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這回,是真的被特朗普逼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本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北約領導人呂特時表示,他對俄羅斯感到非常不滿,並丟擲一份“50天最後通牒”:
如果俄羅斯在50天內不能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徵收100%的關稅,而且可能對所有仍與俄羅斯進行能源或商品貿易的國家徵收“次級關稅”。

特朗普向普京丟擲“最後通牒”
特朗普說的次級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解釋為“次級制裁”。簡而言之,就是任何繼續跟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其產品銷往美國時都將面臨高額關稅。這正是特朗普曾經用在伊朗問題上的那一招,現在又搬來對付俄羅斯。
目前,世界上與俄羅斯保持能源與商品往來最多的三個國家是:中國、印度、伊朗。而其中,中國和印度的份額最大。俄羅斯原油大約超過70%的出口流向中印兩國,中國更是其天然氣和煤炭的重要買家。
也就是說,特朗普“次級制裁”生效後,中印企業的相關產品在進入美國境內時,將被疊加徵收更加高額的關稅,這會對兩國的出口型企業構成嚴重打擊,尤其是印度正在承接大量“脫中入印”的美歐訂單,一旦被牽連,經濟代價難以估量。
特朗普上臺後就一直在推動俄烏談判,希望能在最短時間裡實現俄烏停火,但事與願違,俄羅斯雖然一直在“積極配合”,普京也多次表態稱願意與烏克蘭談判,然而實際上戰火依舊在持續。反覆多次之後,意識到自己被普京“耍了”的特朗普如今已經惱羞成怒。
這一次特朗普給俄方發出的“50天最後通牒”,顯然是要動真格了。對俄羅斯而言,特朗普的這番威脅確實非常棘手:

普京面臨兩難選擇
如果繼續打下去,中印兩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可能被拖下水,一旦中國或印度受到損失,反過來也會對俄羅斯自身形成壓力。對當前的俄羅斯來說,它已經承受不起被中國或印度疏遠的代價。
但如果現在妥協、接受停火,不僅意味著“主動退讓”,也可能讓烏克蘭趁勢反撲,還會影響普京在國內的權威與軍隊士氣,特別是當前俄羅斯內部右翼勢力強硬崛起,更不容許“認輸式停火”。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就會減少,甚至會處於被挾制的狀態。
需要提到的是,特朗普“50天通牒令”最實質的內容恐怕不是次級制裁,而是特朗普宣佈將重新武裝烏克蘭,以北約購買美國武器的形式去實現。
特朗普稱,未來一段時間,北約成員國將向美國購買包括“愛國者”導彈和發射器在內的數百億美元軍備。這些軍備武器會在北約的協調下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烏克蘭,以支援其“抵禦俄羅斯的攻擊”。
在這批交付烏克蘭的武器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特朗普特別強調這批防空系統將很快交付基輔。北約秘書長呂特補充說:“烏克蘭將擁有大批數量的軍備,除了防空系統外,還包括大批次的導彈和彈藥。”
這意味著,未來50天內,美國以及北約可能會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俄羅斯能不能打贏也是未知數。

美國和北約對烏克蘭的軍援將持續加強
曾幾何時,特朗普和普京“惺惺相惜”,互稱對方“聰明”、“有膽識”。但這回,特朗普顯然動了真火。而且這一次,特朗普玩的是“三板斧”:政治逼迫、經濟制裁、軍援升級,層層施壓,目標直指莫斯科。
那麼,中國對此會是個什麼看法呢?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一直強調“勸和促談”,從未直接站隊。然而,如今特朗普將“次級制裁”指向中國,顯然是在製造壓力。
但從中國角度看,有三點不會改變:中俄正常貿易是主權行為,任何國家無權干預;中國主張和平解決俄烏衝突,但反對任何脅迫手段;若美方對中企動用貿易懲罰措施,中國將依法反制。
換句話說,中國不會為俄羅斯“背鍋”,但也絕不會讓美國輕易牽著鼻子走。中國在中東、亞太、非洲等地區的戰略佈局越來越重視“獨立自主、不選邊站”的原則。誰真心和平合作,誰就是夥伴。
至於印度,莫迪政府恐怕也很難接受“次級制裁”的壓力。一旦印度出口受損,正好打擊其製造業振興計劃,等於在地緣政治中被迫站隊。
特朗普的算盤也許精,但中印都不是可以隨意驅使的棋子。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次不是簡單的美俄對抗,而是一次中俄印與美歐之間的複雜角力。
未來50天,可能是俄烏衝突走向的關鍵,也是中美博弈的又一個焦點。普京怎麼選?中國、印度怎麼應對?誰都在看,誰都不能掉以輕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