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網財經訊6月28-29日,“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由鳳凰網主辦,雪花超高階系列品牌-醴首席贊助合作,中國企業出海全球化理事會聯合主辦,以“為開放的世界”為主題,旨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之際,為中國企業搭建思想碰撞、資源對接、規則對話的高階平臺,系統性破解出海難題,共探生態共贏轉型路徑。
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國區主管葛辰皓出席本次論壇,並與鳳凰網財經進行現場對談,就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趨勢、關稅政策等展開深度交流。


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國區主管葛辰皓
01
“中概股大規模退市”傳聞,是媒體的斷章取義
針對今年4月“中概股大規模退市”的傳聞,葛辰皓澄清,這次事件是自媒體為了引發關注導致的誤讀。
他回溯事件的起源,在福克斯的完整採訪裡,主持人在探討關稅話題時,突然話鋒轉至退市的風險,提到假如有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融到資金,將其用到軍工中會怎麼辦時,在這個限定假設下,當時美國財長貝森特回答說“everything is on the table”(一切皆有可能),緊接著其又表示很多事情會有解決的途徑。
葛辰皓表示,上述採訪並不是針對整體中概股,而是在一個非常限定的環境下的對話,但被一些自媒體在Twitter上斷章取義,變成中概股都要系統性地下市。葛辰皓強調,紐交所一直走在政策制定的前沿,其紐約總部團隊和華盛頓團隊也和美國證監會保持著及時有效的溝通,如有實質性動向會第一時間向大家做政策的分析和解讀,目前大家無需過度焦慮。
他強調,紐交所一直致力於中國市場,長期陪伴中概股穿越不同週期。他舉例,早期紐交所陪伴著中國國企在資本市場出海;2014年,紐交所見證了阿里巴巴逾200億美元融資額的全美最大IPO,創下中概股上市高光時刻;2020至2021年間,紐交所見證了中概股赴美上市一波新高峰;同時,紐交所也陪伴中概股度過了市場低潮期。
葛辰皓表示,“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希望能持續利用紐交所的品牌優勢、交易模型、服務及全球生態圈,助力中國企業更好地實現資本市場出海。”
02
紐交所還歡不歡迎中國企業?
葛辰皓: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2025年目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同比增加,但整體募資金額下降時,葛辰皓表示,整體半年融資額同比的下降還是由於2024年上半年的高基數導致的。 2024年上半年迎來了近3年來最大的兩筆中概股IPO:安踏旗下的亞瑪芬體育和吉利旗下的極氪分別以15億美金和5億美金的融資額登陸紐交所,為中概股發行的復甦吹響了衝鋒號。
葛辰皓還表示,相比2021年的高峰期,當前中概股發行仍處於恢復階段。他觀察到,全球二級市場投資者如今比前幾年都更為謹慎,對價格也更敏感,他表示這一趨勢是全球性的,並非僅針對中概股。
葛辰皓強調,紐交所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並指出其擁有超過230年的歷史,歷經各種市場週期。 他表示相信中概股發行正處於復甦軌道上,目前也看到一些優質的專案在等待發行中。“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優質專案的成功發行,提振整個中概股板塊的回升。”他補充道。
03
DeepSeek和杭州六小龍
帶動國際投資人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的重新認知
葛辰皓表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相較於最佳時期尚處在一個恢復階段,難點在於如何能更好地獲得國際的、特別是歐美的長線資金的支援。但他最近也看到一個積極的趨勢,很多資金又回到了中國資產。
這其中包含了內因和外因。內因方面,首先是在去年9月24號之後,很多投資人看到中國政府面對當前經濟形勢的一些挑戰更加重視,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其次,年初不論是DeepSeek的釋出還是“杭州六小龍”的問世,讓世界再次看到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力量,也觸發了對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估。
外因方面,也看到國際資金在全球化資產配置方面出現了一些邊際變化。考慮到美股的高估值水平、短期內美國本身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元匯率變化的風險,很多投資人尤其是美國本土以外的投資人,把部分重心又轉到了諸如中國和歐洲資產。“所以最近看到一些國際資金又迴流到了中國資產,也看到很多中國企業藉助這個視窗順利完成了IPO發行或二次融資,整個市場在恢復的通道上”,葛辰皓表示。
04
紐交所和港交所有非常好的合作
交易所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談及今年港交所的火熱,葛辰皓表示,紐交所與港交所始終保持良好合作關係,致力於為企業在不同資本市場提供多元路徑選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易所並非"非此即彼"的競爭關係。
他以蔚來汽車為例,2018年蔚來在紐交所融資10億美元后,基於自身需求又陸續在新加坡、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形成三地上市格局,“這樣多地上市的例子不勝列舉,現在交易所之間也未必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關係”。
05
關稅政策的影響對全球都一視同仁
企業的準備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葛辰皓表示,現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不只是對中國企業,對於全球正在尋求上市的企業都帶來了影響。
他介紹,以紐交所為例,今年4月原本是紐交所的發行的一個高峰期,許多來自美國本土及世界各地的企業都計劃在這個視窗登陸紐交所。但是在4月2號大規模關稅政策推出,政策的不確定性讓這些專案都選擇推遲發行視窗。“所以這個不確定性並不只是針對中概股,對今年全球的發行人都是一視同仁”,葛辰皓表示。
葛辰皓認為相比一些首次面對貿易波動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企業從第一次中美貿易戰以來,已經具備了更強的應對機制。尤其是近年來出海企業在全球佈局、供應鏈多元化方面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某種程度上也增強了它們面對政策波動的抗風險能力。
他強調,現在市場秩序已經逐步恢復,隨著後續關稅政策進入博弈期,美股的整體指數又回到了4月2號之前的水平,一些在市場上做好充分準備的公司又擇機做了不錯的發行。所以總結來看關稅政策確實給全球企業赴美上市,特別是發行視窗的選擇帶來了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政策始終在動態演進,企業需要具備足夠的韌性和內功。在資本市場中,視窗有變化,但企業的基本面和戰略準備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