血犧牲,但是他不怕,因為他已經一無所有了。”

面對網友們的各色喊話,他也完全沒有閉嘴的打算,反而一一回應過去。
“不要威脅我”,
“我不會閉嘴”,
“我只是想要一個公正”。


說了這麼多,其實李明德根本沒拿出正兒八經的證據來,一切都靠口說。
但神通廣大的網友們,很快自己說服了自己。
他們找到劇組以前的某些資訊,說這劇以前好像確實沒馬天宇啥事啊。

又被扒出開機前圍讀時,其他演員都在吉林,只是馬天宇還在北京。

於是,大家很快總結出一個小演員被大明星和劇組不公平對待的故事。
這個版本的故事裡,李明德是原定的男一。但進組後,馬天宇空降,導致他只能屈居男二。

很快,他發現馬天宇延遲進組、沒讀劇本、給自己加戲、被工作人員特殊對待。
新仇舊恨加起來,他十分不服,於是大鬧劇組,最後被趕走,只好來微博維權。

這樣的故事,確實容易讓人共鳴。

上過班的人,多少經歷過類似的不公平對待,明明自己做生做死,反被關係戶搶功勞。
——“難道沒權沒勢沒背景的人,就活該被欺負嗎?”
很多人抱著這樣的想法吻了上來,認為支援李明德,就是在為普通打工人發聲,支援他就是在支援工薪階層,是在支援我們自己。

李明德也順應了這種想象。
讓那些深受資本壓迫的千千萬萬工薪階層沒覺得自己可以和他共戰線,共進退。

微博裡,他正義凜然地表態,如果前途是進組被欺壓,被不公平對待,那不如不要。

反正“我還年輕,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勞動掙錢,我可以送外賣,我有口吃的就行。”

還在機場放狠話:“你們再搞我,我把你們見不得人的勾當都說出來。”
“你們貪了多少黑錢心裡有數嗎?”
“你們剝削了多少員工心裡有數嗎?”

並哭慘說現在很缺錢。因為進組時,卡里只有2800,卻用2700元買咖啡請全劇組。
他也沒放過馬天宇,直接掀桌問:
“你有讀完一遍劇本嗎?”
“咱們現在回長春拍一場,讓大家看看到底是誰配不上演員這兩個詞,你敢嗎?”

尤其對馬天宇脫離群體感到憤怒:“你作為一個貧苦出身的人,混起來之後,欺負一個同樣的人?你忘了你怎麼起來的嗎?”
還暗示馬天宇和導演是一對。

事已至此,他完全把個人和劇組之間的矛盾,上升到了底層群體和上層群體之間的矛盾,於是自然而然,收穫了大量擁護者。
一時間,他成了打工人的代表。
那麼,這就是真相嗎?

我們再看看另一邊的解釋。
面對李明德的指控,劇組沒有沉默。


總結他們的回應,就兩件事。
一是,李明德提到其他演員的言論都不成立,相當於間接為馬天宇闢了個謠。
二是,李明德未按照約定時間參與本劇定妝及圍讀會,多次無故離場、失聯造成拍攝延誤、暴力損壞酒店財物,嚴重耽誤拍攝進度。
劇組實在是沒辦法了,才和他解約。
口說無憑,他們放出了一些證據。
比如李明德破壞酒財物後的定損單。

又比如對方無故罷拍後的溝通記錄。

劇組只差直說心裡苦了,明明是你擾亂劇場規則,怎麼現在還賊喊做賊起來?
緊接著,當事人之一的馬天宇,也透過工作室釋出了宣告,主要是強調他有嚴格遵守劇組工作時間,不存在遲到和特殊對待等問題。
特意提到,拍攝某幾場戲時,有其他演員兩次無故離開現場,明顯在說李明德。

不過呢,知名內娛活人馬天宇,不是會忍氣吞聲的性格,發了條陰陽怪異的微博,說“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抑鬱患者以及狂躁者患者。”
就差直接點名罵李明德有病了。

但這話說得太不妥了,平等地冒犯了很多無辜人士,所以他很快又刪除了。
隨後以更正經的姿態做了回應,沒有否認缺席圍讀會的事,但表示進組時間有溝透過。
“遲到、耍大牌、不看劇本從來沒有過。”

後來眼見事情越發不可收拾,劇組導演也終於站出來,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小作文。

上下滑動檢視完整內容
這篇小作文寫得蠻聰明的。
一上來先肯定了李明德,誇他真性情、懂戲、一腔熱血,出發點沒有問題。
但又話鋒一轉提到他有精神疾病。言下之意就是他狀態有問題,說的話不可信。
然後又提到李明德遲到、砸酒店、不尊重工作人員等情況,並大力誇獎了馬天宇配合劇組的行為,否認了他和馬天宇的不良關係,強調劇組沒有虧待任何工作人員。
雙方各執一詞,各不相讓。

李明德的支持者,對劇組解釋並不信任,他們認為其中可推敲的矛盾點太多了。
比如,在那張物件損壞列表中,連桌布起皮這種細節都被標註出來了,看起來很像是自然破損,而非他們口中的“被砸壞”。

又比如,聊天記錄似乎存在P圖痕跡。

而且聊天記錄提到,李明德說“誰讓他來這麼早”,似乎反過來證明,他確實提前被叫到了片場,只能在東北的冬天凌晨等待。

再加上馬天宇本人早有前科,以前就被爆過“內涵同事”、“耍大牌”、“愛遲到”的料。


導演的小作文也都是情緒,沒有證據。
於是,圍觀網友們一擁而上,斥責他和馬天宇一夥的,說的話能有多少可信呢?

認為這些都是劇組為了甩鍋給李明德而設計出來的陰謀,是資本的套路。
但是,伴隨著關於李明德的爆料陸續出現,輿論的風向又開始發生變化了。
除了過去那些床照啊緋聞啊之類的爆料,其中有幾件事值得重點關注。
第一。
他承認自己確實暴力損壞了酒店財物,並沒有悔意,聲稱這是“人性小測試”。

第二。
李明德立的是打工人人設,還曬出自己餘額180元的截圖,讓大家評理。
結果轉頭就被指出,他用的車、手機和衣物都價值不菲,可能他口中的窮不是真的窮。

李明德還回應了這事,“車是租的,手機是以舊換新,衣服是之前掙錢買的”,陰陽怪氣網友,“你掙不到錢可以從自身找問題”。

如此傲慢,和李佳琦讓消費者反思買不起眉筆是自己的問題,有什麼區別呢?
第三。
合作過的女演員說李明德在劇組也會小牌大耍,很多次讓全劇組等他一個。
“論工作態度而言,就你最糟糕。”


結果李明德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一上來就對女演員蕩婦羞辱,暗示對方被潛規則。

導致很多人去網暴這位女演員。

第四。
不止一位工作人員發聲了。

指責李明德在現場特別難溝通,很多工作人員正常工作還常常被大吼“你們都在偷懶”。
經常全場準備都做好了,就等著人拍攝了,他卻無故消失,導致進度停滯。
明明拿著七位數片酬,卻偽裝成工薪階級,完全不顧自己到底給打工人帶來了多少麻煩。

“給幾乎大半個劇組的工作人員都留下了心理陰影”,大家都害怕與他合作。

自稱打工人的人,給真·打工人惹了麻煩。
第五。
輿論爆發後,李明德就開始直播了,打賞的人確實不少,也有人刷嘉年華。


雖然他說直播一晚收入不到10萬塊,還不夠自己給劇組交違約金的,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也絕不是普通打工人的收入水平。

諷刺的是,他一邊在微博立正義人設說不要打錢,只是為了公平,言之鑿鑿地表示“自己有太多路子可以掙錢”;一邊在抖音直播收打賞,還自欺欺人不想聽到“金錢的聲音”。

讓人不禁想問,真的只為了公平嗎?

短短幾天,李明德又從一腔正義的吹哨人,成了老謀深算、吃相難看的208w。

是騙得網友團團轉的撒謊精。

是資本的另一種形態。

所謂發瘋、直播,都成了MCN的劇本。

好幾個圖流量去給李明德打賞,結果反過來被消費者們避雷了,得不償失。

最後還是抖音先行一步,封了李明德的直播間,理由是“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

雖然他的支持者義憤填膺,聲稱這些都是資本的手筆,是迫害他的證明。

但更多人為此,拍手稱好。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事到如今,越來越多人出來發聲。
說什麼的都有。
有人說李明德只是太年輕太理想化了;也有人覺得他職業道德不夠,不適合合作。

此時此刻,再去分辨馬天宇和李明德誰對誰錯誰更慘,其實沒多大意義。
要我說,他們都不慘。
誰能慘過那些根本沒有姓名,只是在背後默默支援工作的工作人員呢?

感覺這些幕後人員是真的辛苦。
劇組裡,大明星們相互博弈,波及的是他們;網路輿論你來我往,被當棋子的也是他們。
萬一以後某個明星塌房了,受苦的還是他們。因為自己付諸心血的作品,很可能會就此下架,根本留不下一丁點的痕跡。
更何況。
現在看著演員導演們在這吵吵嚷嚷,開口職業素養閉口專業藝術,你以為他們多有成就,拍出過什麼精品內容,輸出過什麼優秀作品?
仔細一看,啥也沒有。

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啊。

好像這也是內娛的現狀。
那種人盡皆知的明星或作品越來越少了。
以前提到娛樂圈流量,大家想到的是周杰倫啊吳亦凡啊TFBOYS啊蔡徐坤這種,是大家沒看過作品沒聽過歌,但也聽過名字的人。
而現在很多流量彷彿只在限定的小圈層裡被追捧,花錢的人不少,出圈的程度不多。
現在我看熱搜,總覺得認識的明星越來越少了,很多名字都是在吃瓜的時候聽說的,要進一步說他們有什麼作品,大家都說不出來。
反而有些網紅還要更出圈一點。
其實就是因為大家的娛樂方式發生變化了。
以前的主流是看電視,看電影,現在短劇、短影片成為更受追捧的東西。
想當年。劉曉慶主演的《芙蓉鎮》,電影票2毛錢一張,賣到了1.2億票房;《還珠格格》的收視率最高時,能夠達到了62.8%。
這些盛況如今都很難復刻了。
去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425.02億元,而短劇的全年營收有504.4億元,形成了反超。
雖然我身邊朋友沒幾個為短劇花錢,但那隻能說明我們這代人的審美和習慣不再是主流。
時代確實不一樣了。
我們總是試圖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但總是不知不覺就發現我們確實被時代拋下。
或者這也是一種成長吧。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