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在公號開團了學而思的學習機,這是在研究了大半年才做的推薦👇
不瞭解學習機的同學,可以看看👆這個影片,也可以看這篇文章瞭解👉學而思學習機介紹
這幾日,也陸續收到讀者的評價反饋:








能得到大家的肯定,真的特別開心。當然,不是團完就結束,最重要的事,還是帶領大家更好地利用起來學習機,才算是發揮出它的意義。
這個過程長達半年,耗費了很多時間,但我覺得很值,只有這樣,我才能一方面徹底瞭解學習機的效能、內容、優缺點,督促品牌方不斷最佳化升級,做到心中有底;
另一方面,才能針對不同的孩子、或同一個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給出不同的學習方案建議,讓買機子的家庭能真正用起來、用出效果。

今天這篇接著上篇文章,要說的正是我們的學習方案建議,不過,在說方案之前,我們首先要做好下面這兩件事——
一般的學習機只會配備一套課程,不管孩子學習情況如何,想要使用學習機,就只有一個選擇。
這一點很像校內課程,全班、全校、全區那麼多孩子,卻統一用一套教材、一套方法來教。
但學而思的學習機不一樣,提供了多套課程體系,特別是數學,不同的孩子、同一個孩子的不同階段,有多樣化的選擇空間。
那怎麼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呢?我分數學、語文兩科來說。
數 學
建議可以從這三個層級去做。
第一層:看校內成績
雙減之後,“考試”消失了,變成“練習”,一般卷子上不會直接寫分數,而是A、B、C、D這樣的等級評價。
但分數並沒有消失,卷面上會寫扣除的小題分,家長自己算一下,就知道總分。學而思的數學課程體系劃分了四個層級:
85分以下——一般
這個劃分是最基本的,但估計現在很多家長都不清晰,因為老師不能通報分數,在ABCD的掩蓋下,我們對分值失去了概念。
不同的分層對應不同的解決方案,後面我們也會以體驗團孩子的情況為例來說明。
第二層:用好“精準練”
精準練指“校內精準查漏補缺”功能,透過做題診斷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針對薄弱的地方進行專項學習。
前篇文章《4個孩子的學習機的體驗實錄》說過,二年級皮皮用得特別好,他本來覺得自己數學相當不錯,但做診斷題時,上來就錯題三連,真相浮出水面,有問題的專項模組變成紅色、黃色,孩子的情況便一清二楚了。

第三層:找興趣所在
經過前面兩層,我們已經能夠掌握大部分孩子的數學學習情況。如果要更進一步,可以關注一下孩子對什麼知識點有獨特的興趣。

找到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就有了引導孩子深入學、提前學、拓展學的可能。
語 文
相對於數學來說,語文1-9年級的學習內容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為基礎、閱讀、寫作三大塊。
建議可以對應著學而思總結的這個表格,來檢驗孩子各個年級的情況。

為什麼不說英語呢?因為機子裡是獨立的課程體系,和校內關聯性不那麼大,沒了參考座標。
當然,上面這種分類方法是很簡單的,還有其它更細緻的選項。越瞭解孩子,選擇課程的精準度就越高。
接下來,就到了真正使用學習機的時候了。
首先敲黑板:別直接把學習機塞給孩子!這麼做的話,他要麼毫不來電,要麼迷失在“學海”裡。
我們最好根據對孩子的瞭解+對學習機的課程內容,做一個學習路徑規劃。

01 學習目標
至少做兩個目標: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長期目標時間跨度要夠遠,比如,小升初時,孩子的語數英三科無一偏科,保持在學校前5%/10%/30%以內;
短期目標要夠具體,比如:
◆叮噹要拔高難度、增加興趣;
◆皮皮要查缺補漏,避免二年級升三年級出現分數斷層現象;
……
02 學習思路
學習機裡內容這麼豐富,到底學什麼、用什麼?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第1步 :找到目標學科。
這裡只淺淺講一下思路,大家有印象就行,後面的學習方案裡,我們會具體講怎麼實操。
03 使用建議
具體怎麼開始學?
有些孩子配合度高,家長幫忙安排好時間,就能較順利的執行;有些孩子自主性強,你做你的安排,我反正不做。
年齡、性格、能力上的不同,造成了很多困擾因素,在我們體驗團裡,就出現了各種五花八門的意外,3年級以下的孩子,極少能乖乖“聽話”的。
這也是我們體驗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光是“引導”孩子用學習機,就花了很多力氣。正因有這樣的實戰經驗,我們才總結出了比較靠譜的使用方案。
1. 親近學習機
拿到學習機後,我們大人先用,津津有味地拿著它搗鼓幾天。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好奇地撲過來,也想玩。
根據體驗團的反饋,3年級以下的孩子,基本上最開始都會直奔素養課程,歷史、科學最受歡迎。比如叮噹,平時最愛看的就是素養課裡的歷史小影片:

沒關係,約定好使用時間,讓他們自由探索一番。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習機自然地融入家中,不引起孩子的警惕和不適。
2. 初試學習機
如果是小學3-4年級以上的孩子,在比較懂事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前一步,直接從這裡開始。比如刀姐,她知道自己數學有薄弱點,所以會找對應的課程學。
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在親近學習機後,可以慢慢引導到目標課程的學習。
假裝分享法 :
如想讓孩子上培優課,可以在課程裡找一道有趣的題,假裝發現了新大陸分享給孩子,讓他一起來聽;
總之,就是重視最初使用學習機的體驗感,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機給自己帶來的價值,有個正向的反饋,維持這個學習興趣。
3. 制定學習計劃
終於來到這一步。每一週、每一天、每一科學習多少時間和內容?要完成哪些練習?達到什麼程度?把它們變成具體的數字,一個個寫清楚。
越小的孩子越不能急,不要一上來就定很多工,完不成或完成得不高興,很打擊學習興趣。
我對叮噹的計劃是,在一、二年級,每週上1-2節數學培優課即可;到三、四年級,每週上3-4節培優課,到五、六年級後進入深度預習,每個寒暑假都提前學習下學期的數學課程。
4. 隨時調整
沒有計劃是完美的、不可改變的,當它不適用孩子的情況,就趕緊做出調整。
我覺得這也是學習機很大的一個便利之處,因為它可以無限回放+足夠體系化,於是具有極高的“學習彈性”。
快一點、慢一點,多一點、少一點,都行,能適應不同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讓孩子去適應它。


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制定好計劃後,AI會按日程提醒孩子上課、做練習、給出學情報告,並能反過來進一步調整學習計劃。
就像線下課的老師,主動把握住孩子的學習安排,不用家長操心。
但問題是,目前它有一個用了才知道的問題:學習計劃完全照搬線下課,每週上兩次課、每次課75分鐘。
這個學習時長,不論是從專注力還是視力保護的角度,都不適合。於是,計劃廣場後面的所有安排、提醒,我們體驗團都用不起來,必須改為家長人工介入。


我們已經反饋給學而思開發團隊,研發老大說預計7-8月會最佳化這個問題,那時大家用起來就更省心了,我可能會再出一篇文章來講這個事。

因為本文篇幅有限,我這裡僅做出數學的學習方案,語文、英語的計劃放到我們正加緊製作的獨家使用指南冊子裡,到時會寄送給每位買了學習機的使用者。
1、85分以下層級
校內成績85分以下的孩子,我們建議課前預習、課後練習、考前複習三步走,緊緊圍繞校內課程內容夯實基礎。

▲使用指南可加上相關圖片,如“拍教輔功能”旁邊加上實景操作照片
01 課前預習:
2、85-95分層級
當孩子從85分進步到85-95分層級,或本來就在這個層級,那不必完全圍繞校內課程進行學習。

這時,分兩種情況:
● 1-4年級的數學知識點相對簡單,課前預習可有可無;
其它方面可保持不變。
3、95分以上分層
95分以上基本吃透了校內知識,大部分屬於有滿分實力,但有時候會因為某種意外丟分,所以未能次次滿分的那種孩子。
這時候會出現“校內吃不飽,校外怎麼喂”的問題,學而思的培優體系就派上用場了。

這裡也分兩種情況:
●1-4年級建議不要用學習機課前預習,省下時間,讓孩子自己看課本內容+課後習題自主預習即可。預習程度不做要求,主要是培養預習的習慣。
其它方面可保持不變。
4、濃厚興趣
還有一種孩子,平時的成績可能在98-100分之間動盪,特別是高年級後,滿分之外的附加題一般不丟分,對數學懷有濃厚的興趣。
這種非常規的孩子,會主動追著數學跑,只有學不夠,沒有不願學。所以,在校內的學習上,不用跟太緊,那對他來說太簡單了。
家長最重要的,是保護興趣、激發潛力,學習機上的思維拓展一定要安排上,這個是等同於奧數集訓隊難度的課程,並有盃賽真題卷。

除了思維拓展,更高年級的數學、初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都可讓孩子去自行探索。在這一點上,學習機的存在真是無可替代,想學什麼就能學什麼。
以上的學習方案僅供參考,可結合孩子的學習情況、時間、體力(如眼睛保護)等靈活取用,像我們體驗團就基本是用了裡面的一部分。
最後,非常感謝學而思研發團隊的所有老師們。
在這漫長的半年體驗期裡,各位老師對我們種種合理或不合理意見、建議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反饋,不厭其煩、條分理析。
從這些反饋就能看出,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本就精益求精,才能海納百川敞開了聽。
這是一種很寶貴的成長屬性,希望後面的效能和功能都能更加完善。
👇點選小程式直達購買👇

點選 閱讀原文加入好書福利群