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原標題:2000年前古羅馬香水被發現,塵封已久的香味,怎麼有點像藿香正氣水?
撰文:河邊的卡西莫多
審校:Ziv


約兩千年前的香水瓶
(圖片來源:artnet.com)
在西班牙南部,有一個名為卡莫納(Carmona)的小鎮。這裡雖然城鎮面積不大,但歷史卻很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這裡就已經是一個定居點了。
2019 年,當地要進行一項工程施工,在挖開地面之時,工程隊意外發現了地下的一座大約公元1至2世紀古羅馬時期的陵墓。從墓葬的規格和陪葬品來判斷,墓葬應該屬於當時一個貴族的家族陵墓。

火葬是當時常見的埋葬方式,有條件的古羅馬人會在墳墓裡擺放一些貴重的物品,陪伴死者進入來世。考古學家們很快就在一名40歲左右女性的骨灰罈中,發現了獨特的文物:一個精緻的水晶瓶子。
透過略帶透明的瓶身,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有一些固態的物質。不過在搞清楚裡面是什麼東西之前,單單瓶子本身就足以讓考古學家們進行詳細的研究了:

瓶身是由較為純淨的石英打磨而成;瓶蓋則是由白雲石製成,這種白色的石頭性質穩定,不容易被腐蝕;瓶蓋和瓶身的縫隙抹上了一層深色焦油狀物質,化學分析顯示這是瀝青。在古羅馬時期,瀝青主要產自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當時重要的戰略物資。
正是由於瀝青如膠水般的良好密封,再加上在陵寢中封閉且黑暗的儲存環境。時隔兩千多年,瓶子中的物質依舊安靜地躺在裡面。考古學家們就像是童話中的阿拉丁,無意之中擦亮了充滿傳奇的神燈。

那麼,裡面的物質究竟是什麼呢?在科學家們經過了4年研究之後,終於有了答案:這是一瓶香水。
嗅覺(感受氣體分子)或許是生物演化過程中最早出現的感官,我們每天大約要呼吸2萬多次,各種氣味分子都會隨著呼吸進入身體,正常人大概可以分辨出上萬億種不同的氣味。早在幾千年前,無論是古埃及、古巴比倫還是中華文明,不同地區都有當地獨特製作和使用香水或香料的記載。那些可以刺激我們嗅覺的物質,不僅僅會出現在宗教儀式上,同時也是彰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羅馬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隨著國力的增強,古羅馬人對香水尤其狂熱。很多古羅馬女性貴族都有自己的香奴,專門負責打理主人的芳香物品;在一些宴會上,古羅馬貴族會在鴿子身上噴灑香水然後放飛鴿子,從而讓空氣中瀰漫著香味;甚至連當時的普通公民,也會給自己的馬和狗身上抹上芳香油。
特別是古羅馬人酷愛泡澡,羅馬軍團走到哪裡,他們就會把澡堂建在哪裡。古羅馬人會往水中新增月桂、迷迭香、乳香或者沒藥等香料。在那個沒有香皂的時代,香水承擔了清潔衛生的作用。當時會把提取的芳香油類物質儲存在一個扁平的球形陶瓷罐,方便取用塗滿身體。當身體塗滿芳香油後,古羅馬人還會在清水沖洗之前先用刮身器將芳香油刮乾淨。

根據古羅馬時期著名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的記載,當時的香水會由芳香物質和溶劑基底組成,基底通常是植物油,而芳香原料則由各種有香味的花朵或樹脂組成。但在此之前,考古學家們只發現過製作香水的場所和器皿,也曾經檢測出植物提取物殘留的痕跡,但從來沒有發現過當時的香水成品。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充滿香氣的物質很難儲存,很容易就消失在空氣之中。
當科學家們小心翼翼開啟瓶塞,裡面只能看到一些棕色和白色的油狀物質,並不能靠肉眼去分辨這是何種植物製取的香水。但幸運的是,在今天,科學家們可以藉助氣相色譜和質譜分析等技術手段,去還原其中的成分。

在結果出來之前,專案小組的成員們做了很多猜測。根據記載,古羅馬時期香料種類眾多,包括本地產的玫瑰、香堇菜、百合、水仙、鳶尾根和薰衣草;來自埃及的睡蓮;來自小亞細亞半島的蘇合香;來自阿拉伯半島的白松香、黃芪膠、乳香和沒藥;還有來自印度的肉桂及甘松。

在精密儀器的幫助下,考古人員們終於得到了答案。正如老普林尼所記錄的方法,瓶中的物質確實是兩種成分的混合物,一種是從油橄欖上提取的油脂,作為基底;而芳香物質的來源,卻非常出乎意料。它並不是地中海地區常見的鳶尾、玫瑰或者薰衣草,而是一種來自遙遠東方的植物:廣藿香。
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是唇形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亞和東南亞。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廣藿香的氣味其實並不陌生,它正是“藿香正氣水”或者“保濟丸”氣味的主要來源。廣藿香在我國主要產自廣東和海南,最晚至宋代我國就有將廣藿香作為香料和藥用的記載。在今天的很多地區,廣藿香還經常被用作調料或者野菜。

但是對於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人來說,廣藿香非常珍貴,古羅馬人甚至不一定見過活的植株。羅馬帝國雖然疆域遼闊,但境內卻並不產廣藿香,對於這種香料的記載也寥寥無幾。所以瓶中的廣藿香,很有可能是透過貿易的方式,從遙遠的古印度抵達羅馬帝國。正因為是稀罕之物,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墓主人會用如此珍貴的瓶子來儲存它了。
因為獨特香水的出現,我們可以大致描繪當時的場景: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個羅馬貴族家庭中,一位備受尊敬的女性成員不幸離世,悲痛欲絕的家人們將她的骨灰安置在家族墓地,伴隨她長眠的是當時價格昂貴、帶有異域風情的香水。這或許是死者生前最愛的香水,也或許是這個家族為了彰顯自身實力的標誌。就這樣度過了將近兩千年,直至有一天的重見天日……

雖然科學家們搞清楚了香水的主要成分,但其實還有很多謎團等著今天的我們去解決,就比如墓葬主人究竟是何人;這款儲存完好的香水是供日常生活使用,還是有特別的含義;香水是透過何種萃取方式提取的;我們是否可以復刻這款兩千年前的香水?
不過有些事情是確定的:那就是人類對於遠方的嚮往,和對香味的執著。
參考資料:
[1] Cosano, D.; Román, J.M.; Lafont, F.; Ruiz Arrebola, J.R. Archae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a Perfume from Roman Times. Heritage 2023, 6, 4472-4491. https://doi.org/10.3390/heritage6060236
[2] Briggs, H. "Nose can detect one trillion odours". 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26638085
[3] Bushdid, C; Magnasco, MO; Vosshall, LB; Keller, A (2014). "Humans can discriminate more than 1 million olfactory stimuli".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1249168.
[4] Artnet.What Perfume Did Ancient Romans Wear? A Crystal Jar Recently Discovered in a Mausoleum Holds the Aromatic Answer.https://news.artnet.com/art-world/ancinet-roman-perfume-discovery-2311177
[5] sciencenews.An old perfume bottle reveals what some ancient Romans smelled like.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ancient-roman-perfume-smell-patchouli
[6] [法] 讓娜·多雷 主編,Nez團隊 編著著,賈季超譯.香水之書.博集天卷.2023:21.
[7] 蔡錦文著.調香手記:55種天然香料萃取實錄.華夏出版社.2022:17.

喜歡香水的點【贊】
喜歡藿香正氣水的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