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德學院出來的文憑為什麼被中留服認定為哥倫比亞大學?

【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在京城董襲瑩事件中曝光的美國巴納德學院,這幾日也火了。
明明讀的是巴納德學院,但是當這些學生回到中國後,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簡稱中留服會把巴納德學院的文憑認定為哥倫比亞大學文憑。
為什麼?憑什麼?
可能好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
到網上一查,兩者之間聯絡還真的是相當緊密,但是,還是有差別的。
相對獨立:
巴納德學院成立於1889年,最初是因哥倫比亞大學(當時僅招收男生)拒絕女性入學而設立的獨立女子文理學院。1900年,巴納德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附屬學院,但保持獨立的法律地位、財政體系和教學管理。
聯絡緊密:
學術資源共享:巴納德學生可自由選修哥倫比亞大學的課程,共享圖書館、實驗室等資源。
學生會獲得聯合學位:畢業生獲得的學位證書由巴納德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共同簽署,註明“巴納德學院,哥倫比亞大學
那為什麼中留服會把巴納德的學位認定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學位呢?
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規定,境外學歷認證以畢業證上的院校名稱為準。由於巴納德的學位證包含“哥倫比亞大學”字樣,中留服會直接翻譯為“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
認證差異:哥倫比亞大學本校(Columbia College)的認證顯示為“哥倫比亞大學”,而巴納德的認證會標註附屬學院名稱,但部分用人單位可能忽略細節。中留服的直譯規則客觀上為部分學生提供了“名校背書”的可能。
而名動京城的董小姐正是透過巴納德學院的學位以“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的名義申請協和醫學院“4+4”專案,事件曝光後大家才知道此“哥倫比亞大學”非彼“哥倫比亞大學”。
普通人哪裡知道這中間的道道,還以為遍地都是天才。這幾年新聞媒體上出現了不少才20出頭的博士、教授。普通科研人員頭髮熬白了都不見得能評上教授,這些大學畢業沒兩年就是博士、教授、甚至迅速擁有更高級別的稱號。
儘管巴納德是一所優質文理學院(U.S. News全美排名前20),但其錄取難度(約8%-13%)低於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約3.9%)。難怪群眾會認為中留服的認證方式模糊了兩校的獨立性,成功地被這些二代三代們用於“學歷包裝”。
普通人騾馬一生,而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
文章來源:餘數五的筆記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