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向佐對了,露背可不只是女性的權利

不知何時開始穿露背裝成為男生的新晉流量密碼,既有向佐在紅毯「不經意間」小露香背喜提「歡樂喜劇人」稱號,又有肖戰、王一博雜誌大膽突破,展示傾城之「背」,光耀飯圈。好像男生露個背是一件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反觀炎炎夏日時,榕樹下遍地「不包二奶」的大爺卻乏人問津,見怪不怪。

這小小一件露背裝,以「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姿讓粉絲與眾人集體線上「高潮」,穿甚至比不穿的威力還要強大。其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辛與不為大眾所熟知的隱情?本文將詳細為您解答。
近日,向佐在紅毯上與其「老“肩”巨猾」露背裝的自信幽默衝上熱搜,開創了喜劇人新賽道,而他在社交媒體上所言,「露背可不只是女性的權利」,也同樣引來廣泛討論。
圖片來源@向佐JackyHeung
實際上,

「男生露背,性感的罪」

這一話題並不新鮮,外有甜茶Timothée Chalamet威尼斯電影節紅毯一襲紅色露背連體褲熱辣滾燙,驚豔全場;內有肖戰時尚雜誌大片身著鏤空露背西裝,亦柔亦剛,魅惑四方。

2022年Timothée Chalamet身著Haider Ackermann
紅色露背裝出席威尼斯電影節|圖片來源網路
王一博、王安宇、檀健次、馬嘉祺、米卡、張真源等等一眾鮮肉也前赴後繼地追逐著這個潮流。殊不知,這早已是劉德華20多年前玩剩下的——在演唱會上多次以露背裝驚豔粉絲,引得臺下頻頻尖叫,「哥哥的背不是背,是保加利亞的玫瑰」。只能說,你天王終究是你天王,永遠走在潮流的尖端。

劉德華在演唱會中露背造型|圖片來源網路
不過翻起評論,大眾對此的評價大多似乎還是停留在現在的男明星真是什麼都敢穿,什麼都敢秀,為了博眼球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好像穿了露背裝露了點背就是什麼很了不得,很突破、很大膽、很前衛的事情。「北京比基尼」大爺,天天把上衣撩至胸部、長背心捲成比基尼尺寸,露出肚皮和光膀大哥在街頭巷尾四處溜達,他們的露膚度可比露個小背高的多,也不見大家如此大驚小怪,大做文章。

這露背裝究竟有何魅力與魔力?竟讓「不包二奶」的赤膊好男兒話題度都敗下陣來。本文便帶你從「背」出發,深入探討男性身體的社會屬性與男性時尚的文化含義。
不「背」凝視的男性身體

關於肆意展示男性的美好身體,總是讓人不自覺地聯想到古希臘時代。強健的肌肉和寬闊的肩膀,硬朗結實的線條,他們對男性身材與氣質的規範有著近乎嚴苛的追求,天津歡樂谷NPC都自愧弗如。充滿雄性青春荷爾蒙的氣息是他們自我魅力的來源,甚至是獲得城邦地位的籌碼。
古希臘雕塑中赤裸而健碩的男性|圖片來源網路
這也就意味著,在當時,有著脂粉氣或者說女人味的男性則將備受歧視與侮辱,因為「他們」的行為是對女人這一低劣種群的模仿,觸犯了男權中心主義的權威。此外,就連鬆弛蒼白的皮膚和肥胖臃腫的身體也會受到眾人的嘲笑,他們很難受到愛神的眷顧,在城邦中的地位和前景也會變得黯淡。裸背展示男性健碩的身體則成為二元父權社會鞏固其地位的軟性手段。
而後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興起,西方傳統父權制二元社會為了鞏固其穩定,打造了一個涇渭分明的二元時尚世界,不僅嚴格的打造兩個衣櫃,並且男性的衣櫃與女性的衣櫃,從顏色、材質、款式、版型,搭配方式甚至穿著的場合都有嚴格的區分。從而讓人們明確地感受到性別的差異化,從穿著上就明確自己的身份。
甚至從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開始,西方男性開始減少穿著鮮豔色彩和奢華面料的衣服,將深色服裝、褲裝和西裝作為男性著裝的標準,摒棄了高跟鞋和緊身馬褲。心理學家約翰·卡爾·弗呂格爾John Carl Flügel在《服裝心理學》(Psicologia dell'abbigliamento)中寫道,隨著資產階級的崛起,「男性不再追求最輝煌、最浮誇、最奇異、最精緻的裝飾形式,他們把這些權利完全交給了女人,從而使男性服裝成為一種剋制、樸素的藝術。從服飾的角度來看,這一事件應該被視為男性的‘偉大讓步’(the Great Masculine Renunciation)」。
透過這場運動,男性進一步透過拒絕服裝去展示自己的身體,不讓自己處在一個被凝視的位置之上,而是作為主宰穿著褲裝去征戰世界,成為「有用的人」。而其身體則成為被「隱藏」的歷史,不容被凝視與討論。當然,與之相對的「女士們則被迫穿著連衣裙和裙子,展現出她們本質的輕浮」成為被男性欣賞,凝視,把玩的物件。
自然,早期露背裝的歷史與男性穿著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卻是吸引男性法寶。20世紀20年代,西方整體處在一個戰後慶賀的氛圍之中,經歷過「末日惶恐」的大家開始及時行樂,重新享受生活。上流社會的貴婦們白天曬曬日光浴美黑,到了夜晚派對時刻則急需一種著裝能炫耀自己的「戰績」。恰好,設計師Madeleine Vionnet的「斜裁法」剪裁技術提供技術支援。這種能完美呈現古銅色美背的晚宴裙裝便迅速成為當時最Chic的潮流單品。
1920年好萊塢女星Clara Bow身著露背連衣裙
|圖片來源網路
到1937 年 12 月,女演員Micheline Patton穿著這種露背連衣裙登上電視,出現在BBC早期時尚紀錄片《Clothes-Line》的最後一集中,引得大眾爭相模仿,當然其中也不乏討伐之聲。不過,露背裝算是正式開始進入主流大眾的眼中,也逐步發展出不同的樣式。
1930年代的露背裙裝設計|圖片來源網路
與此同時,男生的裸露權利可謂是大大提升。在1930 年代之前,男女的裸露都是猥褻的、羞恥的、禁忌的,1930年甚至有4個人在美國Coney Island沙灘裸露上半身被捕。而隨著越來越多男性的抗議,力圖奪回自身身體自由支配的權利,直到1936年The Chicago Tribune報道男性裸上身的合法性後,漸漸男性袒胸露背不再是一件傷風敗俗的事情。
1900年代的男士連體泳裝|圖片來源網路
不過有一點有趣的是,儘管男性裸上半身逐漸被接受,其胸毛卻不被大眾接受。男性濃密的胸毛被認為慾望與情色的象徵。由此也可以側面反應出,大眾與其說是對身體不齒,不如說是對身體慾望的不齒。而在傳統文化中把女性身體作為男性慾望的投射物件,是勾起慾望的原罪,自然不能隨意展露,尤其是與其生育本能相關的乳房。哪怕到現在為止,經過2014年「解放乳頭運動」,女性的乳房依舊是個被包裹的神秘地帶。
1939年的電影《Tarzan Finds a Son! 》中
被強制剃掉胸毛的泰山|圖片來源網路
當然,上述所說的都是以西方社會為主的文化變遷。同樣都是父權制社會,中國自古以來對男性氣質的包容度與身體的解放程度是大很多的,無論是對「傅粉何郎」花美男的推崇還是「裸袒青林中」自由裸露的快活,都可見一二。不過這僅限於對男性,對女性身體的限制與打壓也同西方一樣相差無幾。
露背裝成為解放身體的武器

直到1957年「孔雀革命」(the Peacock Revolution)和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的推行,西方的男性才正式重新開始時尚之旅,撿起明豔的色彩與五花八門的裝飾,如同孔雀開屏般花枝招展以炫耀自我魅力。而所謂的「孔雀革命」指的是,隨著二戰後經濟逐漸恢復,追求享樂的心態再度席捲而來。1957年,史蒂芬(John Stephen)捕捉到時髦青年的需求,成立雅痞式時尚男裝店將卡納比街化為「孔雀巷道」(Peacock Alley),正式開啟這場運動。而披頭士樂隊則是這場運動的最大推動者,他們自由搖擺的音樂把這種華麗明快的時尚從英國推向給美國以及全世界的青年。
David Magnus, The Beatles, 1967
|圖片來源網路
也是由這個時候開始,男性可以開始不再是傳統二元父權制下的「大肌霸」的偉岸形象了,其身型開始纖瘦化,並允許帶有柔弱的氣息。一如美國作家Barbara Ehrenreich在《Re-Making Love:The Feminization of Sex》書中所言,「時尚改變的不只是衣服,更是身體的再現與慾望的可能」
而身負沉重枷鎖的身體直到隨著以1968年的「焚燒胸罩」與1969年的石牆運動(Stonewall Riots)為標誌的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和酷兒運動的開展才逐步得到真正的鬆綁,獲得自由喘息。他們以身體為中心,時尚為戰場和武器,向社會封建的桎梏與束縛瘋狂開炮,力圖打下一片自由平等的版圖。
而想要打破這種傳統的固化方式,最顯而易見的方式,便是打亂原有的時裝性別含義,把所謂那些女裝元素,融入男裝,反之亦然,由此模糊所謂性別服裝的界限。由此,露背裝,這一曾經「女性」的專屬著裝,也成為先鋒男性挑戰傳統權威,解放身體束縛的重要武器之一。
David Bowie、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等搖滾歌手率先而起。露背裝成為他們在舞臺上盡情釋放其反叛、不被束縛、不羈自由的搖滾精神的化身。他們所展現的男性氣質不再拘泥於成熟穩重、力量強勢,而是雜糅著細膩柔美,狂野感性等複雜多樣的特質。
David Bowie在舞臺上身著露背裝|圖片來源網路
Mick Jagger在舞臺上身著露背裝|圖片來源網路
而以Jean Paul Gaultier、Vivienne Westwood、Yves Saint Laurent等時尚設計師/時尚品牌也以露背裝、裙裝、高跟鞋、束胸等富有性別的含義的單品為武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身體解放戰爭中持續輸出。尤其是Jean Paul Gaultier簡直一頓操作猛如虎。他不僅在他的Boy Toy系列系列融入水手條紋元素以消解制服帶來的莊嚴男性父權的形象,還以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982 年創作的酷兒電影《Querelle》為靈感,讓肌肉發達的男孩穿上富有刻板女性氣質的服裝。到了1985 年春季男裝系列,他更是以Et Dieu Créa l'Homme(上帝創造了人類),開門見山的探討兩性的氣質,試圖讓世人放下性別成見,迴歸到人本身。
Jean Paul Gaultier 1985 年春季男裝系列
|圖片來源網路
如今,無性別的露背裝在時尚圈已隨處可見,不僅是新銳設計師品牌Peter Do、Ludovic de Saint Sernin、Dion Lee、Palomo Spain等表現品牌多元化理念的摯愛單品,也是Louis Vuitton、Gucci、Balenciaga、Celine等老牌時裝屋的擁抱多樣青年文化的不二法寶。大膽露背,儼然成為新時代男性自信散發自身身體魅力,享受自我慾望,不畏世俗眼光的勇猛舉措。
Louis Vuitton SS2017 Menswear Collection
|圖片來源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倡導性別平等,拒絕性別化時尚符號這麼多年,女性身著男裝大眾似乎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還覺得挺「酷」,而男性身著露背裝卻頻頻衝上熱搜,時常伴隨譁眾取寵,異裝癖,變態等負面詞彙,甚至自動與其性取向關聯,將其一同「妖魔化」。這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恐怕與前文所言長期的傳統二元父權制的文化有關。
在傳統二元父權制下,女性身著男裝,是向高貴男性的模仿,暗示男性是女性的崇拜物件,其依舊處於從屬的地位。而男性身著露背裝等刻板女性服裝,則意味著把男性放置在「被凝視」的一方,表明男性也是可以取悅對方,臣服對方的,甚至是可以「被消費」的,這是赤裸裸對父權制的背刺,是來自內部否認,是可能真正瓦解、動搖其統治的危險舉動。
Alexander McQueen AW2023 Menswear Collection
|圖片來源網路
由此可見,裸露的「背」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以露背裝去「女性化」、「物化」男性的身體,是傳統男性社會難以容忍的。不過身著露背裝,也並不就是去否定性別的差異存在,

而是在打破刻板的性別偏見,解放身體上的禁錮枷鎖,讓時裝/文化迴歸到每個人身上,接受差異,擁抱不同。

TALK TALK
男性露背裝,你更pick哪一種?
編輯 Sissi Hua
撰文 吳文達Wenda
視覺 Nina
校對 KK
先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