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還有書籍》回來了!”在觀眾的熱切期盼中,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已經溫暖上線,最新第二集也已更新。
6月19日,該片在北京大學舉行專場觀影會,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與節目主創齊聚燕園,搶鮮觀看了首集內容,並圍繞“紙頁方舟:流量時代的閱讀啟示”展開深度對話,和北大師生共同開啟一場關於閱讀的精神航程。

以更寬闊銳利的視角,走進“與書相伴”的百態人生
在延續前兩季內容和風格的基礎上,第三季將以更開闊和銳利的視角,描繪這個時代書籍與人的共生圖景,捕捉流量時代的閱讀微光,講述那些隱於書海間的寫書人、做書人、愛書人,如何在資訊湍流中奮力編織起一座座紙頁方舟。
從述說盲人群體的“但是還有書籍”,到呈現文字工作者在流量時代的生存博弈,從走出書齋和學者一起走向田野,到深入生活叩問寫作者書寫的理由,《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全片6集,每集一個主題,致力於記錄那些“與書相伴”的別樣人生,展現這個時代爛漫動人的閱讀風景。

在流量爭鋒的喧囂中,節目始終以平和淡然的表達方式將閱讀的故事娓娓道來。在嗶哩嗶哩紀錄片內容總監張昊看來,《但是還有書籍》最大的表達技巧,就是真實地記錄每一個創作者、愛書人的生命經歷,去挖掘每一本書、每一位主人公背後的故事和心聲,透過營造讀書的氛圍和環境,形成書籍特有的感召力,吸引大家聚攏過來,去看到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與書相關的人生。
作為《但是還有書籍》的總導演,羅穎鸞一路見證了這部系列紀錄片的向上生長。羅導表示,和前兩季相比,如今再度出發的第三季,除了聚焦閱讀和出版,也選擇去拍攝不同的寫作者,深刻探尋文字對他們命運的改寫,紀錄片還把目光挪到那些被棄置、被冷落的書籍,讓它們重新被打撈起來,再次煥發生命力。

當刷屏取代翻頁,演算法浪潮席捲而來,書籍依然是心靈停泊的堅固方舟。而划槳擺渡的,可以是每一雙願意觸控文字的手。觀影會現場播放的首集《書海逐光》,將鏡頭對準了盲人世界裡的“但是還有書籍”,透過串聯起中國盲文出版社、盲文圖書館,以及盲人讀者的故事,講述閱讀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與命運。
“有一具哪也去不了的身體,但是有一顆好像無所不能的靈魂。”片中致力盲人閱讀推廣的何川也來到了觀影會現場。從盲人校對員一路成長為中國盲文圖書館副館長、中國盲人協會副主席、北京盲人協會主席,他的經歷折射出盲人閱讀方式的變遷。對於無障礙閱讀,何川希望視障群體以後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找不到書,而是也能像其他人一樣在很多書裡面自由挑選自己想看的好書,未來也希望透過盲文圖書館讓更多的人熱愛閱讀。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書籍數字化為推動知識普惠提供了新的可能。面對不斷擴充套件甚至過載的閱讀資源,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表示,讀什麼樣的書考驗著大家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僅靠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需要一個人帶著另一個人,一群人影響另一群人,才能實現閱讀互助和精神共富。

紙頁翻動,思想奔湧。當盲文在指尖流淌,當人們在字裡行間穿梭,這些守護文字的光亮能否穿透迷霧,帶領人們重新找回閱讀的精神座標?《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已在嗶哩嗶哩播出,敬請鎖定B站,感受紙頁間那份沉靜而永恆的力量。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