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亞馬遜雨林開小賣部:在這裡,用黃金換泡麵I天才徵稿02

大家好,我是陳拙。
這可能是我今年聽過在短影片平臺,看到最離奇的“淘金”故事。
有中國人在人跡罕至的亞馬遜雨林深處,遇到一位開小賣部的福建同胞——他當時正揹著雙肩包,賣50歐一包的泡麵和自熱火鍋。與他交易的人,不是盜獵者,就是非法淘金客。
就為一口泡麵,一群危險人物,沒一個敢在他面前交火。
至於發現他的那位中國人,同樣是出門在外討生活。
這人不只做短影片博主,也在法國做外籍僱傭兵,當時正在追捕非法淘金客。
常刷短影片的朋友可能已經意識到,不只亞馬遜,在世界任意一個犄角旮旯裡,都能遇到正在“搞錢”的中國人。
有人在東南亞掙大錢:中國男孩在尼泊爾做手串生意,搶到一棵樹就能一夜暴富;
有人在戰場上賺小錢:四川廚師在敘利亞開飯館,在美軍基地旁賣牛肉拉麵。
還有人出人、出力、幫當地人賺錢:湖南教授去非洲傳播種植技術,他繼承了老師袁隆平的遺願,正努力帶非洲人民致富吃飽飯。

他的夢想是讓非洲人民賺到錢、吃飽飯

在這些背井離鄉的朋友們身上,我發現一個共同特質——
他們大多為了“搞錢”去到世界各地,進入各個行業,偶爾遇到危險刺激,常常和當地人成為朋友。
我打算專門徵集一期類似的親身經歷。
不只為徵集到好故事,也希望能增加一個溝通渠道,偶爾調轉身份,從講故事的人,變成你們的傾聽者。
為此,我專門為2025年定製了【12個好故事】計劃。未來一年,我會在每月初制定不同的主題,定期向大家徵稿。
今天是活動的第二期,主題是【搞錢】,面向全體擁有海外IP、以及曾經有過海外IP的同胞,只要你有在海外打工生活的經歷,無論“掙大錢”、“賺小錢”還是“倒貼錢”,都可以繼續下拉投稿——
沒故事的朋友也別急,咱們湊熱鬧不行還能看熱鬧,就算腳沒出門,也能幫我轉發搭把手。
我在危險中掙大錢
今年網上有個句話特別火,叫“中國人是世界的NPC”。
細看的朋友會發現,這些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同胞們,大多在危險中求一線商機。
比如有中國男孩在充斥著各種疾病的非洲偏僻部落,當主管財政的四酋長;也有中國商人在亞馬遜雨林的食人族包圍下,做木材生意。
去年年初,天才記錄了尼泊爾的念珠獵人路百萬的故事——
在尼泊爾,一株能生產樹籽的鳳眼菩提樹價值百萬,比人命更值錢。為了爭奪最好的樹源,他僱人扛著槍守護一棵樹,甚至把槍口對準兄弟。
他也開始相信狼來了的故事,即使被同一個人欺騙三次,第四次他依然會選擇相信。
在這個行業裡,只要獲得一次真訊息,拿到樹籽,就立刻回本,一夜暴富。
這些搞錢的故事聽起來離奇、曲折,隱約還能從中看到一絲人性的考驗。
無論賺沒賺到錢,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要你是奔著賺大錢去到國外、並認為整個過程相對曲折,都可以長按下方圖片,前往【騰訊問卷】小程式,填寫問卷,我們來聊聊↓
(PS:電詐傳銷等非法搞錢方式,暫時先別報題了,我們遇到會先報警)

我在平穩的生活中見生死

除了這些立志掙大錢的朋友,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去到海外從事一些相對穩定、但又能見證他人生死的職業。
他們的生活環境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當地人,並願意瞭解當地人的過去,並與他們成為朋友。
比如醫生、律師、警察、獄警、社工、保險理賠員、建築工人等等。
或許你曾在我這看過【我在非洲當醫生】系列作者,援非醫生謝無界的故事。
2022年,謝無界作為一名耳鼻喉科醫生被派遣到非洲蒲隆地,為當地人提供醫療幫助。
這裡被稱為地球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在極度貧困中,大多數人一生只能看一次病,選擇花錢看醫生,就沒錢給自己準備葬禮。
謝無界在蒲隆地遇到過一位偉大的父親,像很多中國家長一樣,他拼盡全力託舉孩子,供兒子念大學讀書;
他也在這見過當地最殘忍的刑罰,有女孩因和中國人交往,遭受石刑,被用石頭活活砸死;
謝無界把在蒲隆地看到的事和遇到的人都記錄了下來。這些故事打動了上百萬讀者↓
這系列最不缺10萬+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歷,無論你現在是否回國,只要你曾經去到過當地,從事過類似的職業,至今仍記得一些當地朋友的故事,都可以來找我長按圖片,填寫問卷,我們嘮嘮↓

我出門喜歡倒貼錢

我在搜尋海外華人的故事裡,這一類朋友最為特殊。
他們不太關心賺錢,更關注理想,工作內容只有一項,為他人提供幫助。他們幫扶的物件,可以是孩子、婦女、老人,也可以是處於困境中的年輕人。
在短影片博主的鏡頭裡,我注意到一位非洲“袁隆平”。
這位爺爺叫老胡,是個來自湖南的水稻專家,為了幫助馬達加斯加擺脫饑荒,他幾乎跑遍了當地每個村莊、手把手教學如何種地。
老胡用時17年,幫當地的農民培育出3種雜交水稻。
他到來之前,這裡的人靠吃仙人掌和馬蜂窩度日,但現在,已經有一些人能住進房子,開上拖拉機。
老胡今年66歲,卻說自己已經離不開這片土地。
作為袁隆平的學生,他想用自己接下來的人生,讓雜交水稻也填飽非洲人的肚子。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把這樣的行為稱之為“公益”,但正從事這些行業的朋友也會提醒我,“我只是普通人,這也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恰好有人需要,恰好我有能力。我就去做了。”
他們從不願承認自己是偉大的普通人,只是遇到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時,他們時常覺得“這事我力所能及”、“這事非我莫屬”。
如果你覺得這就是你——在海外的這些年裡,你曾幫到一些人,也改變了一些困境,那就可以長按下方圖片,填寫問卷,來投稿↓

投稿能搞錢不?——能

每次和作者聊題後,我都會問同一個問題,“你為啥要寫這個故事?”
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人會說,國內外有很多法律和文化差異,尤其做跨國生意,一不小心就從進帳變進去,所以要用自己的經歷提醒更多做生意的朋友;
也有人說,記錄故事就是記錄變化。
90年代的亞馬遜河周圍,大多數人不僅過著原始生活,還有食人族。村民們認為隨意拋屍是一種浪費,所以會把屍體烤著吃掉。
隨著一位木材商人來到這裡,逐漸發生了改變。
為了紀念這位商人,村民將村子命名為“中國”,並開始接待中國遊客,還學習了一些中國的生活方式,做飯靠生抽,下飯靠成龍電影。
要我說,這些回答都挺好,但對於這些在海外的朋友們,最重要的是陪伴。
只要你願意講述,就會立刻擁有一個編輯和一群朋友,隨時隨刻傾聽你的故事,陪你渡過異國他鄉的孤獨。
如果你有故事,張開嘴,邁開腿,來找我!
如果你沒有故事,也可以搭把手,轉發這篇推送到朋友圈,讓那些有故事的人來找我!
我們或許可以透過講述,來彼此陪伴、互相理解,跨越距離,成為彼此的力量。
我和讀者朋友們一起期待,有朝一日,在這裡讀到你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