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偉從不在乎過去牢固的標籤,因為他從不給自己設限。他的生存之道就是踏踏實實把事兒做好了,把每個角色演到底,同時不被任何一個角色限制住。他相信,只有不斷打破,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文|魯皮
編輯|蜉蝣
喜劇演員是對他最大的誤解
2024年,第3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禮上,最佳男主角競爭激烈。有出演了《三體》的於和偉,演了《繁花》的胡歌,《去有風的地方》裡給人驚喜的李現,而最終拿下這個獎的,是範偉。
在《漫長的季節》裡,範偉展現了鍊鋼廠工人王響的市井,以及時代車輪下籠罩著的個體的悲傷。很多人發現,原來範偉早已不是那個家喻戶曉的「笑星」。一位網友這樣評價:「喜劇演員是對他最大的誤解。」
此時的範偉62歲,出現在獲獎VCR裡時鬍子發白,戴著黑框眼鏡。他承認,自己的年紀不小了。但年齡始終不是範偉突破自我的阻礙,至今,他依然「總想演一點跟過去不一樣的角色」。
出道以來,他一直是這麼做的。範偉的演藝生涯開始得不算早,31歲時在一次相聲演出中被趙本山發現,才開始演小品。在春晚舞臺上,他貢獻了多個經典的形象。之後,他延續小品舞臺的風格,又拍了《劉老根》、《馬大帥》等電視劇。至今,範偉塑造的這些形象仍然活躍在網際網路上。
但實際上,2005年,範偉在春晚舞臺上貢獻了最後的作品《功夫》之後,就從小品的世界裡消失了。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描述自己的決定,「不甘心」。「小品舞臺上的形象是臉譜化的,一旦被固定下來,就得永遠延續下去,這一點讓我特別害怕。」
他想撕下小品演員和電視劇演員的標籤。41歲這年,範偉第一次正式地和電影打交道。他接到的第一個劇本是《看車人的七月》,他很喜歡,但和導演通話之後,他察覺到導演不想用他。範偉能猜到原因,「我那時候正演小品、電視劇,滿街喊我藥匣子的時候,讓我來演那個看車的小人物,他怕觀眾笑場。」
為了說服導演,他開始仔細研究劇本,也根據經驗做一些調整。他主動向導演提出,在一場要拍婚紗照的戲裡,女方穿高跟鞋,自己的個頭不夠,就在底下墊了一個箱子,這樣可以一點點把觀眾帶入真正的劇情當中。正是範偉對角色的理解和調整讓導演重新決定用他。
而這一部電影,在當年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讓範偉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最佳男演員獎。
但範偉沒有就此止步。文藝電影之外,他嘗試了不同型別的商業電影,在電影《天下無賊》、《非誠勿擾》、《私人訂製》、《1942》裡出演配角。《南京!南京》裡,他是謙遜近乎軟弱的知識分子,《第一爐香》裡他演出了覬覦年輕女孩的金主司徒協身上的邪氣。
範偉就這樣一直演到60歲。對很多男演員來說,花甲之年,表演風格早已定型,或息影,或在自己舒適區延續過去的經典角色。但為了獲得更多突破的機會,範偉喜歡和新導演合作。因為他覺得,新導演會對作品傾盡全力。
他拒絕過很多影視劇的邀約,但第一次見到導演辛爽時,還沒有劇本,只是聽到整個故事,範偉就決定接下王響這個角色,「好像我們倆一下就打通了」。這是一個跟他過去塑造的人物和風格都不一樣的角色。片子裡,有很多虛實的對照,辛爽擅長留白,這對範偉的演技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範偉沒有猶豫,他甚至覺得,60歲,遇到這樣一個劇,跟自己有這麼多契合的東西,能再次打破邊界,「可遇不可求」。《漫長的季節》播出後,範偉又一次迎來了事業的新起點。

過不設限的人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範偉的職業生涯並不像外界看起來的一帆風順。
2014到2015年,範偉幾乎沒拍什麼戲。商業電影的角色缺乏複雜性,文藝電影又要面對「小眾」問題,不被關注。這讓範偉陷入糾結,在過往的採訪中,範偉多次表達過自己的疑惑:作為演員,是不是「不能永遠幹自己願意幹的事」?這是不是意味著,「在那兒把自己束之高閣?」
但他沒有立刻作出決定,而是停了一年多。在搖擺中,範偉接到了《不成問題的問題》的劇本。這又是一個文藝片,改編自老舍的同名短篇,講的是抗戰時期樹華農場在主任丁務源的管理下走向衰敗的故事。
出演丁務源之前,範偉直覺電影的市場反饋不會太好,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故事。但丁務源是他真正想演的角色,複雜、有灰度,更接近真實的人性。在隨波逐流和堅持自己之間,是對電影的熱愛驅動範偉選擇了後者。
結果,這部影片讓範偉在54歲這年,拿到了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如今回望,這個獎對他來說意義重大,不僅肯定了他所選的文藝片道路,也讓他更堅定了「往淡了演」的剋制的表演方法。
經歷過事業的轉折和沉浮,範偉不是沒有過迷茫和困惑。但正是因為對錶演的熱愛與始終不給自己設限的初心,範偉一次次突破邊界,也一次次撕掉標籤。
2024年底,範偉染著灰白色的捲髮,穿著黃黑色格子衫和菸灰色大衣,腋下夾著黑色手袋,在Bottega Veneta品牌的一組時尚大片中和舒淇、楊祐寧擦肩而過,在充滿煙火氣的街道上揮手穿行。
精緻的佈景下,範偉的出現讓人詫異,這張具體的、寫滿時代氣息的臉在王家衛式的慢鏡頭中展現著微妙的張力。但並不突兀,即使在時尚領域,範偉的表現力也同樣鮮活、準確,擊中人心。
這不是範偉第一次和時尚圈合作。去年3月份,範偉和時尚雜誌《智族GQ》曾用16套造型,一個人演繹了16種完全不同的MBTI人格。有滔滔不絕的辯論家、溫暖的守衛者、冷酷的企業家、沉醉的表演者……每一個形象都展現著足夠獨特的一面。在範偉身上,似乎看不到任何邊界,他早已甩掉了那個終日不離金鍊子、墨鏡和骷髏頭衛衣的範德彪的影子。面對各種角色,都能表演出全新的氣質。
當其他奢侈品品牌在新年大片中紛紛選擇奧運冠軍、建築師、模特、流量明星演繹時,Bottega Veneta選擇的範偉,不僅帶給了時尚新的詮釋,也證明著範偉如此多元。他早已活在了標籤之外。
最近,範偉又一次跨界,第一次和汽車圈合作,成為汽車品牌smart的超能密友。這是一次雙向選擇,就像範偉一樣,smart從來不是一個被定義的品牌。在汽車圈青睞流量明星的當下,smart超乎外界想象地選擇了範偉。它看中的,正是範偉身上不斷撕掉標籤的勇氣和從不設限的人生態度。這與smart的品牌主張「open your mind」不謀而合。
在誕生之初,為適應歐洲狹窄的街道和停車環境,被後人譽為「smart之父」的約翰·湯姆福德就畫了一張草圖。那是一臺長約2.5米的小車,在他最初設想中,一個標準的6×2.5米的停車位,可以停下三輛這樣大小的汽車。
1998年,在市場都在造大車的時代,smart推出了行業最特別的微型車smart fortwo。因為當時的城市交通條件需要這樣的車,在之後的20年,smart兩門的fortwo和四門的forfour憑藉獨特的風格迅速擊中人心,風靡全球。
但堅持自我、突破邊界向來是不容易的。不管對範偉還是smart來說,這都是一個長達20年甚至更久的故事。
在其他演員為了流量不停演戲的當下,範偉並不是什麼劇本都接。拒絕也是一種選擇,範偉一直在等新的導演,新的機會。他寧願把時間花在打磨自己上,因為他知道,「電影真的是得琢磨的細活」。
而smart的第一張草圖被設計出來,其實是1972年,到真正進入到市場的1998年,也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smart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堅信的方向。今天,當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競爭最激烈的階段,全面電動化轉型後的smart也沒有選擇在引數上盲目堆砌,用短期爆量來獲得一次性增長,而是和範偉一樣,走了一條堅持自我,不靠標籤說話的路,用真實的產品體驗贏得使用者。
這條路範偉走了幾十年,smart也一樣。他們都用時間、熱愛和不斷突破自我證明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是那些不設限的人和品牌。

道路和戲路越走越寬
不同於大眾印象裡「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伕」的範偉,現實中的範偉氣質沉靜、審美剋制,和熒幕上的形象充滿反差。2020年《人物》曾訪問過一次範偉。他私下沒有口音,普通話極其標準。休息的時候會看伯格曼的《婚姻生活》。那幾年,他很喜歡東北作家雙雪濤的小說。
這也是smart選擇與他合作的原因——他身上的反差既是閱歷的沉澱,也是他對作品角色的投入和追求。
這也奠定著他對複雜角色的理解。為了在不同的角色中贏得觀眾,範偉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出演《芳香之旅》時,他演一位勞模,他覺得勞模不該臃腫,3個月沒吃主食。開拍之前,他寫了一萬字的筆記。
今年,他和周冬雨主演電影《朝雲暮雨》,對他來說,這又是一個「突破舒適區」的角色。為了貼合老秦這個刑滿釋放人員的角色形象,範偉減重30斤。這是一種努力,也是一種創新,讓範偉演什麼,像什麼。
在時代的變化面前,smart和範偉一樣,始終走在自己堅信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著新的可能性。
在大家的認知裡,smart一直是一家造精品小車的品牌。但smart中國營銷公司CEO易寒在採訪中表示,「大家別把smart想小了」,因為「從1998年smart在賓士的體系造車開始,我們從來沒有把自己定義成只做微型車」。
於是,當大家還在為精靈#1驚歎時,smart再一次打破常規,釋出了新車——中型尺寸的SUV 精靈#5 BRABUS超能版。它大膽、張揚,經典的黑紅內外飾配色,以及與賓士大G同款的BRABUS 21英寸輪轂,都充分展現出BRABUS的「暴力美學」,3.8秒的零百加速更讓精靈#5 BRABUS超能版化作「效能猛獸」,受到眾多男性使用者的關注,一舉顛覆了大家對smart小車和女性使用者的固有印象。
但創新意味著更高的成本,smart品牌全球公司CTO羊軍向外界披露,smart產品開發週期通常在三年半左右,改款車型也需要8個月以上,這樣的週期才能確保每一款車在上市時都有足夠完善的產品體驗和可靠的品質保障。
為了在創新的基礎上保證高效能的體驗,2002年,smart就和歐洲最早的汽車高效能品牌BRABUS合作。1977年BRABUS在德國創立,一直是賓士的效能提升改裝商,是專業和品質的保證。雙方合作推出的第一代smart BRABUS就被歐洲媒體讚歎,「雙方共同的努力證明了一臺座駕不僅可以極富創意,更擁有改變未來的能力」。
精靈#5 BRABUS超能版正是這樣精神的傳承,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兼顧著功能性和使用者的體驗感。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張明霞這樣形容它,「不僅體現了我們對電動效能的願景,更重新定義了客戶對電動 SUV 的期待。」

這種不斷探索,勇於撕掉標籤的決心,最終帶來的是範偉和smart在各自領域不可替代的實力。繼《漫長的季節》之後,《朝雲暮雨》的老秦再一次讓範偉突破了演員的邊界。而一個個時尚雜誌的造型,也讓網友再一次驚歎範偉的表現力,透過妝造,他也可以傳遞出豐富的內涵和故事。
4月初,在米蘭設計週上,精靈#5 BRABUS 超能版全球首次亮相就驚豔了眾人。在汽車工業日漸成熟的當下,車型的同質化也成為汽車企業無法迴避的問題。而smart並沒有屈服於市場趨勢。鮮明的設計風格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極致的暴力美學和豪華效能讓這款車型被國內外媒體一致評價為800V時代的「效能藝術家」。
而在最近的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精靈#5 BRABUS 超能版一經上市釋出就引發了大量關注和討論。大家稱讚它外形酷炫、效能強悍,像「行走的荷爾蒙」。一位車友如此評價——這款車第一次讓他對「smart這個品牌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識」。
範偉和smart的合作,在演藝和汽車兩個領域互為呼應,都展示著憑藉熱愛和堅持,人和車都可以在各自的賽道一次次撕掉標籤,道路和戲路越走越寬。正如範偉在影片中提到的那句,「新時代,真正的有範兒,是有個敢打破常規的性子。」
聚光燈下幾十年,經歷許多沉浮後,範偉明白,踏踏實實把事做好,做瓷實了,才是生存之道。「我就說自己是手藝人,你把這活兒幹好了,下邊有的是人找你,你把一個活兒幹砸了的話,大家都不會找你。」
拉開時間的長軸,人生其實從沒有「正確」的樣子,可以天馬行空,可以踏實求真,只要堅持內心認定的方向,就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新生。時間會給出公平的答案,最後真正留在舞臺上的,永遠是那些充滿生命力,不被標籤所限的事物。人如此,品牌亦然。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